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的真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的真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演义》隐去了多少三国真相?你知道陈到、白耳兵吗?
大家好,弹指千年为您解答!华夏历史浩浩汤汤5000年,而三国满打满算前后也不过短短的几十年,在华夏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它没有秦皇汉武那样的辉煌,也没有满清民国那样的没落,更加没有蒙元时期的大统一,然而就是这么一段分裂的历史,却让许多人喜欢上了三国。
笔者最早接触三国是从《三国演义》的小人书,到课本,再是老版的《三国演义》电视剧,接着《三国演义》***全集,再接着便是《三国志》、《后汉书》等等史料。而关注的重点,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改变。以前看三国演义我只喜欢诸葛亮和刘关张,大了一些以后,便开始对吕布赵云这样的猛将心动不已,而现在再看三国演义我只喜欢大乔和小乔。这不是笔者在变,是这个世界在变。
好吧,言归正传《三国演义》毕竟是***,它带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文学性,所以也就必然的和历史真相有一些的出入。请听笔者细细道来:
第一、桃源结义;其实在正史中并无三人结拜的桥段,只是提到三人情若兄弟,刘关张相识之时的年龄分别是关羽25岁,刘备24岁,张飞20岁,故大哥应是关羽而非刘备,三国演义中对刘关张三人结拜的场景完全是想象与剧情需要。
第二、三英战吕布;出自《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书中介绍曹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上将吕布一连打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的故事。可历史上吕布是被孙坚击退,刘、关、张三人没有参加讨董联盟,也就不会存在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第三、过五关斩六将;据《三国演义》的描述,关羽被曹操所擒,在立功报答之后,拜辞曹操,护送嫂子前往河北寻找刘备。从许昌出发后,沿途经过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和滑州五处城关,斩杀了把关拦路的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六员大将,终于得过黄河。可事实上此五关相距甚远,也无联系。而被斩的六将纯属虚构的剧情,史书上并无此6人的相关记载。
第四、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这是《三国演义》中极为重要的一章。在赤壁之战后,曹操从华容道败逃,诸葛亮派关羽在这里埋伏。曹操人困马乏,损兵折将,不能再战。关羽念在过去曹操厚待自己的情份上 ,放了曹操。这应该是最大的失实,为故意丑化曹操,同时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历史上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同时他也没拦截到曹操,被曹操跑了。
第五、关羽单刀赴会;演义中描述关羽为了荆州之事只身过江,与鲁肃会面,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鲁隶迫不及待地直奔主题索还荆州。根据《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而三国演义中本末倒置了。
第六、刘皇叔刘备;这个其实有点无稽之谈....居然虚构刘备是献帝的刘皇叔?演义中应该是为了表达刘备是捍卫汉室的正义军,和曹操是「国贼」的***象。刘表、刘璋才是献帝的真皇叔。
第七、曹操献刀杀董卓;在《三国演义》中,为了除掉祸国殃民的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刺董之计,曹操手持七星刀刺杀董卓,不料却被发现,曹操随机应变,以献刀为名瞒了过去。随后,便匆匆忙忙逃出董相府,因此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此等大事在正史并无记载, 据考证乃虚构情节。
结束语:
其实在《三国演义》里,会让大家误以为真的典故肯定是不只这么几个,但正是罗贯中对三国历史故事的改编才更加体现出了这些英雄人物的色彩,才让原本普通的三国史成为英雄史,或许这就是艺术的魅力吧。
最后引一曲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隐去了多少真相,我倒是没有统计过,不过我知道陈到、白耳兵。
正确的说法是白毦【er】兵。白毦兵所存资料较少,仅见于诸葛亮写给李严的信中。
《太平御览》中记载了诸葛亮在建兴四年(公元226年)写给蜀国中都护李严的一封书信,信中提到“兄嫌白帝兵非精练。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嫌其少也,当复部分江州兵以广益之。”
这里诸葛亮提到了一支部队——先帝帐下白毦。从“西方上兵”和“嫌其少也”可知,这支部队是刘备身边的精锐中的精锐,数量不多,应该是刘备禁卫军中的禁卫军。
据传说,夷陵大战中,刘备战败,退守白帝城,当时断后的就是白毦兵。数百白毦兵抵挡住了东吴数万大军的进攻,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之强悍可见一斑。
毦,《说文解字》中解释为“羽毛饰也”,用羽毛或者兽毛做的装饰品。
从此字可以看出,白毦兵平时会戴着一些动物皮毛饰品,兵源应该来自于蜀汉辖区内的少数民族,比如南方的孟获所部、马超的西凉羌兵。
诸葛亮的《后出师表》中提到“賨【cong】叟青羌”,这些都是诸葛亮对于各少数民族的统称,说明当时蜀军当中少数民族军很普遍。白毦兵就是这些少数民族军人的优秀代表。
诸葛亮的信中写到了“到所督”,到即是陈到。
陈到,在《三国志》中没有单独立传,但有两次提到此人。
一次是《三国志·杨戏传》引用杨戏的《季汉辅臣赞》: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随先主,名位常亚赵云,惧以忠勇称。建兴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
征南指的是赵云,征西说的就是陈到。
图——陈到雕像
陈到是汝南(今河南驻马店)人,从刘备做豫州刺史时就开始跟随左右,可以说是刘备集团的原始股东。
能和赵云相提并论,一是说陈到的勇猛,二是二人官职类似,三是代表和刘备的关系密切,属于贴身保镖。
后来陈到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拜亭侯。关羽也是亭侯,可见陈到在蜀汉集团的地位。
《三国志》另一处提到陈到的地方是《李严传》:以诸葛亮欲出军汉中,严当知后事,移屯江州,留护军陈到驻永安,皆统属严。
建兴四年(226年),诸葛亮准备北伐,欲移军汉中,于是让驻守永安的李严移屯江州,留下护军陈到镇守永安。陈到被任命为永安都督,驻守于巴东郡,受李严统属。
和陈到同样职位的人,魏延、宗预、张翼、黄忠,史书中几人都有立传,其中宗预还是接的陈到的班,为什么陈到没有史料流传呢?因为李严。
李严是被《三国演义》严重弱化的角色,白帝城托孤,李严的位置在诸葛亮之上,只不过后来诸葛亮凭借手段除掉了李严。
陈到隶属李严,李严集团垮台后,李严身边的人都得到清洗,留下性命就不错了,怎么还会被诸葛亮大书特书?《三国志》中,李严集团的人几乎都没有单独立传,皆是在其他人传中偶尔提及。
在其他史集中,《华阳国志》也曾提到陈到,不过史料来源仍然是陈寿的《三国志·蜀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的真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的真相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