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的历史记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夏朝的历史记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关于夏的最早记载?
  2. 为什么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楚朝都没有专门的史书?
  3. 为什么夏朝文字和历史记录缺失,我们却可以知道当时的一些情况?

关于夏的最早记载

夏的存在载于中国古代最早的一批文献《尚书·周书》之中,这批文献距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距夏朝灭亡也就五六百年,所言夏之史事应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夏朝的历史记录-夏朝 记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书里称夏为“古之人”“古先民”,称由于他们的统治者肆行淫乐,而被上天派遣商汤革去了他们的“命”,表明夏确实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一个朝代,且在商朝之前。如果说距今三千年的古人故意伪造一个先前的朝代,恐怕很难说得过去。

连上世纪疑古派的领头人顾颉刚先生也表示不能忽视《周书》中有关夏朝史事的记载。

夏朝的历史记录-夏朝 记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夏朝,历史上惯称为“夏”。这一称谓的来源有十种说法,其中较为可信的观点是“夏”为夏族图腾的象形字。

司马迁记载“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个氏族组成的部落的名号,以“夏后”为首,因此建立夏朝后就以部落名为国号。夏朝是在原始社会制度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

夏朝的历史记录-夏朝 记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史记·夏本纪》记载,夏朝共传14代,17后(夏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予—8槐(芬)—9芒(荒)—10泄(世)—11不降—12扁(局、禺)—13胤甲—14孔甲—15皋(吴、皋苟)—16发(发惠)—17履(夏桀)。

  《竹书纪年》记载的夏代世系,与司马迁略有不同,但总体一致。

目前传世文献中最早记载夏朝的就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

《尚书》中有专门的虞夏书(也就是网络上虞朝的由来)。也提到了大禹、启、商汤灭夏等故事。和《史记》是契合的(《史记》本身也有对《尚书》的引用)。

一般认为《尚书》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之前,不过由于《尚书》曾经亡佚,现在由东晋内史所献的尚书中部分内容已被证明是伪造的。

为什么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楚朝都没有专门的史书?

这涉及到一个历史谜团:“夏”这个王朝是否确实存在过? 因为到目前为止没有发现过任何可以明确证明“夏”存在的史料文献及实物,所以“夏”一直处于被半神话的状态。

商代甲骨文中没有太多涉及到“夏”的详实资料,这也是认为“夏”不存在的一方的有力证据之一。

但是如果没有“夏”这个大一统王朝的存在,从新石器时代的部族体制骤然进入高度发达的奴隶制王朝“商”,又违反了历史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似乎可能性也不大。

商朝的史官其实是记载过夏代的历史,但是记载的语焉不详,缺乏明确的断代的依据。

现***古学家无法据此作出夏代的年表(有的也是推测为主)。

另外也极度缺乏商代甲骨文、周代青铜器铭文一类的实物证据。

为什么夏朝文字和历史记录缺失,我们却可以知道当时的一些情况?

夏朝有没有文字,目前还没有找到确切的证据。但是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系统,结合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出现的刻骨文等原始刻画类文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石器时代和商朝之间,是应该有一种过渡的文字系统的。

由于甲骨文目前还没有完全释读,加上其本身只是占卜所用并非档案史书,所以,后世对于夏朝史实的记载,最早的也到了西周时期了,两者相距上千年。

那么为什么我们能知道夏朝的一些事呢,后世如《史记》等史书的资料来源又是哪里呢?

1、直接的来源还是文字记载,只不过上古时期的文字仅局限于贵族内部使用,并不广泛,所以,一些基本史实可能通过文字传承的方式被后世所知晓,但最原始的记录因为文字系统演变,导致后人并不知道这些史实的出处。举个例子:司马迁写《史记》时并不知道甲骨文的存在,但却能记述出商王世系,2000多年后随着甲骨文的陆续出土考释,最终印证了甲骨文上记述的商王世系与《史记》基本相同,这也间接说明了夏朝的一些事情应该也有一部分是通过夏文传承了下来,只不过随着夏文的消失亦或者无人能识,导致人们只能看到经过其他类型文字传承下来的史实。

2、间接的来源是口口相传。夏朝的基本史实目前还没有得到二重证据法的完全印证,但是古代的一些史实却可以通过民间传说亦或者神话传说等方式在民间得以保存下来,历史学家们通过去伪存真等方式,也基本能够梳理出一个基本脉络。当然,还有一点最重要的,那就是通过对夏时期的方国的考古发现,也能从侧面梳理出夏朝的事,比如杞国就被证实是从夏朝时期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方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的历史记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的历史记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