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用粤语讲隋唐历史的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用粤语讲隋唐历史的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是说粤语的吗?
  2. 为什么唐朝人的韩愈说听不懂粤语,难道粤语不是古汉语唐音吗?

唐朝是说粤语的吗?

广东有两个认祖的地方,第一个是“封开”,主要是秦始皇安排南下工作的,这是粤西与广西认宗的。

用粤语讲隋唐历史的书-用粤语讲隋唐历史的书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个是“珠玑古巷”,主要是唐末五代时期到北宋亡国燕云十六洲,因战乱而走难下来,现分布珠三角地区、海外东南亚地区。在北宋被灭后,中原地区已是食小麦的游牧民族占领了!所以广东人一直把油条叫“油炸鬼”记录从中原走难而来。也所以证明唐朝的人是说广东话。岳飞的《满江红》专家称是使用母语粤语来写的铁证。

为什么唐朝人的韩愈说听不懂粤语,难道粤语不是古汉语唐音吗?

韩愈本身就是说粤语,当时叫官话,也叫白话,他不是听不懂粤语,是听不懂当时的百越语言,他管这种听不懂的语言叫鸟语。当时的中原人将南方各族统为百越,人数较多的包括苗族、壮族等,也就是今天广西、贵州、云南的主体少数民族,其中今天的布依族,就是百越的意思,是周恩来总理以北盘江为界,将壮族一分为二,江以南称壮族,江以北称布依。韩愈听不懂的其实是苗语、壮语、布依语等等,其实也听不懂今天的普通话(满州语、女真语),但他能听懂今天的粤语和客家语。

用粤语讲隋唐历史的书-用粤语讲隋唐历史的书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由于历史上多年战乱,中原人避祸南移,成为今天的客家人,再加上蒙古、女***先后入主中国,古代官话地位旁落,成为南粤语言,而当代北方人听不懂粤语,误搬韩愈的话,以为南方语言是韩愈说的鸟语,大错特错也,正好搞反也,如果韩愈翻生(复活),必定会说:有冇搞错,点解而家全部人都讲鸟语?(为什么现在所有人都说女真话)

在此试引韩愈诗《湘中》一例为证:

用粤语讲隋唐历史的书-用粤语讲隋唐历史的书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湘中

[ 唐·韩愈 ]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蘋藻满盘无处奠,空闻渔父扣舷歌。

这诗用普通话读明显不押韵,用粤语读来不但抑扬顿挫,而且“波、罗、歌”是押韵的。这样的例子在唐诗中比比皆是,用粤语读唐诗,其韵律就像唱歌一样,且押韵。

唐朝官话是不是现在的粤语,我不是专家,不敢莽言,但我发觉许多唐诗用粤语来朗诵比普通话更押韵。看举例。(注:以下括号里的拼音为粤语音节,不是直接读音,因为写不出音标😀音节后的大写数字为汉语拼音的声调。因为粤语有六音,只能近似表达。普通话读音不标注。)

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yin一,

遥看瀑布挂前川qin一。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落九天tin一。

(普通话读只有烟和天押韵,粤语川字也押韵。)

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zheng三,

春风吹又生sheng一。

(普通话一句都不押韵,粤语尽和生押韵)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gang一

千里江陵一日还。wang三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shang一

(普通话读还和山有点押韵,粤语读间也押韵)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tin一。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xin三。

(普通话读没一句押韵,粤语读天和船押韵)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yout三,

凤去台空江自流lout三。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yout一。

三山半落青天外,

二水中分白鹭洲jout一。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sout三。

因为这些字的粤语读音写不出拼音的韵母,只好借英语out的读音作韵母。普通话读只有游、洲和愁押韵,而用粤语读还有流和丘)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xand三。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jand一。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qand三。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mand三。

又要用英语and的读音做韵母。普通话读只有城和征,粤语读加上情和鸣)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qeng一。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reng三。

(用普通话读无押韵,粤语有俩)还有一些诗普通话虽然有押韵,但用粤语读明显更对称合理。如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例子太多了,不胜枚举。这能作为唐朝人说粤语的一个证明吗?待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用粤语讲隋唐历史的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用粤语讲隋唐历史的书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