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到汉朝历史特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夏朝到汉朝历史特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原始社会到夏商周时期建筑的地域风格?
夏商周社会
1·从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看,中国奴隶社会(夏商周)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完成了木结构体系的草创,并掌握了筑城与高台建筑的方法。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为世界主要三种体系(石、木、生土)之一,在奴隶社会虽然尚属草创阶段,但结构方式以基本确立。
2·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
三、秦汉时期
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中国建筑体系已大致形成。
斗拱在汉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它的种类十分之多,可谓达到了千奇百怪的程度。在各种阙,墓葬及画像砖中我们都可以见到它的形象。此时的斗拱虽已能做的比较复杂,但没有往前出跳的,且各地做法很不统一,有的结构也不尽合理,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工匠们个人的摸索。后世中成熟的斗拱,便是经过了实践的检验,从这些斗拱中脱颖而出的。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
此时期为我国大分裂的时代,也使我国出现了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此时专制王权衰退,士族势力扩张,特权世袭,形成门阀政治,此时期,汉族和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汉族和汉族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利益相互争斗,无休止的战争使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十分痛苦,一些地方货币停止使用,华北甚至倒退到了自然经济阶段。在这种动荡的环境下,
原始建筑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真实反映。原始社会的北方以牛河梁为中心的红山诸文化,再现了大批史前建筑群落。
建筑是在原始的巢居和穴居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本形式是利用固体材料来建造空间,以满足于人的居住和需要。
人在建筑的实践中于天性,“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因此,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作为艺术的建筑术的萌芽”。建筑一直沿着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轨道发展而来,成为社会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最古老的建筑倭肯哈达,及原始石屋鸽子洞,表明旧石器时的建筑意识还没有形成。
夏朝到汉朝有几百年?
夏朝到汉朝有1358年,夏朝470年,商朝554年,周朝790年,秦朝14年,汉朝426年,三国时期60年,晋朝155年,南北朝169年,隋朝37年,唐朝289年,五代时期53年,宋朝319年,辽132年,金119年,元朝362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公元前16世纪是1500年到1599年 ;公元前21世纪是2000年到2099年
汉朝(前202年-220年)期间最大有1800余年,最少有1300余年。
夏商周时期的家具特点分析?
答:据史料记载,早在商周时代,青铜器上已可见到夔 纹、云纹等精美雕饰图案,初期木器已具有了装饰性和实 用性的家具雏形。
到春秋战国时期,木业制作已有了斧、锯、凿、铲等工具,测量也有了规矩准绳。制作中,燕尾 榫,凹凸榫、割肩榫结构在家具中已有运用。
汉代、三国时期,家具的类型发展到了床、几案、屏风、柜、箱、衣 架等多种类型。不过,由于当时的习惯是席地而坐,家具一般很矮。
汉代的案多置于床前或榻侧,案也渐宽渐长。
这一时期,胡床由西域传入中原,但多流行于宫廷和贵族间使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到汉朝历史特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到汉朝历史特征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