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谁最毒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谁最毒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李儒、贾诩、程昱都是三国中著名的“毒士”,他们三个哪个最毒?
李儒、贾诩、程昱三人虽然都是三国中著名的“毒士”但是却根本算不上最毒。
1、李儒:是董卓的女婿,同时也是董卓最重要的谋士。
李儒之毒:在于他早已看出天下大乱,可建立帝王之功,直接建议董卓先下手为强占据主动,进京勤王,让董卓控制汉室,效仿王莽行权臣之道,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图帝王之业。后见弘农王不好控制,直接献计鸩杀少帝以夺权。
纵观李儒一生计策:进京勤王,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杀袁绍,擢用名流,杀帝夺权,识破曹操,示弱退兵,设计曹操,识破连环计。一生九计,一计更甚一计,不可谓不毒,而最根本的就是进京勤王一计,直接加速了汉朝的败亡,直接打开天下大乱,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
2、程昱:程昱是曹操账下三大谋士之一,另外两人则是郭嘉和荀彧。虽然程昱是荀彧举荐给曹操的,但是却和荀彧完全不同,程昱心狠手辣是个标准的毒士。
程昱之毒:《魏晋世语》中有一段话“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文中指,早期曹操军队曾经严重缺粮,当时程昱想办法为曹操解决问题,于是在自己的县城里(东阿县)强夺粮食,为曹军供应三日的粮食,这些粮食当中据说更有不少人肉。强抢粮食,甚至以人肉为食,毒是不毒?
3、贾诩: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贾诩之毒:其实董卓进京勤王,挟天子以令诸侯,鸩杀少帝等都不只是出自李儒一人之手,贾诩也有不小功劳。甚至在李儒和董卓死后,是贾诩建议李傕郭汜反攻长安,这一举动可谓直接导致了汉室的灭亡,后曹操挟天子汉献帝再次成为傀儡。
从效力凉州、献计张绣、劝绣归曹、离间马韩、支持曹丕,这些成功案例,都是贾诩为自己设计的高升之路,贾诩所献之计往往损人利己,不考虑百姓的死活,为李傕等献计攻进长安,不仅加速了汉朝的灭亡,而且使得天下大乱,被认为是三国第一毒士。贾诩最毒的是他只为自己,不管跟随谁,都不能说是忠心,对他来说,保全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总结:这三人之中来看,无疑是贾诩这种自私自利,从不真正臣服谁,全是为了自己的心思最毒。但是三国时代那个谋士不毒呢?要想成功就得一将功成万骨枯。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火烧赤壁,火烧藤甲兵再加上火烧上方谷,次次火烧,一次比一次狠毒。
庞统骗曹操铁索连舟更是狠毒,直接让几十万大军逃无可逃。
司马懿狼视几十年,司马家一句篡取曹魏天下,毒不毒呢?
在乱世中想要成功,脚下都有累累白骨,没有谁是不毒的。
三国中,著名的毒士其实有四人,李儒第四,程昱第三,贾诩第二,你猜第一是谁?
想说说李儒吧,李儒在全书***出现十一次,也是全程见证了董卓集团的崛起与灭亡的一个人。
作为董卓最重要的谋士,李儒第一计便是让董卓进京勤王,从而占据主动。
紧接着第二计,就是后来曹操偷学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至于第三计,便是擢用名流,以收人望。
直到后来,李儒为了董卓的掌权,带武士十人,入宫弑帝。
不过后期的董卓开始刚愎自用,虽然李儒识破了王允的连环计,但董卓此时已经不听李儒之言,在董卓死后,李儒就此不知所踪。
总体而言,李儒之毒,主要是鸠杀少帝,能有这样的魄力,也是不凡。
接下来是排名第三的程昱,作为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曹魏谋士。
曾经在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
在公元192年,被曹操征辟为寿张令,从此为其出谋献策、征战四方。
在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
后来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都后,任命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
讨平袁谭、袁尚后,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
要说程昱之毒,还是因为西晋史学家郭颁写的《魏晋世语》中,关于程昱的一段“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
文中指出,早期曹操军队曾经严重缺粮,当时程昱想办法为曹操解决问题,于是在自己的县城里强夺粮食,为曹军供应三日的粮食,这些粮食当中据说更有不少人肉。
这些行为令程昱的声誉受到严重的打击,更很可能是他毕生位不至三公的重要原因。
排在程昱之上的便是贾诩。
要说贾诩绝对是,三国时期公认的“毒士”。
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军事战略家,曹魏的开国功臣。
曾经是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
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
张绣就曾用贾诩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直到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大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
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
在曹操选择继承人问题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
最后曹丕称帝,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
但是因为贾诩出谋划策,往往都是先考虑自己,最后才回去考虑平民百姓。
出的计谋常常会对老百姓造成损害,尤其是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的时候,导致死伤无数,因而被后世的人称为毒士。
不过要说毒,贾诩还不是最毒的,谁能比贾诩更毒?
那就只有诸葛亮了,诸葛亮辅佐刘备从一个落魄的小军阀,成为雄踞荆州、巴蜀的大诸侯,要不是关羽丢失了荆州,还真说不准能成就不世霸业。
但是在诸葛亮辅佐刘备的路上,那可是铺着的累累白骨。
众所周知,诸葛亮擅用火攻,几次用计杀敌都是用火。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火烧博望坡,在平南蛮的时候,火烧藤甲兵,以及设奇谋“火烧上方谷”,差点把司马懿给烧死,可惜功亏一篑。
在火烧藤甲兵的时候,诸葛亮都说了“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视如此多的人命为草芥,诸葛亮之心狠,也可见一斑,挥手间就能让无数人灰飞烟灭,诸葛亮排第一,当之无愧。
汉语辞典上没有“毒士”一词,更别说这有什么史料记载作为这个称号的出处,如果非要给三者排个序,私以为:
一、贾诩
贾诩是三国时期公认的“毒士”,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
官渡之战时,贾诩力主与袁绍决战。赤壁之战前,认为应安抚百姓而不应劳师动众讨江东,曹操不听,结果受到严重的挫败。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贾诩献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在曹操继承人的确定上,贾诩以袁绍、刘表为例,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从而暗助了曹丕成为世子。曹丕称帝后,拜其为太尉,封魏寿乡侯。
二、程昱
程昱是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名臣。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公元192年,被曹操征辟为寿张令,从此为其出谋献策、征战四方。曹操征徐州时,程昱与荀彧留守后方,阻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因功受封为东平相,屯于范县。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都后,任命程昱为尚书,后又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宜。讨平袁谭、袁尚后,拜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
程昱之毒,还是因为西晋史学家郭颁写的《魏晋世语》中关于程昱的一段“初,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文中指,早期曹操军队曾经严重缺粮,当时程昱想办法为曹操解决问题,于是在自己的县城里强夺粮食,为曹军供应三日的粮食,这些粮食当中据说更有不少人肉。这些行为令程昱的声誉受到严重的打击,更很可能是他毕生位不至三公的重要原因。
三、李儒
李儒在全书***出现十一次,可以说全程见证了董卓集团的崛起与灭亡;李儒是董卓最重要的谋士,第一条计策就是让董卓进京勤王,从而占据主动;第二条计策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第三条计策是擢用名流,以收人望。后来李儒为了董卓的掌权,带武士十人,入宫弑帝。但董卓后期也开始刚愎自用,虽然李儒识破了王允的连环计,但董卓此时已经不听李儒之言,在董卓死后,李儒就此不知所踪。李儒之毒,主要是鸠杀少帝能有这样的魄力,也是不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谁最毒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谁最毒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