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唐历史政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隋唐历史政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唐政治制度?
隋唐时期政治
1、三省六部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唐太宗注意吸收隋亡的教训,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他选贤任能,虚心纳谏,励精图志,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他所***取的措施有:“内亲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任用魏征;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用法务在宽简。制定《唐律》减少大量***条款;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3、藩镇割据问题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唐朝政治的分期?
将唐朝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是文学上的划分,更准确地说是唐诗上的划分,而不是历史学上的划分。
根据现存的文献可知,这种划分方法最早出自于南宋严羽所著之《沧浪词话》,当时提出了“盛唐”和“晚唐”的说法,元代杨士弘的《唐音》一书则正式提出了“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的说法,明代高棅所著之《唐诗品汇》一书将其进一步总结为:“至于声律兴象,文词理致,各有品格高下之不同,略而言之,则有初唐、盛唐、中唐、晩唐之不同。”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框架?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指从东汉建安年代到隋统一这一历史阶段。这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四百年里,各种力量为了争夺统治地位或扩大统治范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更迭十分频繁,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隋唐时期,我国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隋唐交替时期?
1、统一条件:
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2、隋的建立和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结束自东晋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重建全国大一统。
3、科举制:
隋文帝首创,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1905年被废除。目的:选拔人才,巩固统治。作用: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4、大运河的开凿:
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全长2000多千米,沟通了五大水系(海河、黄河、长江、淮水、钱塘江)。
作用:大运河的开凿,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但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也十分严重。
5、隋的覆灭:
隋炀帝骄奢淫逸,滥用民力。如营建洛阳、开凿运河、三游江都、三次远征高丽等,劳役、兵役扰的天下骚动,民不聊生,最终导致农民大起义和隋朝的灭亡。
6、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都城长安。
7、隋唐政治新格局:
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唐历史政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唐历史政治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