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唐历史150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隋唐历史150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隋唐时期时间轴及事件?
  2. 隋唐时期科举制发展的过程?
  3. 七年级下册隋唐时期人物故事
  4.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确立及发展过程(具体到每个皇帝的措施)?

隋唐时期时间轴及***?

、隋朝开国到灭国的时间线

隋唐历史150字-隋唐历史简介5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隋朝开国 公元581年2月,北周静帝禅让于杨坚,隋文帝杨坚改国号为“隋”,定都大兴城。

隋唐历史150字-隋唐历史简介5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统一国家 公元587年10月隋文帝废除西梁,588年发动灭陈战争,并于公元589年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

隋唐历史150字-隋唐历史简介50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开皇之治 隋文帝统一后,励精图治,一方面躬行俭朴 ,一方面***取了许多有利于巩固***

隋唐时期科举制发展的过程?

隋唐时期,科举制逐渐完善。隋朝开始设立进士科,选拔人才。唐朝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制度,设立了明经、进士、明法等科目,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科举制的推行,使得士人阶层地位提高,促进了社会流动,也为***选拔了一批优秀人才。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唐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七年级下册隋唐时期人物故事

1.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人物众多,因此七年级下册中介绍的隋唐时期人物故事是很有意义的。
2. 这些人物故事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并且能够激发他们对于学习历史的兴趣。
3. 此外,通过这些人物故事,学生们也可以学到很多有关领导才能、忠诚、爱国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也是很有益的。

隋炀帝杨广,又名杨英,小字阿摩,公元581年封为晋王,在南下灭陈和抵御北方突厥的过程中,他立有大功,并笼络了一批人材,一心要取代兄长杨勇的太子地位。

杨勇由于奢侈,渐渐失去了隋文帝的欢心。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确立及发展过程(具体到每个皇帝的措施)?

隋唐科举制度的确立及初步完善

1、科举制度的创立——隋朝

(1)背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此弊端,隋朝创立了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废九品中正制,设立科举选官。

(2)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587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2、科举制度的初步完善——唐朝

(1)唐太宗时,重视人才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唐太宗在位时,把学术文化提到与治国好坏相关的高度来认识。他认为:“近代(指南北朝以来)君臣治国多劣于前古”,原因就是大臣们不读书,“无学业”“不能识前言往行”,力纠重武轻文的弊风,提倡用人以德行、学识为本。 唐太宗扩充学校,加强管理。管理中央学校的机构为国子监,其下有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2)武则天在位时首创殿试和武举,十分重视科举选拔人才,曾一连几天在洛成殿亲自测试贡举人,并曾命令把在吏部复试者的名字糊掉而进行暗考,开了后世“殿试”和“糊名”的先河。武则天促成唐朝科举文章考试的进一步发展。史称“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遐久,寝以成风”。

(3)唐玄宗时进士转为兼考诗赋,而且诗赋成为最主要的考试内容。进士科也成为唐朝最重要的考试科目。

科举制度的创立,打破了魏晋以来的门第世袭,有真才实学的寒苦子弟也有了做官的途径。科举制度经过后世不断的发展,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但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发展进入了瓶径,八股取士严重限制了文化人的思想,扼杀了先进思想的产生。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对世界文明产生的重要的影响,科举制度所流传下来的部分优秀的措施,至今仍然被我国和世界各国所沿用和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唐历史150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唐历史150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