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易中天的汉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易中天的汉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贾诩的智谋在三国谋士中能排上第几?

贾诩的智谋在三国谋士中能排上第几?

答:贾诩非常厉害!很厉害!!特别厉害!!!

易中天的汉朝历史-易中天的汉朝历史小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他跟谁比他厉不厉害更重要。他跟随曹操建立的功勋远远比不上他打曹操的战绩;李傕、郭祀在他的帮助下把曹操打得屁滚尿流;特别是张绣与曹操的数次交锋,曹操丢盔卸甲不说还白白地浪费了“望梅止渴”、“割发代首”等等的成语,按理说曹操带兵打仗,能打出望梅止渴、割发代首这样的骄人业绩,曹操的胜利✌️应该是众望所归的,事与愿违!完全不是这样。

贾诩一点机会都没有给曹操!本来曹操是大胜张绣的,张绣根本招架不住曹操的攻势,惨败,无独有偶,袁绍要干扰许都,曹操无奈撤兵,张绣本来被打的鼻青脸肿,曹操竟然撤兵?追打吧!“不行”!你要追非败不可。?我不信!结果张绣又被打了个落花流水…。回来还没有坐稳,“你再去”!???好我就再去打……,完胜啊!完胜!曹操被张绣打的一泻千里,缴获的装备多的无法统计…

易中天的汉朝历史-易中天的汉朝历史小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此,贾诩的发挥在张绣处淋漓尽致;在曹操处,也就是对付个傻子马超、韩遂及曹丕、曹植之间的兄弟关系的小人举动而已……

以智谋而论能排在第三。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而乱世方出英雄,一些胸怀大志者,逐渐展露头角,他们招贤纳士,广揽贤才,他们深知得人才者得天下,要在乱世中闯出一片天地,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没人辅佐是万万不能的。

易中天的汉朝历史-易中天的汉朝历史小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中在这方面做的最好最出色的当属曹操了,他虚怀若谷,求贤若渴,且胸怀宽广 ,能容别人难能容之事,主张唯才是举,“举贤勿拘品行”、“取士勿废偏短”。这样的举措得到了天下有才之士的拥护,纷纷来投。

于是曹操身边聚集了郭嘉、荀彧叔侄、程昱等一流的谋士,而贾诩的到来更让曹操如虎添翼。

贾诩,原为董卓部将,董死后,一句话让李傕、郭汜带兵反攻长安,杀死丁原,大败吕布,大肆杀戮,血流成河,贾诩看到有些后悔与内疚,没想到自已一言,却害了这么多人。两人想委以其***,贾诩加以拒绝,辗转投了张绣。

公元1***年,力谏张绣南联刘表,以抗衡曹操,曹操听说后大惊,发兵来攻打张绣,张绣见曹操兵多将广,于是投降,因曹操纳其婶这妾之事,耿耿于怀,***有贾诩之计,倒反曹营,一战就杀死了大将典韦、曹操之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曹操大败。

公元198年,曹操再次南征张绣,张绣***用贾诩之计,再败曹操。张绣对贾诩推崇有加。

公元199的,张绣想降袁绍,贾诩劝其降袁不如降曹,袁绍强但不能容人,曹操弱但胸怀大志,有容人之量,早晚必成大事。

张绣归降后,曹操果不计前嫌,加以重用,并与之结成儿女亲家,并热情的拉住贾诩的手,高兴地说:“此皆汝之功劳啊”。

贾诩归顺曹操后,自认不是曹操嫡系,所以做事备加小心,很是低调,所以其虽有才,但表现的很少,让郭嘉完全盖住了其光芒,其实其才学应不次于郭嘉,无奈先入为主,其归降后的突出成就是官渡之战为曹操指明长期对峙而不胜的原因,让曹操抓住时机,方可取胜。还有就是平定马超、韩遂,曹操***用贾诩之离间计,雍凉二州得以平定。

贾诩一生,虽有才学,但未得尽用,先是未投明主,浪费了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二是曹操身边一流谋士太多,尤其是郭嘉,备受曹操喜爱,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助力。郭嘉非明主不投,这点与诸葛颇为相似。

但正是由于其小心谨慎,行事低调,官至三公,得以善终,享年七十七岁。

诸葛亮辅佐刘备,开创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功绩,再加其辅佐幼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第一的位置非其莫属,郭嘉虽帮助曹操统一了北方,但其曹操手下能人太多,非其一人之功劳,加 之死的过早,而且在其治国等其它方面远远不如诸葛亮。所以排在第二

贾诩此人谋略极高,光从其战绩来看,只要是其主导的,未尝一败,且都达到他的理想效果,若论谋略当与郭嘉并列第一,若论处世方法贾诩更胜哥郭嘉一筹,所以贾诩活了七十几岁,郭嘉只活了38岁。

当年官渡之战,郭嘉分析了十胜十负,而很多人忽略了贾诩也分析了四胜的优势,并准确的预测了胜利的方法和大概的时间(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果然,袁绍被曹操抓住时机一击而定。

贾诩此人极会借势,分析其大小战役,无不是天时地利人和,对大局把控准确,对人心分析透彻,往往是找准时机一蹴而就。

但是贾诩并非曹操旧部,投靠了太多的诸侯,虽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也被曹操提防,因此,他在曹操的,军营里,只算是一个顾问,顾得上就问没事就不理,而他指导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被董卓及几个猪头寻乐而安而放弃了天下大势,这也不得不说,是他当年选择诸侯时的败笔,就像我们现在找工作一样,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却忘记了看老板是否有雄心壮志。而他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让他成了天下文人口诛笔伐的对象,曹操阵营里的其他谋士也对他排斥。

这里不得不说贾诩的心态看的非常的开,韬光养略,你问我我就答,而且给出的建议,都是非常正确的,至于说你听还是不听,那就不关我的事了,这点他与郭嘉是两个极端,所以郭嘉累死了,贾诩却通过拥立曹丕而加官进爵惠及子孙,但即使这样,贾诩却仍旧能够保持不骄不躁的心态,对曹丕建议先修内政再讨在外扰。

在后世的评价中,贾诩评价不高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其有政治污点,客观来论,贾诩,是三国时期数一数二的谋士。

具体第几不好说,不过应该能进前十。我觉得贾诩的智谋跟西汉的陈平差不多,都是一个类型的。都是对人心,人性的弱点把控的丝毫不差。放现在绝对是心理学专家级别的。可能在战略,战术方面不太拿手。但这不重要,他们会‘’谋人‘’就够了。不管时局如何动荡,都能拨弄风云,搅动乾坤。并且最后都能独善其身。或许是能对人性中一些邪恶的想法放大,常常带来腥风血雨。所以贾文和也被称为三国第一毒士。这样的行事作风可能太过阴险,大家都不会太喜欢。所以提起曹操身边的谋士可能就是郭嘉,荀彧……往往会忘掉贾诩。陈平也未能评上汉初四杰之一。

天下乱则英雄出!

三国鼎立时,魏蜀吴出现了数不尽的英雄人物。谋臣,武将英雄辈出,个放异彩。

最有名的武将有刘备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加上魏延、马岱。曹操的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曹仁,夏侯惇,夏侯渊,许褚,典韦等。孙权的周瑜,韩当,周泰,程普,黄盖,丁奉,太史慈等。

而今天的问题主要说的是三国中的谋士。

诸葛亮,庞统,徐庶,荀攸,荀彧,郭嘉,贾诩,程昱,鲁肃,周瑜,陆逊等等。

那么贾诩在众多的谋士中能排第几?这种说法自始至终都没能统一,对贾诩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

一个奇谋百出,算无遗策的奇才。一生四易其主,成为他的第一个槽点。刚开始从董卓,后劝李傕,郭汜反攻长安,又投张绣,最后投曹操,曹丕。

第二个槽点是在董卓死后,王允联合吕布等人清算董卓余党。董卓部下李傕,郭汜等人准备解散众人各自逃窜。因为贾诩也是董卓部下,为求自保就怂恿李傕、郭汜召集散勇反攻长安。结果这两个草包在贾诩的建议下竟然打败了吕布,成功地占领了长安。烧杀抢掠,戕杀大臣,使长安由帝都变成“人间炼狱”。间接的使汉王朝灭亡往前推了几十年。此为贾诩的人生第二个污点。

贾诩奇谋百出,算无遗策,和诸葛亮,郭嘉等不相上下。为什么千百年来他的名声始终没有这么大呢?相比诸葛亮,郭嘉,荀彧一生忠于一主,或者说是忠于汉朝的“大忠”来说,贾诩估计跟他们提鞋都跟不上。

但是论其安身立命,保家求全之道,在坐所有谋臣都不是他对手。

所以,易中天老师说: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易中天的汉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易中天的汉朝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