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秦朝汉朝历史人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秦朝汉朝历史人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秦朝与汉朝建立时间?
  2. 汉朝的制度有哪些是继承秦朝的?
  3. 秦朝和汉朝综合国力,哪个更强大?
  4. 汉朝和秦朝的作用?
  5. 博士最早是几时有官做?一,秦朝二,汉朝三,唐朝?

秦朝与汉朝建立时间?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自秦始皇至秦王子婴,共传三帝,享国十五年。

秦朝汉朝历史人物-秦朝汉朝主要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朝:前202年-220年,汉朝分为西汉(前202年-9年)与东汉(25年-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合称两汉。西汉为汉高帝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东汉为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雒阳。

三国时期: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东汉与西晋之间的分裂对峙时期,有曹魏(魏国)、蜀汉(汉)、孙吴(吴国)三个***。三国时期开始:220年曹丕代汉。三国时期结束:280年晋灭东吴,天下一统。

秦朝汉朝历史人物-秦朝汉朝主要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朝的制度有哪些是继承秦朝的?

汉朝基本都是承袭了秦朝的制度,汉朝继承秦朝的制度有:

一:承袭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秦朝汉朝历史人物-秦朝汉朝主要人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承袭秦朝的监察制。秦朝开始形成制度,在中央设立御史大夫,位列三公,以贰丞相,御史府为其官署,掌握天下文书和监察。在地方上,皇帝派御史常驻郡县,称“监御史”,负责监察郡内各项工作。汉武帝发展为刺史制度,监察郡国等地方***。东汉时,刺史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

三:承袭秦朝的郡县制,郡守县令的任免权归皇帝。汉朝没有大量分封诸侯,项羽分封18路诸侯,最后搞的天下大乱。刘邦铲除了异形诸侯王。但也因为分封同姓诸侯王而最后导致汉景帝时候的七国之乱,可以说刘邦并没有完全继承秦朝的郡县制,这一点刘邦不如秦始皇。刘邦认为都是自己亲人,不会反自己,但是他不清楚,他在的时候没有人敢造反,但是他死后,他的子孙互相都不服谁,都认为自己可以坐皇帝。

四:承袭秦的田租、户赋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汉代封建国家直接控制的平民。两汉对百姓的管理,由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的编户制度。为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汉代***实行极严密的户籍制度。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居延汉简》曾记载编户齐民户籍情况,如户主徐宗:“居延西道里徐宗,年50,妻1人。男同产2人,妇同产2人。宅一区值3000。田50亩值5000。用牛2值5000。”

秦朝和汉朝综合国力,哪个更强大?

汉朝综合国力更强。强秦,连年征战,终于一统六国,虽统一度量衡和文字,有力促进社会发展,然而,没有休养生息,秦始皇就北筑长城,建郦山陵墓,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农民起义推翻这个短命王朝。汉朝初期,休养生息,轻遥役,轻赋税,文景之治一直延续休养生息,人口迅速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到西汉武帝时,国富民强,百业俱兴,三次大规模的征讨匈奴。成功开疆拓土,综合国力盛况空前。

汉朝和秦朝的作用?

1.统一与多样化的有机结合.

  货币、度量衡、车轨等统一促进共同的经济生活和文化发展.语言文字的统一有利于中华文化统一持续发展.儒学独尊加强了秦汉文化的统一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统一发达的农业文明,统一成熟的***制度、价值观念,民族凝聚力加强,促进了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格局形成.这一成就是秦汉时期完成的.由于各地区、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差异客观存在,因此在统一的前提下秦汉文化呈现多样性.秦汉文化这一特点也成为整个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说明秦汉文化已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

  2.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丝绸之路的开通标志中外交流取得重大突破,是秦汉时期的一大贡献,秦汉时期成为中国古代对外交流频繁的第一阶段.中外交流促进秦汉文化的传播发展.丝绸、冶铸技术等的输出扩大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佛教的传入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3.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天文、历法、数学、医学、造纸及其他生产技术等方面的成就都充分说明秦汉文化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祖先的成就告诉我们:中国人不缺乏探求科学的大脑和科学的精神,今天的青年应当在科技创新上有所作为,为当代中国的科技领先发挥聪明才智.

  4.与现实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文化领域之间相互影响.秦汉的文化成就少有玄虚空谈,都与现实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科技成就是这样,哲学、宗教也如此.无论是董仲舒还是王充,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他们的思想观点都与当时的政治、社会密切相关.汉赋有较强的现实感,乐府诗更是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丰富现实生活更是在雕塑绘画上有全面反映.各文化领域之间相互影响,比如“天人感应”说使天象与王朝政治有了系统的关联,因此天文学研究受到***重视,从而促进天文仪器的更新,促进天文学研究发展.

  5.气势恢弘,奋发向上.

  万里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宏大的规模、惊人的气魄已经成为秦汉文化的标志.司马迁的《史记》体现了一个学者博大的胸怀抱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连汉赋也展示了文字的气势,说唱俑是秦***活泼、进取的缩影.从有形的实物遗存到无形的思想都反映出秦汉文化气势恢弘、奋发向上的特点.甚至可以说秦汉文化精神已经铸就了中国文化精神的魂魄。

博士最早是几时有官做?一,秦朝二,汉朝三,唐朝?

博士做为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

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 秦 因之,诸子、诗赋、术数、方伎皆立博士。汉文帝 置一经博士, 武帝 时置“五经”博士,职责是教授、课试,或奉使、议政。晋 置国子博士。唐 有太学博士、太常博士、太医博士、律学博士、书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明 清 仍之,稍有不同。

“博士”最早是一种官名,始见于二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秦有七十人。汉初沿置。秩为比六百石,属奉常。汉武帝时,还设立了五经博士,博士成为专门传授儒家经学的学官。汉初,《易》《书》《诗》《礼》《春秋》每经置一博士,故称五经博士。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中有“公仪休者,鲁国博士也,以高等为鲁相。”

秦朝时,博士官掌管全国古今史事以及书籍典章。到了唐朝,把对某一种职业有专门精通的人称之为“博士”,如“医学博士”、“算学博士”等。而宋朝,则对服务性行业的服务员也称为“博士”。据《封氏闻见记》“饮茶”条记载:“命奴子取钱三十文,酬煎茶博士。”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秦朝汉朝历史人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秦朝汉朝历史人物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