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的巧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的巧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战国三家分晋,三国时期三家归晋,这样的历史巧合还有没有?
清朝入关时,前朝大臣孙之獬怂恿颁布《剃发令》,两百多年后颁布剪辫子的也是孙家人,此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国父孙中山。
咱们看清宫剧,会发现清朝男人们的头发都是前脑剃光,后脑留辫,这本是满族习俗,但清朝入关后,准许前朝归降的大臣以明朝做法上朝,但孙之獬为了表示衷心就剃发穿着满服,站到满族官员队伍,人家嫌弃,站在明朝官员队伍,他们感觉不伦不类,一气之下就说:现在你们统治了***,应该让他们变得和你们一样,而不是顺着他们,这样才有威严。多尔衮和顺治都有这个想法,又生怕不得民心,正好趁热打铁,颁布剃发令,搞得全国死伤无数。最后孙之獬被罢官后回家,被乡亲剃光头插猪毛。
孙中山为了反对清朝统治,让人们接受新思想,推行剪辫令,推行的相对蛮顺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尊称国父。
汉高祖当年以“拔剑斩蛇”的***故事开汉家四百多年,西汉末年,外戚王莽谋朝篡位,建立新朝,结束西汉国祚,当年的大蛇兄化成巨莽回来报仇雪恨了…
汉朝是封建社会第二个朝代,因为其前朝秦朝才存在了十几年,而汉朝的治国理念儒家后世一直沿用至封建社会结束,汉之后民族以汉为名,汉武帝时期奠定汉土,之后王朝以统一旧汉故土为基本目标,影响深远,在某种意义上汉朝可以说是第一个封建王朝,开国后就有吕后乱政,巧合的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是以慈禧太后乱政后没几年而结束,后宫干政这个毒瘤也是伴随了整个封建社会。
宋朝是宋太祖赵匡胤在后周恭帝和符太后孤儿寡母手里夺来的,1276年,元军兵临南宋都城临安,谢太后与宋恭帝出降,南宋实际上已经亡了,之后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扶持的两位幼帝抵抗三年后彻底亡国,所以宋朝可以说同样在孤儿寡母手里失去江山。
宋太祖之后是宋太宗,***取了兄终弟及的继承法则,之后帝系都是宋太宗一脉,南宋成立后,宋高宗幼子早夭,而其本身因金军之压力生理出现问题,故而绝后,宋高宗将太祖一脉赵昚收为养子,继承帝位是为宋孝宗,太祖一脉重回帝系,太祖太宗两兄弟的后人轮流坐皇帝…
明朝第十位皇帝明武宗朱厚照,好贪玩,有名的“奇葩皇帝”,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朱由校,好木工,有名的“木匠皇帝”,两个皇帝都是巧合的落水染病而死…
公元1127年,靖康之耻发生,女真族建立的金国灭亡北宋,更是乘胜追击差点将宋高宗赵构代表的南宋抵抗势力消灭,差点一统中国,后占据北方半壁江山。
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击溃李自成,西灭张献忠部,南方多年战争后将南明抵抗势力消灭,一统中国,而清朝皇帝为满族人,满族前身是当年女真族余部分枝之一建州女真,清太祖立国甚至以同样的国号“金”命名,史称后金,清太宗时期,后金更改国号为“清”,女真族糅合其他民族建立满族,也就是说当年的女真族在几百年后换个一个马甲,更进一步,一统中国,建立起全国性***…
公元1644年,满清入关,统治层有三个关键人物,摄政王多尔衮,孝庄太后,幼帝福临,在多尔衮颇有战略布局及其强势指挥下,满清完成逆袭,以一方***干掉李自成、张献忠、南明三个强大对手,一统中国。
268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摄政王载沣无能为力,幼帝溥仪少不知事,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逊位,满清灭亡,满清以孤儿寡母➕摄政王入关夺取天下,又以孤儿寡母➕摄政王失天下,真是巧合…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这样的巧合历史上还有很多,中国有很多历史朝代的名字都有重复,晋就曾经作为春秋战国的诸侯国名和之后的王朝名字,所以才会出现题主所说的“三家分晋”和“三家归晋”的巧合。今天我要回答一个巧合也十分地巧,故事的主角之一也是“晋”——相隔数百年之间的秦晋之战。
秦晋崤之战 春秋时期 公元前627年
秦晋两国是春秋时期的强国,也是一对欢喜冤家,虽有“秦晋之好”的两家联姻,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以争斗为主,发生在公元前627年的秦晋崤之战就是双方争霸的顶峰,这一战也决定了秦晋争霸的走向。
此时秦穆公在位,秦穆公是秦国历史上著名的贤君,他任用贤臣,秦国国力大增,于是产生了向东发展的念头,而这和东方的晋国之间产生了利益的冲突。周襄王二十四年,晋国、郑国的国君相继去世,秦穆公想利用两国国君去世的时期偷袭郑国。不料秦军在半路之上遇到了郑国贩牛的商人弦高。弦高一边***扮郑国使者犒赏秦军,一边派人回郑国报信。得到消息之后的郑国国君赶走了国内秦国的内应,并做好了防御准备,自知偷袭暴露的秦军无奈只得撤退。
而同时晋国不希望秦国进一步发展壮大,于是策划在秦国撤军的过程中偷袭秦军,晋军在肴函地区的东、西肴山之间设伏。公元前627年四月,秦军进入晋军的埋伏圈中,毫无准备且长途奔袭、一无所获的秦军根本不是晋军的对手,最终在晋军的攻击之下全军覆没,秦军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三位统帅被俘。
崤之战是秦晋关系的转折点,原本“秦晋之好”的两家在一战之后变成了争霸的对手,此战后秦国转而向西发展,而晋国也多了一个劲敌。
秦晋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
一千年之后,秦晋之间又爆发了一次大战,不过此时双方已经物是人非,虽然交战双方还是叫秦和晋,不过却早已不是当年的秦国和晋国了,而是氐族建立的前秦和东晋。
西晋末年政治***、动荡,导致内迁的胡人趁机作乱,在中国北方先后建立了几个国家。而汉族***晋朝南迁,偏安江南,史称东晋。
前秦天王苻坚通过***取得了***,之后重用汉臣王猛,国力大增,于是苻坚动了南侵统一全国的念头。公元383年,苻坚率领号称百万的大军与东晋对峙于淝水。而此时东晋只有八万的北府军,北府军虽然人数少,但是经过长期训练、战斗力很强,而前秦的军队号称百万,却是由多个少数民族军队联合而成的联军,军队的向心力不强。
最终,东晋北府军大胜前秦军队,这一战也成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重要战例之一,而前秦在淝水之战失败后,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起义,不久前秦就陷入分裂之中。
这两次相隔千年的战争,战争双方都是秦晋,而且最终都是以晋的胜利为结束,是一个十分巧合的巧合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的巧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的巧合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