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历史官员制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汉朝历史官员制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汉朝的官员是没有品级的吗?
  2. 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
  3. 汉朝有个官职名叫“××州牧”,请问“牧”是什么意思?
  4. 汉朝是如何选拔人才的?

汉朝的官员是没有品级的吗?

汉朝的官员是没有品级的,汉代官员等级的区分,主要是看官印的材质、俸禄和官服的绶带的。

汉朝历史官员制度-汉朝历史官员制度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比如,汉代的丞相,秩万石,金银紫绶。

就是每年有一万石的小米的俸禄,官印是金的,官府上面系的是紫色的绶带。

汉朝历史官员制度-汉朝历史官员制度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另外声明一点,秦汉时期的官印是很小的,官员必须随身佩戴,是表明身份的重要凭证。

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

太守是替皇帝巡守一方的大吏,是小范围内的天子,所以上与皇帝剖符(虎符、竹使符,各执其半),有专断之威.有典兵之权;下得自置吏属,行刑赏之格。除了无权任免县令长以外.太守的权力是威镇一方的。太守的属吏分阁下与列曹两部分。阁下是太守的秘书处,列曹则是太守府的各个专职办事机构,如户曹、兵曹、贼曹、决曹等。郡太守属吏又有督邮一职.颇为重要,分部监察诸县,是以汉代常有三部督邮、五部督邮之称。

汉朝历史官员制度-汉朝历史官员制度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郡太守的副贰为都尉,即秦之郡尉,景帝中元六年更名,其职为***太守典兵,秩比二千石。内地的郡一般只设一都尉,边地因防务的需要,按地理方位分置各部都尉,有东、西、南、北、中诸部之别。部都尉有时相当于郡,或郡之前身与后身。有些郡又设有关都尉,此职自秦以来即有;或设有农都尉、属国都尉,为武帝时置,分别直属中央大司农与典属国两部门。郡太守又另有郡丞辅佐,丞之秩为六百石。

汉朝有个官职名叫“××州牧”,请问“牧”是什么意思?

牧就是放牧的意思,引申为管理、统治地方的人民群众。

古代以***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西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每部设一刺史,以六百石官监察包括二千石的太守在内的地方官。部为监察区,刺史为监察官。成帝绥和元年(前8),改刺史为州牧。后废置无常。东汉灵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再设州牧,并提高其地位,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如汉末刘表为荆州牧,袁绍为冀州牧。

汉朝是如何选拔人才的?

汉朝初年,二千石以上的官僚任职三年,可以推荐家中子弟到京师为郎,是谓“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自备衣马之饰,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 赀选”。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选拔人才主要是察举制,察举分两类,一是有特殊才能或专长足以定国安邦之人,称为贤良;另一类是品行端正足以为世人榜样的孝子廉吏,称为孝廉。自此以后,察举制便确立起来,贯穿整个汉朝。

主要是察举制,亦称推举制。汉朝自汉武帝,以孝治天下。举孝廉,故特制孝廉科。也就是地方官员州长、牧长之类往上级往中央随时随地考察选取人才。然后再经经考核认命官员。配套的官制是三公九卿制。公卿世家中养着一群幕僚,幕僚又可以相互推荐低层人才。

到了三国时也是如此的,读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什么卧龙凤雏,贤人良将,都是被公卿幕僚们推荐给君主的,刘备三顾茅庐前,中间还要有水镜先生、徐庶等的举荐,这诸葛亮也就被选***成了他的忠将良才。察举制一直延续到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察举制弊端已经十分突出了,土地兼并严重,往上举荐人才的通道也被世卿大家族大地主阶级垄断,造成地方拥兵自重,潘镇割据,八王之乱。到了隋唐时,科举制就渐渐取代了察举制。

科举制设立于隋朝,汉代选拔人才自然无法通过科举制,但它却有一套选人机制。汉代的选人机制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从太学中选拔优秀人才;二是利用“乡举里选”,从地方挑选人才到中央。

太学是汉代国家最高学府,在太学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太学生学满后会有个考试,当时称为“科”,总共分为两等,甲科出身的为郎,乙科出身的为吏。郎指的是在皇宫里的侍卫,主要服务于皇帝。待这些郎官在皇帝身边服务几年,遇到***需要人员,就在郎官中挑选分派。吏是地方长官的佐官,考乙科的太学生必须回本乡***充当吏职。汉代官吏的任用有一规则,地方长官一律由中央委派,郡县的佐官必得本地人充任。

所谓的“乡举里选”,说的是地方可以时时向中央推举人才。这样的推举,大体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无定期的。当国家遇到什么大事时,朝廷常常下诏让地方推举贤人。如新皇登基,或大灾荒。这些被推举来的人被称为“贤良”。贤良们到了朝廷,朝廷会提几个政治上的重大问题,叫做“策问”。然后朝廷再根据他们的回答情况,分别挑选任用。

二是特殊时期。比如朝廷需要出使西域,出使匈奴,需要有人通晓匈奴语和西域语言的人;或者黄河决口,需要具备治水知识的人。这时朝廷就需要下诏征求符合条件的人才。地方知道有这种人才的,可以向***推举;还有认为自己拥有这方面的才能,也可以自己报选。

三是定期的。这种定期推举人才的就是“举孝廉”。汉代以孝治天下,历来都诏令地方官察举孝子廉吏,但地方官响应并不是很积极。汉武帝时,曾下诏责问地方官。并下令公议,不举孝子廉吏的地方官应受处罚。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定期向朝廷推举人才的制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历史官员制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历史官员制度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