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历史变迁时间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夏朝历史变迁时间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夏朝政治制度变化?
  2. 夏朝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影响?
  3. 从夏朝开始,我们的衣服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夏朝政治制度变化?

其实,由于《史记》等正史的刻意强调,我们多多少少把夏朝和之前的历史割裂开了。我们感觉有一个明显的分界,实际上,这样的分界是没有的。也就是说,夏朝和之前的朝代,区别并不是很大。

夏朝历史变迁时间轴-夏朝发展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总体来说,无论是夏朝,还是之前的朝代,都处在从原始社会部落制向奴隶社会城邦制的转变时期。

由于新石器的广泛运用,乃至青铜器的发明与使用,使得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食物也变得比以前丰富了很多。这样一来,部落人口的数量,就变多了,人的寿命也增加了不少。

夏朝历史变迁时间轴-夏朝发展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由于人口的增多,必然导致争斗比以前频繁得多。部落与部落的战争,也比之前规模更大。而在争斗之中,为了让自己的部落力量变强,部落与部落又会联合起来,打击敌对部落。

在战争进行过程中,打胜以后,必然会获得大量的俘虏。以前在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农耕生产的时候,这些战俘大都会被杀掉。当农耕生产变得发达起来以后,这些战俘就变成了奴隶,战胜方强迫他们在土地上耕种。同时,当部落拥有了一定的土地,并且这些土地能够维系生存的时候,部落就定居下来,建造城镇。因此,奴隶社会城邦制就形成了。

夏朝历史变迁时间轴-夏朝发展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们再来看看部落联盟首领的形成过程。

当部落还很小,而且以家族为单元的时候,部落首领肯定是部落里力量最强大而且比较有智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带着大家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

当部落结成联盟以后,整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必然也是最强大的那个部落联盟的首领来担当。当这个部落联盟的首领变得衰弱,精力和智慧都不够的时候,必然会被本部落或者外部落更强大的首领所替代。

《史记》讲夏朝之前,部落联盟的首领是***用禅让制。禅让的标准,是依靠德行。如果德行很好,就能担当部落联盟首领。如果德行有亏,就需要把首领位置让出来。但是另一本史书《竹书纪年》讲的并不是这样。

这本史书里,说唐尧在老了的时候,被虞舜夺位。虞舜在老了的时候,被大禹夺位。事实上,《竹书纪年》中所描述的场景,似乎更符合那段时期社会的形态。

夏朝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影响?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进步。

所谓禅让制其实是原始部落联盟的遗存。在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还非常低的情况下,生产资料严重缺乏。为了生存,必须由强者来领导、分配仅有的***,以保证部落能够生存下去,这就是禅让制的背景。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资料逐渐出现了剩余。这些剩余资料就控制在原来的联盟首领手里,久而久之,越积越多。联盟首领因为带领部落得到发展,威望日益提高,直到说一不二。

联盟首领发现大量生产资料控制在自己手里,再也不愿意交给别人。于是就暗中运作,把自己的后代推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这样,开启了世袭制的时代。其实,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生产资料日益丰富的结果,是历史的进步。

从夏朝开始,我们的衣服经历了怎样的变迁?

这是个好问题。

我们平时自称“华夏子孙”,什么是“华夏”?

古语有云:

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所以,华夏衣冠对于中国人来说,承载着“文化认同”的特殊意义。


在上古时代,华夏族的服装是“上衣下裳,束发右衽

(我们知道“右衽”是文明的代表,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思就是以“披头散发、左衽”来指代异族、蛮夷,因为孔子那个时候周边一些少数民族就是这样的打扮。)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服装史迎来了一个巨大的改变:开始穿深衣、胡服——当然后者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政策有关。下图为深衣:

胡服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长裤。从战国晚期到西汉,战士的标准装备就是:上身穿直裾或曲裾上衣,下身穿长裤。

另外提一下,中国古代的冠制最多只能追溯到西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服装当然也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演变着。而在这种基础上形成的唐代衣冠制度,则开始实行“法服”、“常服”双轨制——所谓“法服”是沿袭自汉代以来的传统,而“常服”就是在少数民族(主要是鲜卑族)服装的基础上改善而来,开始着圆领缺胯袍和“幞头”)。

上至君王,下至平民,在平时的生活中都穿常服。

另外,“品色衣”在唐代成为定制,即将官品与服装颜色联系起来,官大官小,一看便知。

皇帝衣服为黄,而官员从一品到九品分别大致以:紫、深绯、浅绯、深绿、浅绿、深青、浅青为序,逐渐过渡。

宋代服装大概沿袭自唐代,不过有一点重要的变化是幞头——从唐代的“软脚幞头”变成了“展脚幞头”,即从往下耷拉的变成了平直伸展的:

另外,宋代开始出现了“缠足”的陋习,并且最先出来歌颂缠足的,不是别人,正是苏轼(这也算是他人生中为数不多的污点之一吧······当然了,历史问题还是应该历史地看)。

明朝建国后,要求禁胡服,衣冠“悉如唐制”,所以唐代法服与常服并行的双轨制又得到了恢复。其他没有什么太大的变革。

到了清朝初年,清***颁布的《严行薙发谕》可谓影响深远,令“官民俱依满洲服饰,不许用汉制衣冠”,令中国沿袭了数千年的衣、裳、冠、冕制度完全被扼杀,对当时的汉族人民在心理上引起了巨大的冲击。清代官服没有了“品色制”,所以用帽子来区别品级——一品装以红宝石顶,二品珊瑚,三品蓝宝石······等等。

等到近代以来,外国文化进入中国,则是一股更大的文化冲击。西式礼服、中式中山装,及至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的牛仔裤、喇叭裤,以及近几年兴起的汉服复兴运动等演绎出的新时代服装史,则又是另一番光景了。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历史变迁时间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历史变迁时间轴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