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历史小人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夏朝历史小人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我国有没有发现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我国有没有发现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

当然有。

夏朝历史小人书-夏朝人物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山东省昌乐县发现的一种神秘骨刻图案引起考古界的关注。该文字比殷墟甲骨文要早1000年左右,并正式命名为“昌乐骨刻文”。

2004年山东省昌乐县民间收藏爱好者肖广德在龙山文化遗址上搜集文物时,偶然从当地农民翻过的土地里找到一块牛肩胛骨,回家清洗后发现骨上刻有图案。这次偶然的发现,竟然会引起考古界的广泛关注。

夏朝历史小人书-夏朝人物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肖广德先生在昌乐县袁家庄等龙山文化遗址上搜集了100多片带有图案的兽骨。期间,他曾专程到潍坊、北京等地找有关专家进行鉴定,但多数专家认为这些图案是腐蚀或者虫蛀的痕迹,或者是后人刻上去的。他带着七块兽骨找到了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刘凤君教授。

刘凤君主张肖广德收藏的骨头上的刻画应该是字,主要根据有四点:

夏朝历史小人书-夏朝人物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是刻画的字符比较多,应该是一种文字记事现象;

二是刻画多数像人物、动物和植物的象形符号,“书画同源”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解释;

三是刻画符号的布局和结构有规律可循,有些偏旁多次出现;

四是在昌乐县周围的邹平、桓台、寿光等地,以及江苏高邮和西安等地都已发现过早期文字,遗憾的是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刘凤君教授拜访肖广德先生,见到了一百多块刻有图案的骨头:这些兽骨大多是牛的肩胛骨、肋骨和肢骨,还有鹿骨和象骨。大象确实在山东地区生存过,但在商代初期就已逐渐南移。这说明这些骨头至少会早于殷商时期。

刘凤君教授认为“这些文字与安阳甲骨文不同,都是由一个主笔,然后加上补笔组成,类似画画,多数字符像人物、动物和植物的象形符号,布局和结构是有规律可寻的,有些部首反复出现,而且都是阴线刻在牛骨、象骨上,所以应该是一种图形文字。从内容看,应该是记事的,而非占卜。。“昌乐骨刻文”的发现,证明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作为文明标志的文字,把现有认知的中华民族文字史提早了1000年左右,对于中国文明史有重大意义。同时,“昌乐骨刻文”将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形式之一,与古埃及象形文字有同样的重要性。

比甲骨文先前千余年,已传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因此甲骨文不属于最早的文字。

1、汉字的起源(约在6000∽8000年前):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陶文”、“岩画”、“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等,古书上还普遍记载有黄帝史官仓颉造字的传说,以及诸多相关仓颉造字台、仓颉庙、仓颉墓等遗迹。仓颉生卒年:公元前4666∽4596年,比甲骨文的发现早1600余年。现代学者认为,形成系统的文字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而仓颉确有其人,也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是代表性人物。

2、仓颉造字碑:仓颉所书28个文字就是个很好的证明。《大观帖》翻刻时将《仓颉书》28字译为:“戊巳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爻家,受赤水尊,戈茅斧芾。”"仓颉书"乃是中华汉字五千年文化史的见证,通俗易懂、博大精深,是人类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3、文献记载,“仓颉造字”的传说在战国时期已广泛流传。《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4、岩画的发现,古文物的出土,发现很多原始刻画符号,这些有很多是原始文字。甲骨文是至今发现的成熟文字,由于在龟甲、兽骨上留下的文字,因而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多为图画文字中演变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体,笔画不定,这也说明中国文字在殷商时期及之前尚未统一。所发现的原始文字,因学者们没确定为何种字,因此亦普遍认为甲骨文是现行的最早文字,也不为过。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历史小人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历史小人书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