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浓缩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浓缩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名将三国是不是要倒闭了?
  2. 三国演义是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吗?
  3. 为什么感觉《三国演义》后三十回不如前面的精彩,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

名将三国是不是要倒闭了?

名将三国不是要倒闭了。

三国历史浓缩-三国历史史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名将三国》是杭州彩通网络研发的战争策略类网页游戏,于2008年发行。

游戏以众人熟知的三国历史为背景,并根据真实历史时间开始游戏、结束游戏,漫长历史中曾经的点点滴滴都被浓缩在这里,凭借玩家的智慧和勇气在三国世界招纳谋臣武将、掌控千军万马,攻城略地、一争天下。

三国历史浓缩-三国历史史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国演义是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吗?

《三国演义》不是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是《红楼梦》。《红楼梦》运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将一个庞大的清王朝浓缩在一个大家族里,通过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王史薛由盛转衰最后到败亡的过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

为什么感觉《三国演义》后三十回不如前面的精彩,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

《三国演义》主要描写的是蜀汉,孙吴、曹魏的兴衰史。举个不恰当的比喻,我觉得书中前面的部分犹如人在“创业”,劲头足,气势宏大;后面的几回犹如“守业”,气势显得平缓,最后是蜀汉、孙吴、曹魏气数已尽,三国归晋。文以应时。其实任何一种事物都是经历起始、上升、鼎盛、衰落、消亡这么一个循环过程,所以社会总是在不断前进。

三国历史浓缩-三国历史史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对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感觉是对头的。其实这种现象,是包括《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在内,乃至古今中外绝大部分***名著在内的通病。这是古今中外长篇***创作的规律性的现象,不必过多苛求责难了。

提到《三国演义》,人们往往立马想到诸葛亮,继而以诸葛才智看三国,三国因之浓缩成"诸葛三国"。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写到后来越无精彩可呈,很大程度是过于拔高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所致。

东汉末年分三国,精彩在于纷争,纷争精彩之极,赤壁之战达到巅峰。正如辛弃疾所言:"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读者若以赤壁之战作为阅读《三国演义》的中心,就能看到,至于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已经是精彩纷争的强弩之末。

从官渡到赤壁,再到彝陵,这三战,是三国历史时期的三个支点。官渡之战把黄巾起义到曹操统一北方的纷争串了起来;赤壁之战把孙刘联盟与三国割据的纷争串了起来;彝陵之战把荆州斗智到六出祁山的纷争串了起来,乍看复杂纷纭的三国,就是三战定型的纷争。给读者所呈现的故事虽然此起彼伏,总的走向则是从兴起一***一衰落的故事。

曹操主导了官渡、赤壁二战,孙权主导了赤壁、彝陵二战,刘备***了赤壁、主导了彝陵二战。而诸葛亮,前与官渡无关,后与彝陵无缘,赤壁之战的草船借箭为罗氏虚构;六出祁山里寸功未立而徒耗国力。后来演义越来越不精彩,不过神化诸葛之后,回到写实而已。

说罗氏过于拔高诸葛才智,从《三国演义》一书的赤壁、彝陵二战的前后情形对照,可以得出结论。

赤壁之战前的诸葛亮隐居南阳"躬耕陇亩",受到司马徽、黄承彦为代表的荆州地主集团的包装,出道便节节胜利,神一般地实现了联吴抗曹、据荆州、占西川的隆中对策。而彝陵之战后,诸葛亮以丞相之身治蜀,却闹得蜀国以穷兵黩武、横征暴敛而败亡。如此巨大的才智反差,只能让人怀疑为罗氏的过于拔高。

个人认为,诸葛亮才智过人不***,但不至于"神人"也。赤壁之战前,诸葛出道辅佐刘备,很大可能是荆州地主集团谋国安身所推选的"代理",与曹操、孙权集团的斗智斗勇,也就很大可能来自荆州地主集团的集体智慧。入川后,诸葛个人势力壮大,脱离荆州地主集团控制,因之也失去了该集团的支撑,神诸葛变成了人诸葛,故而判若两人。

苏东坡在《诸葛亮论》一文中写道:"仁义诈力杂用以取天下者,此孔明之所以失也。"该文以荆州为思想分界,指出了诸葛亮前仁义后诈力的安邦治国之举,也给后世认识和分析诸葛才智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浓缩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浓缩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