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经营西域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朝经营西域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汉是如何管理西域的?意义何在?
西汉***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来管理西域事务。
意义:
首先是使西域诸国摆脱了匈奴的残酷统治,转向生产技术先进,经济比较发达的汉王朝,从而加强了与内地经济、政治与文化的联系;其次西域都护府使被匈奴切断了的“丝绸之路”得以恢复发展,畅通无阻,使西域有了一个比较安定的生活环境,大大地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生活;
总之,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加强了民族团结和巩固了国家稳定。
汉朝统一西域后实施了什么建设?
汉朝统一西域后,在新疆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屯田,减轻了当地的经济负担,也为军队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地。
自此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以至两宋,各代都推行过边防屯田。当统一国家分裂为几个封建***时,出于军事需要,都很注意屯田。这些屯田虽多设置在中原地区,但因列国分立,仍然属于边防屯田。
明代为充实边防力量,鼓励商人运粮至边地仓库交纳,由官给与盐引;而盐商惮于长途转运粮食,乃在官府拨给的边区荒地上招募游民屯垦,以所获粮食,换取盐引,称为商屯,它在整个屯田事业中所占比重很小。
扩展资料:
历代不少屯田也常使用士兵,即使是民屯,也多***用军事编制,所生产的粮食主要也是供军需。历代屯田规模不一。汉武帝在黄河河套以至河西张掖、酒泉一带有屯垦戍卒60万人。唐代屯田主要在辽东至陇右的北方边界,有5万顷左右。
明代达于极盛,约64万余顷。清代除保留漕运屯田外,只在蒙古、新疆和西南设有若干屯田,屯田制度进入尾声。屯田是强制人们耕种官地。曹魏、元、明的屯田兵有特殊的军籍,世袭服役,地位比较卑下;汉、唐、宋的屯田兵只是编入军队的民户,身份与屯民及普通百姓无何差异。
汉朝统一西域后,在新疆地区开展大规模屯田与水利实施建设,减轻了当地的经济负担,得到了各民族积极支持。
公元前77年,汉昭帝以杅弥太子赖丹为校尉,使轮台、渠犁屯田连成一片。同年又应鄯善王尉屠耆之请,派司马1人、吏士40人,在伊循(今若羌东)屯田,维护当地的安定。
公元前68年,随着汉朝与匈奴争夺车师(今吐鲁番)斗争的深入,汉宣帝派遣侍郎郑吉与校尉司马熹率免刑罪人及屯田士卒1500人屯田渠犁,边生产边为攻打车师(今吐鲁番盆地一带)积蓄力量。这年秋天,车师被攻破,郑吉又以士卒300人屯田车师。
汉代时西域的地理范围及重要的相关地名?
在汉代,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西,葱岭以东,昆仑山以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包括今天的新疆、中亚地区、克什米尔北部地区以及伊朗东北部的广大地区。汉武帝时期,西域被划分为西域都护府管辖,成为了中国的领土。西域的主要居民是匈奴人和西域三十六国,这些国家分别属于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文化。随着汉武帝对西域的开拓和经营,汉文化和佛教也传入到了西域,对于当地的文化和宗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西汉时期,今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即今新疆以及更远的地方,统称为西域,这是广义的西域。狭义的西域,仅指今新疆天山南北,即玉门关、阳关以西,巴尔喀什湖和葱岭以东,准噶尔沙漠以南,***高原以北的地区。西汉初,这里有三十六个小国,后又分为五十余国。
相关地名玉门关、阳观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经营西域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经营西域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