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周郎三国历史区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周郎三国历史区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赤壁周郎指什么?
  2.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与周郎隐含成语故事是?
  3. 《三国志》里的周瑜和《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不同?

赤壁周郎指什么?

赤壁周郎就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周瑜周公瑾。

周郎三国历史区别-周郎周郎三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周瑜很小的时候就颇有才华,人称周郎。赤壁是周瑜成名之战,是曹操帅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周瑜和刘备联合抗操,在赤壁火烧连营,导致曹操北逃。至此,三国之势成亦。

周瑜年少成名,北后世是为年轻人的楷模。

周郎三国历史区别-周郎周郎三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与周郎隐含成语故事是?

解析:由此想到,如果当年东风不给周瑜方便,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台了。

赏析: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侧面反映东风如何帮助周瑜取得了胜利,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

周郎三国历史区别-周郎周郎三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国志》里的周瑜和《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不同?

周瑜,我们懂音律、晓军事、长得帅的风流帅哥,也中过流矢。演义中说他在赤壁之战后攻打南郡,结果被曹仁埋伏中了毒箭,但他将计就计,通过诈死打败了曹仁。真实的情况与演义类似,只是地点发生在夷陵,流矢射中了他的右肋,而且伤得很重,一天都不敢下床。我们的帅哥周瑜在紧要关头学习汉高祖刘邦的做法,装作一点事没有的样子继续激励士卒,曹仁看他没有受伤也就主动撤兵了。

图2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

演义中认为周瑜受伤很重,一直没有痊愈,最后诸葛亮“三气周瑜”才导致了他的死亡。但历史上那段时间还处在刘备、孙权联合的蜜月期,孙刘并没有打仗的记载,不可能发生“三气周瑜”的故事。周瑜病死于建安十五年,距离发生赤壁之战的建安十三年,已经过去了两年。周瑜的流矢箭伤应该是完全康复了,否则也不会在得病前吵着闹着要亲自去征伐益州。。

文:辽逸

参考文献:《三国志》《三国演义》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烽烟起群杰出,历史一回眸,又见当年三国,那是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诸葛亮与周瑜更是其中的翘楚。千百年来,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周瑜那声“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冠绝古今,也让后人一直认为,在周瑜与诸葛亮之间,前者逊色太多,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

大众对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恩恩怨怨的了解,大多数源于***《三国演义》,这本书是***,以正史《三国志》为蓝本进行了大量艺术创作,在罗贯中先生笔下诸葛亮被神化,智多近妖且能扭转乾坤——不出茅庐能知天下事,掐指一算开坛设法能借东风,到了灯尽油枯之时还要与天斗一斗点灯续命……周瑜对诸葛亮的才能一直深感嫉妒,却又无可奈何,只能看着赤壁之战诸葛亮名扬天下,只能生生三受诸葛亮的口舌之剑,最终活活被气死……然而,这些都只是演义里的情节罢了,如果真谈历史,诸葛亮从神坛之上走下来,周瑜得以还原形象,一切又是另外一番模样。

诸葛亮与周瑜在历史上,虽然政治立场不同,却从未有过面对面的交锋,为何?

因为诸葛亮和周瑜之间的地位悬殊太大了,在当时,诸葛亮虽然是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的谋士,在刘备的小团队里被高高捧着,可放到整个三国群雄里,他也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愣头青,而且在当时他自己的主公刘备也不过是驻扎新野,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而此时的周瑜却已经在东吴占有一席之地,意气风发,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与周瑜见一面都有困难,更别提与之针锋相对。

诸葛亮与周瑜不仅没有过正面交锋,两人的交集都甚少,唯一一次诸葛亮与周瑜命运轨迹靠近的时候,是那年诸葛亮出使东吴,极力促成孙刘联盟,而这个过程也并不是像罗贯中写的那样曲折,诸葛亮初到东吴并未遭到太大的阻扰,更没有与以张昭为首的东吴众谋士唇枪舌战,在完成结盟之后,诸葛亮迅速返回,之后赤壁之战,周瑜统率大军大败曹操,让曹操一代英雄自此失去一统天下的良机,并且终其一生不敢再犯江东,自此周瑜走上人生巅峰,功盖江东,名满天下,一代儒将风***载入史册。赤壁一战,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势,也成就了周瑜一生的辉煌,可唯独没有给诸葛亮崭露头角的机会,草船借箭是虚构的,借东风亦是无中生有,诸葛亮与周瑜在军事上着实不能相提并论。

当然,只说赤壁之战以此来对比诸葛亮与周瑜在军事上的才能,显然是片面的,可是如果抛开赤壁之战而言,诸葛亮也的确不能和周瑜相比,周瑜作为一方统帅,东吴三军都督,其军事才华毋庸置疑,不必多谈,可反观诸葛亮,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后有十年之久,都从未指挥过任何一场战役,率领过任何一支军队,在赤壁之战之前,就更不用多说了,火烧博望坡一事也属于***创作,而不是史实,倒是六出祁山无功而返是事实。

军事才能是一方面,安邦定国又是另外一方面,在这一方面,周瑜也并不逊色诸葛亮。

遥想当年,周瑜初追随孙家在江东开创事业之时,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而那时的诸葛亮尚躬耕南阳,等到诸葛亮二十六岁出山时,周瑜已经在权谋场上摸爬滚打过一遍了。最能体现周瑜在政治上眼光独到,老谋深算的是他觊觎西蜀,想趁曹操新败,不能对孙权兴兵之时,攻取益州,兼并张鲁,支援马超,让东吴国土扩张,在未来数十年内人口大增,国家实力直线上升,自此以后拥有与曹操长期对抗的资本,南北对峙,只待曹操一死,北方权利格局有所变化,东吴乘机而入,让曹操一生心血为东吴做了嫁衣。只可惜的是,这一切还在紧锣密鼓的筹划之中时,周瑜英年早逝,时年三十六岁。而他这个能够改变历史走向的***,在多年后被诸葛亮借鉴并提出,刘备依靠大部分***这条进攻路线建立了蜀汉***。由此可见,周瑜在政治上的谋略并不输给诸葛亮。

周瑜文韬武略,进可上阵杀敌,退可朝野弄权,倘若不是天妒英才,早早退出了历史舞台,他与诸葛亮交手,孔明未必能与之匹敌,历史或许也将被改写,只可惜,历史早已写好,周瑜早逝,多年后罗贯中又写了一部《三国演义》,周瑜自此被定格在时光深处,在演绎***里模糊了身影…….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

罗贯中《三国演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周郎三国历史区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周郎三国历史区别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