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有名的三国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有名的三国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历史典故排名?
三国演义是中国家喻户晓老少皆宜的历史名著,深受人们的喜爱,其中的精彩篇章脍炙人口,不同的人皆有自己喜爱的典故篇章,比较有名的典故有桃园结义,三顾茅庐,长坂坡,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水淹七军,空城计斩马谡,七擒孟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等。
三国朝代排名顺序?
三国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建立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
不知道题主要求的排名依据是什么。
从建立顺序来说,首先是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
随后,公元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从灭亡来说,263年,魏灭蜀;265年司马炎夺取曹魏***,定都洛阳,建立晋朝,魏灭;279年晋灭吴。
从领土和人口,魏国领土最大,吴国和蜀国加上才差不多魏国那么大,蜀国最小,而且位置在当时最偏。人口也是魏最大,蜀最少。
综合国力,不管从军事力量、人才储备,都是魏最大,蜀最小。
1、三国下来是:魏国(曹魏***)——晋(西晋与东晋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2、隋朝——唐朝——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北洋***——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想读真正的三国历史,有哪本书是比较正史的?
中国人公认的历代正史就是《二十四史》,还有本《资治通鉴》,如果要看关于三国正史的书籍,就看《二十四史》中的《后汉书》《三国志》和《资治通鉴》吧,其中《后汉书》《三国志》是纪传体,《资治通鉴》是编年体。
《后汉书》九十卷,南朝宋范晔撰。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删繁补缺,整齐故事,超越众家,后来居上。所以到了唐代,范晔《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盛行于世。而诸家《后汉书》,除袁宏《后汉纪》外,都相继散亡。于是范晔《后汉书》成为我们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的依据。范晔《后汉书》的记述,起于刘秀起兵推翻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
《三国志》全书六十五卷,《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陈寿是晋朝朝臣,晋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国志》尊魏为正统。《三国志》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记刘备为《先主传》,记孙权称《吴主传》,均只有传,没有纪。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至于其他的往往对曹魏***有偏见,比如当时吴人写的《阿瞒传》等,要不就是很久以后的人写的,很难还原历史的真实。至于《资治通鉴》虽是宋人写的,但因为有当时北宋全国的资料做基础,还是很客观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有名的三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有名的三国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