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晋国三国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晋国三国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到晋国的历史?
晋朝(266年-420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80年灭吴,完成统一。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
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西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后又占有孙吴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
三国演义晋国之后是什么国?
三国演义晋国分为东晋西晋,以后是南北朝,历史歌谣说,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2022三国杀有晋国吗?
有,现在除了魏、蜀、吴、群,已经开发了晋国,像司马家族的人员(司马师、司马昭等,司马懿还是魏国的)。现在只是看看别人打三国杀,自己很少玩了。时间不富裕啊。现在三国杀里面的人员技能比以前更丰富,像界限突破等等。经久不衰,玩的人还是挺多的。
春秋时期七国争霸局面,为何而来?赵、魏、韩三国是如何瓜分晋国的?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从镐京东迁到洛阳,史称“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是以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战国是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以列国征战不休而得名。
春秋时期的列国征战多以争霸为目的,也就是把你打服了,承认我的霸主地位,就可以了。而战国时期的列国征战多以兼并为目的,也就是不只是把你打服了,还要灭你的国家,兼并你的土地和百姓。“战国七雄”相互攻伐,最终都想一统天下。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六卿把持军政大权。晋平公时,赵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公元前376年,韩、赵、魏瓜分晋国王室。
首先更正一下问题,春秋时期的国家远远不止七国,七国是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对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的统称(齐、楚、燕、韩、赵、魏、秦)。
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战国时代(三家分晋为起点),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春秋时代主要是五霸,从齐桓公开始,后来者是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晋文公,春秋五霸的行事特点是:他们对诸侯天子权力没有天子授权,完全靠自身实力,周天子为了最大限度维护自己仅有的利益,对其霸主地位往往会予以承认。
晋国在经历晋献公、晋文公之后,公族衰落,地方老世族做大,在晋文公身后,晋国最终出现了“六卿专权”得局面。所谓“六卿”是指:韩、赵、魏、智、中行、范这6家势力最大的贵族。由于晋国国君的权威性日益衰落,六卿之间的互相倾轧也随之愈演愈烈:首先是韩、赵、魏、智4家联合把中行氏和范氏从晋国挤出去,剩下四卿起初是最大的智氏联合魏、韩两家,准备一起灭掉赵氏,但赵简子派出纵横家孟谈去秘密游说了韩、魏两家,两家转而选择与赵联盟,灭了智氏(可以看《资治通鉴》第一章“三家分晋”),此时晋国国君只剩一个“空架子”,面对贵族间的互相征伐,只能选择赌一把,想让自己现在赢家的一边,孟谈的游说使晋国的局面出现了始料未及的变化,晋静公“赌输”,韩、赵、魏趁势彻底抛弃国君,把晋国一分为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晋国三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晋国三国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