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中关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中关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羽为什么叫长生?
关羽原来的字就叫长生。关羽字长生。关羽。本名冯长生。后来因为杀了人被官府通缉。有一次路过关卡时。守关士兵问其姓, 关羽一指墙上的通缉画像。士兵认为他姓关。因此叫关长生,后又改名关寿长。后来为了躲避通缉,改名为云长,这也是为什么关羽叫长生。关羽三国时大将, 蜀国五虎上将。封汉寿亭候。实力强大,又被称之为武圣。后又被称为武财神,关于关羽的传说有很多就不一一描述了。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关羽河东人,字云长又字长生。zuo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五人合传,所以后人喜欢用五虎上将来称呼他们,实际上跟魏国的五子良将一样,也是因为他们几个一起记载。
刘备称帝以后,任命关羽为前将军,马超为左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黄忠为后将军。蜀国初的四方亮军。而赵云只是个杂号将军。
关羽曾经的字叫长生,所以关羽也叫长生,明白了吗?
三国正史关羽身高?
关于关羽的身高有不同的说法。明朝时期编著的史学资料中表明关羽的身高八尺五六,按照明朝的测量制度来推算,关羽的身高已可达到两米八左右1。而《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关羽的描述是“身长九尺”,东汉末年的一尺约莫为当代的24.2厘米,因此关羽的身高概略为2.17米2。还有一种说法是关羽身高217厘米3。综合来看,关于关羽的真实身高并没有确凿的证据,不同的史书和文献都有不同的记载。
2.178米
历史上关羽大约有2.178米高,关羽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中国武圣,且其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雅号“美髯公”。而且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民间尊其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
三国正史关羽的身高2.17米
历史上关羽高2.17米左右。 资料显示东汉三国时期的“一尺”约等于今天的24.2厘米。也就是说,关羽“身高九尺”折算后应在2.17米左右。 在正史上并没有提到关羽的身高到底有多少。而在《三国演义》第一回中提到,刘备、张飞在村店中饮酒商议招募义军
历史上,关羽用的是什么兵器?真的是青龙偃月刀吗?
谢谢邀请。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脚踏赤兔马,手持八十二斤重的青龙偃月刀,杀颜良诛文丑,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俨然成了英雄关羽的标配。
然而这只是***家罗贯中的夸张描写,历史上关羽真正使用的武器并不是青龙偃月刀,汉代的冶炼技术并不发达,还铸造不出像青龙偃月刀刀头这么宽的武器。据专家考证,直到宋代才出现青龙偃月刀这类武器,但也并不是用于战场实战,而只是用于仪仗队的装饰,或者当做士兵们的操练工具,用以提高臂力而已。
那么,历史上的关羽最可能使用的是什么武器呢?虽然正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三国志关羽传》中有这样一段话:“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挡者,遂解白马围。”
这段话中的一个“刺”字向我们透露了重要信息:关羽望见了颜良的军旗,对颜良先是奋力一刺,那么关羽使用的应该是长矛一类的武器,那时候的武将用矛和戟之类武器的比较普遍,吕布使用的是戟,而张飞使用的就是长矛。
那么“斩其首还”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关羽身上还有其他一件武器 ,那就是刀,关羽用长矛刺死颜良后,再用佩刀割下他的首级然后从容回到自己军中。
这样,我们基本可以判断,历史上真实的关羽应该是手提长矛,腰挎佩刀,威风凛凛征战四方。
本来按照关羽的级别,最应该佩剑持旗落座中军,但三国时期战乱频繁,刘备势力又兵微将寡,关二爷不得不亲自陷阵杀敌,那么二爷的作战武器就显得格外引人注意。美髯公手持青龙偃月刀,夸下赤兔千里马,于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何等气势如虹。不得不佩服《三国演义》的文学造诣,但如果追溯正史又是如何呢?
“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三国志.关羽传》
关羽在解白马之围时,斩杀了袁绍帐下名将颜良,根据史书记载,关羽是先刺中颜良,后砍下首级,如果关羽使用的是偃月刀,那么刺是刺不进去的,但有可能是以“刺”这个技术动作将颜良推下***,再以偃月刀斩其首。还有种可能是以矛为长武器,刺中颜良***,再以短兵器环首刀削其头颅。两种都是有可能的,我们暂不做评论。
“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馀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三国志.武帝纪》
在解白马之围上,曹操是选择做从延津北渡袭击袁绍后方的***象,骗袁绍回军西援再以“轻兵袭白马”。此战张辽和关羽为曹操奔袭白马的前锋,照荀攸的“轻兵”奔袭来看,魏军是舍弃淄重欲打颜良个措手不及的,那么80斤的青龙偃月刀是否稍显得累赘?关羽是不会用别的武器?偃月刀有属性加成?在古代的奔袭闪电战术里,莫说是淄重,有时战机稍纵即逝,不得不争分夺秒,“解盔卸甲”以图轻袭的例子数不胜数,“一骑两马”以图争夺战机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危难之际,曹操也不会让武器装备成为累赘吧?
其实“偃月刀”的出现在宋朝,因太过笨重并没有用于实战,因为偃月刀造型好看威武,重量十足,常被一些武将用于练刀法套路,也常被用作府衙堂前装饰。而在战场上实战用的长柄刀诸如唐朝的“陌刀”,多用木质手柄减轻重量,刀片也以“薄”和“利”为主要追求的工艺,偃月刀这种厚厚的刀背,铁制的刀柄,是相当的累赘,因此也就没有在战场上出现。
而在三国时期,普遍装备的兵器是环首刀,蜀国的环首刀最长,基本在1.2米左右,魏吴两国基本在1米左右,值得一提的是蜀国的冶炼技术在当时是领先于魏吴的,蜀国制刀名臣蒲元对于治刀的原料非常讲究,必须以蜀水淬火,以至于蜀国尝尝从成都取水运往汉中给蒲元制刀。
长兵器中,矛是一直作为常规武器,而戈逐步被戟所代替,但并非***里的“方天画戟”,三国时期的戟是矛和戈的结合,戟头造型类似于“L”,“啄”、“勾”、“刺”、“推”、“拉”等全面多样的技术动作,使得戟普遍被装备入军队,相对应而产生了一种装备“勾镶”,以特殊的结构和技术动作来专门抗衡戟。
演义中的装备主要是用来突出人物形象,而真的在实战中,关羽最可能使用的兵器就是矛和环首刀。但也不排除特殊的将领会有特殊的武器,根据《三国志.典韦传》记载,“韦好使大双戟与长刀”,这种长刀就应该是朴刀的原型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中关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中关羽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