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匈奴入侵汉朝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匈奴入侵汉朝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西汉一共和匈奴和亲多少次?
- 匈奴入侵中原哪些地区?
- 汉朝与匈奴进行了几次大规模战争?结果如何?对双方有哪些影响?
- 匈奴与汉朝和亲以后,为什么还要侵犯汉朝边境,根本原因是什么?
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原来的以“和亲”方式讲和的被动防御姿态转变为以进攻为主的主动姿态.
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历了六十余年的发展,汉的综合国力的上升.
汉高祖刘邦征讨匈奴失利,在陈平解决了白马之围的厄运后,汉朝国力微弱,且没有骑兵,无法追击匈奴,被迫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稳定边防,经过惠帝,文帝,景帝三代帝王的休养生息尤其是文景之治使得国库充盈,人口大量增长,及至武帝,经过上林苑练兵,***购军马,加强国家军事实力,大胆启用年轻军事将领,时势造英雄,提拔卫青,霍去病,使其远击匈奴于漠北,经年大战,终于成就了霍去病的封狼居胥的伟业,解除了匈奴的威胁,提出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口号,终汉一朝再无匈奴的边患威胁.但同时也大量消耗了国库,为后来的时局变幻埋下了伏笔.
西汉一共和匈奴和亲多少次?
汉代的“和亲”应该是指“一种特定的民族关系形态,即由战争向和平的转化,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在汉代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刘敬口中的“和”,也就是将公主嫁给匈奴为妻。西汉和匈奴一共和亲25次,分别是汉高祖至吕后摄政时期,大汉与匈奴三次和亲。汉文帝至汉景帝时,大汉七次与匈奴和亲。
汉武帝至汉昭帝时,大汉与匈奴和亲三次,与南越和亲一次。汉昭帝至王莽新朝时,大汉三次与匈奴和亲。后来,卢芳、彭宠、李兴、马援主导了九次与匈奴的和亲。
匈奴入侵中原哪些地区?
匈奴主要是入侵中原的北部边境,比如说在西汉时期,他们就经常侵扰西汉的北边地区。
在公元前201年,冒顿单于发兵围攻马邑,韩王信投降,次年又攻入晋阳。
汉高祖闻讯亲自率领30万大军迎战,被匈奴围困于平城白登山,长达七天七夜和主力部队完全断绝联系。
汉朝与匈奴进行了几次大规模战争?结果如何?对双方有哪些影响?
大汉建立后,匈奴集三十万大军进犯云中,汉高祖亲率三十万大军进行抗击,在白登山被匈奴围困七日,被陈平用计脱困。为了边境安宁,大汉使用了和亲政策。,,,汉文帝时期,匈奴人进犯到河南陕西,大汉与匈奴进行了一系列大的战争,将匈奴驱逐出境。汉武帝强军富国,派卫青霍去病对匈奴实行全面打击,卫青将匈奴赶出阴山,霍去病长驱河西,深入2000公里至狼居胥山,对匈奴实行了毁灭性的打击。汉昭帝汉宣帝时期,对匈奴的入侵实行了强有力的还击,匈奴分为了南北两部。元帝时期,南匈奴依附大汉,就有了昭君出塞和亲。,,,到了东汉时期,有班固率军打击匈奴入侵,班超出使西域,加强了大汉与西域的交流联系。和帝吋期,派大将军窦宪在稽苍山和金微山重创匈奴,匈奴被打得四分五裂,一部分称做乌桓,一部分称为羌人。,,,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自战国到大汉期间,不断地掠夺入侵中原,给国家与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大汉军事和亲并用,和亲只能带来短暂的稳定,军事才能使匈奴重创,捍卫了大汉的尊严和安宁。大汉给予了匈奴强有力的打击,使匈奴分崩离析,一个古老强悍的民族匈奴,自汉末以后逐渐衰落,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
匈奴与汉朝和亲以后,为什么还要侵犯汉朝边境,根本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匈奴的野心并不满足于统一大草原,其实游牧民族当中,匈奴也好,其余民族也好,都是以入主中原为终极奋斗目标。和亲只是双方势均力敌,无可奈何的一种妥协而已。
在那个古老遥远的年代,民族存亡的交参,生存利益的纠结。到了汉,匈时代已经到了你死我活,水火不容的爆发边缘。
先是匈奴在冒顿单于野心勃勃的指挥下,率兵先后攻打了,月氏等国。。统一了草原上各个游牧民族,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强大王朝。
虽然匈奴统一了大草原,但是由于地理环境,以及生活风俗的原因,使得刚被刀枪迫使就范的,散落在大草原四处部落不便管理。再加上少数民族本就是被冒顿单于武力镇压下委曲求全的,所以很多部落对冒顿单于很是不满的。
而冒顿单于为了转移内部矛盾,再加上自己本身就是个野心勃勃,雄心万丈的家伙。早就对肥沃富饶的美丽中原垂涎三尺,虎视眈眈。 在统一草原之后坐视中原乱斗,伺机而下,大兵压境已经是箭在弦上了。
与此同时中原如火如荼的反抗秦朝的战争终于以刘邦的胜利落下帷幕,使得匈奴失去了最好的进攻时机
虽然失去了最好的时机,但是战火燎原的中原大地,已经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这也助涨了匈奴想要占据中原的野心。正因为此匈奴义无反顾的,悍然发动了侵犯中原的战争,好在此时的刘邦手下都是能征善战的能臣武将,匈奴见事不可为,见好就收,最后以白登之围,迫不得已接受和亲补偿, 这也是和亲的由来 。
白登之围如当头棒喝,让刘邦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统一中原并不是万事大吉,高枕无忧的。所以汉朝无论是刘邦,吕后,汉文帝等等。无一例外的对内大力推行与民休憩,修生养息的政策。对外以和亲,互市,同时送上大批子民供匈奴驱使为奴。以期满足匈奴的贪得无厌的欲望,对匈奴出尔反尔,肆无忌惮的寇边虐民***取忍让,就是为了争取时间厉兵秣马,积极备战,从汉朝鼓励子民养马的优惠政策可见一斑。直到汉武帝时代,经历上百年的养精蓄锐,终于有了完全消灭匈奴的实力和能力之时,才改变策略***取主动攻击,以攻为守,反攻匈奴,直至驱逐匈奴。
所以说综上所述和亲只是表象,是手段,是战术,是谁也无法满足的妥协,因为一边想把对方大好河山占据,子民供其奴役。一边是迫不得已,奋起反抗的忍辱负重,真正的原因就是亘古不变,弱肉强食,你死我活的民族斗争。
根本原因是人口的增长远远超过生产力的发展,整个蒙古大草原一直受马尔萨斯陷阱的威胁。
说起美丽的蒙古大草原,很多人的印象是这样的。
尤其是那首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更是把草原描写成了诗和远方的地方!
这也说明,人类的记忆往往愿意留下美好。
北朝的这首民歌来自于生活于中原地区的北方少数民族对家乡的回忆。其实,游牧民族在草原上的生活并不总是充满诗和远方,希望和田!他们的生活中更多的是艰辛。
北方草原处于400毫米降雨线之外,这就注定了这里的雨水没有那么充沛,土地没那么肥沃。所以不能种地,只能以放牧为主。而古代游牧业所承载的人口数极低,1平方公里草原也就1-2个人。所以,草原人口很容易饱和,那么必然会引发内部战争和对外迁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内迁就是这个原因!
(晋朝时期少数民族南迁路线图)
但是,内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当地原住民接受这种内迁。如果不能接受就必然会爆发激烈冲突。同时期的罗马帝国和高卢人、哥特人等北方民族多次大战就是这个原因。最后,由于罗马帝国已经衰落,阻挡不了这样的***热潮只得妥协,曾经一年之内就有数百万人涌进罗马帝国!
(古罗马时期各民族迁徙路线图)
面对以上情况,草原南部的农业国实力强大的时候就有能力将南迁阻止和消化掉,所以,北方游牧民族就只能以抢劫的方式来作为补贴,维持生活这样子!
回头看西汉
早在西汉初年,冒顿单于就曾经率领40万草原骑兵南下攻打汉朝。并在白登将刘邦围住,要不是援军马上赶到,可能刘邦就交代到那儿了!
白登之围后,汉朝开始和亲政策,目的在于找个理由给匈奴送东西,避免挨揍!
有 了汉朝的支援,匈奴人不需要抢劫就能养活多余的人口了。所以,在白登之围后很长时间,匈奴都没有大规模南下用兵。可想而知,那时候匈奴人的生活还是不错的。而汉朝所提供的物资全由冒顿分配,也方便了他控制匈奴各部。
可是,从冒顿单于开始,草原被统一到一起,很少会爆发大规模战争,人口却还在不断增长。总有一天,匈奴人的需求大于汉朝的供给能力。所以,到汉文帝时期,匈奴由于人口压力再一次大规模南下。这就是为什么两国都和亲了,匈奴还打汉朝!
所以,汉武帝之前,汉匈之间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匈奴人口增长过快,草原养不了这么多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匈奴入侵汉朝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匈奴入侵汉朝的历史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