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唐历史课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隋唐历史课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唐时期三教论争是哪个
隋唐时代︰隋·李士谦有《三教优劣论》。吉藏作《三论玄义》,主张佛教为优。
唐兴,皇帝为抬高皇族的血统优越感,以老子相传姓李,故推重道教,致使道教与佛教之间屡起争端。高祖武德四年(621,一说七年),道士太史傅奕上‘减省寺塔僧尼益国利民事十一条’,痛陈僧尼寺塔之弊,佛***法琳撰《破邪论》、李师政撰《内德论》、明概撰《决对傅奕废佛法僧事》与之对辩。不久,道士李仲卿作《十异九迷论》,佛***刘进喜撰《显正论》反抗之,法琳也着《辩正论》力斥其非。武德八年,为行释奠礼时用道、儒、佛的席位次序,慧乘与李仲卿论战。贞观十一年(637),诏以道士位于僧尼之上;智实、法常等上表请以佛先道后,为此,傅奕与普应、蔡晃与慧净又有论诤。
高宗时,以道教为国教,尊老子为玄元皇帝,道教之势益盛,与佛教的冲突也告增大。佛***会隐、神泰、义应、静泰、子立、灵辩等与道士黄颐、李荣、黄寿、姚义玄、惠长等交互论难。此时,道士鉴于佛经的优越,遂剽窃佛理而制道经,常有妄诞之说。为此,麟德元年(664),道世上表辩道经之伪。于是在总章元年(668),诏僧道论《老子化胡经》之真伪,后被禁断。至嗣圣八年(691),诏僧尼之位次先于道士,于是纷诤稍缓。
玄宗时,又尊崇道教,依姚崇所奏,淘汰僧尼,严禁寺院佛像之造立。又,玄宗时有道氤与道士伊谦,代宗时崇惠与道士史华,德宗时覃延与道士葛参成及儒士徐岱,敬宗时沙门道士四百余人,文宗时义休与道士杨弘元及儒者白居易等,互论三教优劣。同时又有湛然出自儒家而弘天台教观,其门人儒者梁肃着《止观统例》;澄观论《华严》与《易》之类同;李翱撰《复性书》而***拾《起信》、《圆觉》、《楞严》之说,以为宋代儒学之先驱。
宪宗时,韩愈着《原道》、《原人》等文,论佛道二教之弊,又上《谏佛骨表》以佛教为夷狄之法,后又撰《与侍郎孟简书》攻击佛教。对此,孟简以《论夷夏》与《因果报应》酬之;圭峰宗密着〈原人论〉斥儒道二教为迷执,又说《周易》与真如缘起之说近似;河东节度使巡官李节撰《饯疏言》论驳韩愈的《原道》。
唐武宗会昌五年(845),用道士之言,实行大规模的破佛。未几,又复天下佛寺。此后,三教论诤被称为三教论谈,成为朝廷礼仪之一,渐趋融合,如马远、陈清波、孙位等,画孔、老、释迦三圣像一帧,以表示其融合。
隋唐时期创立了多少数学著作?
隋唐时候,国子监算学科将汉、唐1000多年间的著名数学著作作为教科书,称之为“算经十书”。这10部算书的名字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五曹算经》、《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五经算术》、《缉古算经》、《缀术》。
除《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外,“算经十书”的其余几部书也记载有一些具有世界意义的成就。例如《孙子算经》中的“物不知数”问题,《张丘建算经》中的“百鸡问题”等等都很著名。而《缉古算经》中的三次方程解法,特别是用几何方法列三次方程的方法,也是很具特色的。
简述隋唐时期记谱法的演进?
音乐是用乐谱来记录的,记录音乐曲谱的方法即记谱法。目前,世界各国所使用的乐谱大体上可分为两类:文字乐谱和符号乐谱。
在我国古代(公元前一千多年)就曾用律吕字谱和宫商字谱来记录宫廷里祭宴的音乐(雅乐)。前者借用了我国十二律(即一个八度之内分为十二个半音)的名称(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南吕、夷则、无射、应钟)来记谱。后者借有古代五声音阶的音名(宫、商、角、徵、羽)来记谱,西周时期已较为流行。在我国汉代成书的《礼记??投壶》篇保留了古代演奏的鼓谱。以“口”、“○”及“半”三种谱字记述作投壶游戏时两种鼓的演奏谱。这当是最早的谱式记载。《汉书?艺文志》中有“声曲折”与歌和歌诗相配合的记载。据推断,这些“声曲折”当是歌或歌诗演唱时的曲谱。
我国民间曾常用多种字谱记录音乐。如减字谱、宴乐半字谱、锣鼓经和二四谱等。南北朝时南朝梁代丘明(公元493—590)所传琴曲《碣石调幽兰》中用文字记述了弹琴手法,说明文字谱仍为隋唐间琴人通用的谱式。由文字谱发展为减字谱,是古琴记谱法一个极为重要的革新。这一变革是由唐代曹柔完成的。具体方式是用减笔笔划拼成某种符号作为左右两手在古琴音位上弹奏手法的标记,是一种只记弹奏音位与方法而不记音名的记谱法。如“”,上面的“大九”指大指和九徽(琴的外侧有十三个圆点叫做徽,标志泛音音位的位置),“勹”指中指弹奏技法“勾”的简化,“六”指第六根弦。此“字”总意是左手大指按九徽,右手中指勾六弦。因为标明指法,也叫“指法谱”,到南宋时逐渐定型并沿用至今。它的出现使得大批隋唐以前的琴谱得以整理而传于后世。宴乐半字谱即我国民间传统记谱法之一的工尺谱。
源于唐代可能是管乐器演奏指法标记的“燕乐半字谱”(最早发现于敦煌千佛洞的后唐明宗长兴四年〈公元933年〉写本《唐大人曲谱》),后经宋代的俗字谱,到明清基本定型并广泛使用。但因流传地区和时间的不同,其记法、唱名等略有出入。公尺谱中合、四、一、上、尺、工、凡、六、五、乙为唱名,相当于sol、la、si、do、re、mi、fa、sol、la、si ,高八度加偏旁“亻”、如“ 上、 尺、亿 ……”;低八度每字末尾加折尾(合字除外)。如“凡、工、上 ……”。谱字有正、草两种书体,传统书写格式自上而下,自右而左。节奏(板眼)符号标在工尺字的右边,强拍(头板)符号为“、”或“×”,弱拍(眼、中眼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唐历史课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唐历史课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