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曹丕的三国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曹丕的三国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中耳朵最长的人?
大耳刘备
《三国演义》是这样描写刘备容貌的:
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两耳垂肩”、“目能自顾其耳”,因而,刘皇叔给我们留下了耳朵大的印象,再加上,吕布被曹操活捉之后,正好当时刘备依附曹操,吕布就向刘备求情,让刘备在曹操面前求情,饶吕布一命。因为吕布当年曾辕门射戟救助过刘备。曹操素有爱将癖,爱惜吕布是人才,不忍心***。正在犹疑不决,如果刘备能替吕布求情,或许曹操会留下吕布。可是刘备竟从中作梗,提醒曹操吕布有过***丁建阳、董卓的前科,一下子点醒了曹操,命人勒死吕布。吕布大骂玄德:“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
正是因为此,刘备流传到民间的形象才是一幅大耳朵。不过,这或许是错的。罗贯中著《三国演义》取材于陈寿的《三国志》。《三国志》对刘备的肖像描写是这样的: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跟《三国演义》比较一下,身高没变,都是七尺五寸,相当于现在的一米八左右,个头不小。“双手过膝”和“垂手下膝”是一个意思,都是说手臂长,伸直了能过膝盖,估计是刘皇叔进化的不太好,刚刚能直立行走,还有点站不直溜。“目能自顾其耳”和“顾自见其耳”也是一个意思,说的是自己的眼睛能看见自己的耳朵。这些都没差别,可是有一点是不同的,演义中着重强调了一点“两耳垂肩”,而《三国志》却没有这一点。
是刘备
刘备双手过膝,大耳垂肩,人称大耳贼。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汉族,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相传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了蜀汉***。在攻打东吴失败后,刘备很快病逝于白帝城,终年63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位于今成都市)。
去世前刘备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其子刘禅即位。
为什么曹丕统一不了三国?
原因很简单,时机不到。
在刚开始,曹丕颇有些想统一天下的愿望,甚至还牛逼哄哄地去问贾诩,你看朕想统一天下,吴和蜀这俩软柿子先捡哪个捏?但贾诩是何等老谋深算的人物,一番话直接给曹丕浇了盆冷水:
攻取者先兵权,建本者尚德化。陛下应期受禅,抚临率土,若绥之以文德而俟其变,则平之不难矣。吴、蜀虽蕞尔小国,依阻山水,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孙权识虚实,陆议见兵势,据险守要,泛舟江湖,皆难卒谋也。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虽以天威临之,未见万全之势也。
大意就是,你以为那俩是软柿子?非也,那都是硬骨头。咱们还是继续等待时机吧。
事实证明,贾诩的分析是非常正确的。魏国依仗北方富庶之地,综合国力超过吴蜀两国总和,但是最后魏(晋)一统三国,仍然是要像贾诩所言“俟其变”,才能一举成功。灭蜀,是因为蜀国黄皓乱政、民生凋敝;灭吴,则是因为吴主孙皓暴政、“人不自保”。
而在曹丕那个时代,这两国“变”了吗?没有。蜀国雄主刘备尚在,又有诸葛亮等一班文武辅佐;即便刘备驾崩,但诸葛亮立刻稳定了局面,蜀中甚至得到“大治”。吴国就更不用说了,孙权这位将来的老寿星还在盛年,手下陆逊、徐盛皆当世名将。就如贾诩所说,“臣窃料群臣,无备、权对”,这就是时机不到。
但是曹丕不听。于是三度伐吴皆铩羽而归,军队就是过不了长江天堑。打蜀国,终曹丕一朝,也就拿下一个孤悬在外的上庸。而且曹丕不打则已,打了几次,又把吴国和蜀国打到一块儿去了,“孙刘联盟”一致对抗魏国,又都是硬骨头,统一自然难上加难。
按照三国的走势,魏国的国力是越来越强,而吴蜀是越来越弱。由此可见,魏的强大和吴蜀的衰弱,是统一过程中缺一不可的条件。而在曹丕的时代,吴和蜀衰落了吗?显然没有,这又是时机不到。
魏国实力强,只能说明曹丕掌握了统一三国的基础,但何时在基础上更进一步,曹丕仅执政了七年,他永远无法等来这个机会。
题主,你说的这是两回事,曹丕取汉立魏和统一全国那不是***子事儿。
首先,曹丕废了汉献帝,自立魏国,称皇帝,这是他老子曹操打下的基础,说实话,那个时候曹操基本上就是汉的当家人了,只是在朝堂上还摆着个“菩萨”而已。取汉立魏这个事啊,还得从曹丕的老子曹操说起。
曹操定都许昌的时候,把汉天子刘协抢了过来,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是曹操做得最漂亮的政治手段,毕竟当时群雄疯起,到处都是诸侯割据的局面,但很有意思的是每个诸侯都打着汉臣的旗号,除了袁术那个二愣子称了一次帝,被所有诸侯一顿胖揍,丢了性命外,其他的诸侯都没有胆子说要独立称帝的,毕竟汉朝皇帝还活着呢,大汉的旗号还在,旌旗未倒啊。
大汉皇帝在哪呢?在曹操手上捏着呢,还时不时的给各位诸侯下个诏书,封个官啥的,大家伙都是明白人,天子知不知道有这个诏书还是一回事儿呢,基本都是曹操自己写的,估计皇帝的玉玺都放在他枕头边的,想起了盖个章就盖个,比用自己的夜壶还方便。但就算大家伙都明白,你就拿人家没办法,谁让皇帝那小伙吃他的喝他的,还睡了他女儿呢。
曹操捏着天子玩了那么些年了,也打着天子的旗号,征那个,讨这个的,可没少干活啊,逐步逐步的就把该灭的诸侯都灭了,该占的地都占了,剩下大的诸侯就算东吴的孙权和西川的刘备了,这不,三国就僵持下去了,虽说那两家还是尊汉为帝,实际上基本上都是独立帝国,只是没有刻名义上的国玺盖章而已。
好了,这下曹操头痛,华佗都治不好,杀了华佗,自己也死了。儿子曹丕就接了他的班,按理说,接班就接班吧,你把你家养了几十年的皇帝咋还赶下台,自己当皇帝去了呢?曹丕心里苦啊,怪自己的老子太猛了,曹操生前文治武功各方面都是全能,谁都拿他没办法,手下的人别说反,就是有那个想法,曹操都能把你玩死,一代奸雄那可不是盖的。曹丕就没那能耐了,毕竟30出头的人,各方面都显得嫩了点,他接手做魏王不但兄弟有想法,原来老子手下那帮人又在自己弟兄几个手下分为不同的阵营,保不齐就怂恿某个兄弟反了,咋办?
封官!收买人心!就这么办,可老子是魏王,我也是魏王,没有了封官的上限和名额了啊,咋整?得咧,我当了皇帝,那不是所有人都升一级了?至少我能腾个魏王位置出来封个兄弟,再说了,那皇帝老小子这么多年了,吃了我老曹家多少粮食了啊,现在天下也诸侯没几个了,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能挟的都已经挟了,要么就灭了,不能挟的,就孙老头和刘皇叔了,反正也挟不了。现在这个皇帝位置让给我,我在发挥发挥他的余热吧。
于是,曹丕就废汉立魏了,他的目的是巩固自己的位置。
再说,他为啥统一不了三国这个问题了,简单点说,你以为灭孙刘两家跟废了汉献帝那么简单么?赶汉献帝下台,对曹丕来说,也就一句话的事儿,估计都是找人代个话而已,而曹丕要统一全国,那可是凭实力的事儿啊,都是要动刀动枪的,你以为孙权刘备是吃素的?连曹丕的老子都没解决的问题,曹丕就当了6年的皇帝能解决了?不现实!最终老曹家就是丢了江山都还没用统一三国啊,还是司马家的人不但用几乎同样的手段拿了曹魏的江山,还统一了全国。历史真是何其的相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曹丕的三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曹丕的三国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