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外戚真实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汉朝外戚真实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公元九年灭亡西汉的外戚是谁?
  2. 为什么汉朝多次出现外戚专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公元九年灭亡西汉的外戚是谁?

是外戚王莽

汉朝外戚真实历史-汉朝外戚真实历史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新朝开国皇帝(公元9年1月10日—23年10月6日)、政治改革家,新显王王曼第二子。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

王莽初任黄门郎,迁射声校尉。汉成帝永始元年(前16年)封新都侯,迁骑都尉、光禄大夫、给事中。因劾奏外戚定陵侯淳于长,获正直名。绥和元年(前8年)任大司马。汉哀帝时,因外戚丁、傅用事,罢官就第。哀帝死,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复任大司马,立汉平帝,进封安汉公。为笼络人心,出钱献田赋给贫民,增加博士名额,网罗儒生士人。元始五年(5年)平帝死后,选立年仅两岁的孺子婴,仿效周公居摄践祚,自称“***皇帝”。初始元年(8年)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建元“始建国”。

汉朝外戚真实历史-汉朝外戚真实历史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莽即位后,托古改制,更名天下田为“王田”,奴婢为“私属”,禁止买卖;设立五均赊贷和六筦;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社会经济极大混乱。法禁烦苛,人民因铸钱犯法,伍人相坐,罚为官奴婢者以十万数。加以连年灾荒,饥馑疾疫相继,以致民不聊生。又强迫各少数民族统治者改换汉朝封授的印绶,贬王为侯,引起各族反抗,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终于爆发绿林赤眉起义。地皇四年(23年)九月,绿林军攻入常安,王莽被商县人杜吴杀死,新朝灭亡。

是王莽。

汉朝外戚真实历史-汉朝外戚真实历史简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9年1月15日),外戚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汉历寅正为丑正,改元始建国,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新莽。

王莽。

公元九年是公元第一世纪第十年代末年,这年是我国农历己巳属相蛇年。正是这一年,西汉末汉孺子婴的皇太后王政君之侄子王莽篡汉,改国号新政、改年始建国元年。王莽虽有政治抱负,但其篡政上位终究不得人心,公元23年篡位15年后被商人吴义所杀死,成历史上‘秀才执政难以成事’的笑话。

为什么汉朝多次出现外戚专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外戚是指皇帝的母族和妻族,在汉朝多次出现外戚身居高位专权的现象。像霍光和王莽甚至可以废立皇帝或篡汉自立。

汉朝外戚专权的原因有二。一是,皇帝的信任。一些皇帝认为,外戚因与皇族有联姻的关系,能更加忠于皇帝和朝廷。

西汉武帝时期,北击匈奴的名将卫青就是外戚,是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卫青也确为平定边疆立下不世之功。

第二种情况是,即位皇帝年幼。这样,皇帝不能亲自理政,皇帝最亲近的人就是母亲,而皇太后身为女子,也只能依靠父兄。

外戚常会压迫年幼的皇帝,当皇帝长大成人后,又常依靠宦官来向外戚夺回权力,从而又宠信宦官。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专权,常会造成朝政的***和社会的动荡。

“外戚专权”的现象不仅仅在汉代严重,其实在古代社会里一直是常见的现象,即使科举出现之后稍有缓解,但依然无法根除。

其背后所涉及的根由可以从宗法和国事两个层面上得到解释,实际上就是“君权”与其他权力的斗争体现。

从宗法层面上,外戚亲于宗室

思考一个问题,在皇族中,皇帝是与同姓的宗室子弟之间关系亲密,还是与自身外戚的关系亲密?

乍一听,同姓的宗室子弟,那不就是自家人吗?要么是自己的叔伯一辈,要么是自己兄弟或者子侄,这样的关系还不亲密吗?

这是一个误区。

如果了解过中国家谱的修撰就能知道,宗法制下的亲疏除了直系之外是很淡薄的,尤其是几代人之后。

家谱修撰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各家只会收录到自己平辈的兄弟那一级,再之下的子侄辈就不再计入自己家谱当中。

比如一家人兄弟三个,老大的家谱里是有老二老三的,也有他们的配偶,但是老二老三的孩子,也就是老大的侄子、侄女一辈并不会在老大家的家谱中出现。

同理,老二、老三的家谱也是如此,不会收录其他兄弟的子女。

那么就应该知道,对于皇室来说,从宗法的角度来看,其母系势力和自己皇后家族的势力,在血缘关系上是要亲于同宗子弟的。

这种情况随着年代的推移会越来越明显,我们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汉献帝刘协,与曹操和刘备谁的亲属关系更近一点?

刘备和汉献帝,他们共同的祖先要追溯到汉景帝去,中间隔了几百年,近二十代人,那么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有多大?

汉献帝和刘备就相当于今天两个人同姓,说咱们五百年前是一家一样。

而曹操和汉献帝是什么关系?曹操的女儿后来成了汉献帝的皇后,这是实打实的外戚。

也就是说,别看汉献帝叫刘备一声皇叔,但其实论亲疏关系,曹操都比刘备更近一点。

国事层面上,外戚更能让皇室安心

说过了家事,再来讲讲国事

一般情况下,“外戚专权”或者说“外戚干政”是有一个条件的,那就是君主年轻,甚至是幼小。

但是,这不是外戚专权的原因,只是一个客观条件而已,真正的原因在于皇权对哪些人更为信任。

在“家天下”的格局里,外戚即使有了权力,那也很少能登上皇位。也就是说,他能到达的顶峰就在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更别说汉朝有规定,异姓是不能称王的。

连王爵都没有,更遑论篡权呢?

看看王莽就知道了,这是在汉代因为外戚干政而出现的篡权***,十几年的***就宣告灭亡,然后天下重新回到了刘姓手中。

一个例证不够,那么武则天自己登临皇位,最终也没敢改朝换代,还是将天下归还了李唐王室。

这都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例证,现代人知道外戚能走到哪一步,古代人更知道他们的终点。

而最主要的是,外戚只有依附于皇权才能得到其自身的地位。

也就是说,外戚这些家族的显赫是与和其有关的皇帝有直接关系的,双方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试想,连皇帝都换了的话,那外戚又从何说起?

所以,这就出现了一个天然的铁杆联盟,外戚一定会不遗余力地支持现有皇帝,否则就是自取灭亡。

也就是说,宗室可能觊觎皇位,奸臣可能改朝换代,但外戚一定不会对皇权有取而代之的心思,反而会坚定地支持皇帝。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皇帝会信任哪些人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将权力下放给异姓臣子,那么不能保证其是否有造反的野心;如果将权力下放给同宗子弟,那也不能保证他有没有对皇位的觊觎。

但是,如果是外戚掌权,那么最差的结果也只是外戚坐大,自身的皇位是没有威胁的。

而这样的情况到这一任皇帝的寿命终结,那么下一代皇帝也依旧可以保证是同姓子弟,出现改朝换代的可能性是极低的。

同样的,新任皇帝登基,外戚的格局就会被重写,之前的外戚因为权力的过大会与新皇权出现争端,必然会受到打压,否则就有造反的嫌疑,自然被整个国家所不容。

那么,要么之前的外戚逐渐沦为普通家族,要么就会迅速崩溃,这也是被历史无数次证实的事情。

所以说,外戚之所以能专权干政,那是因为皇帝对它的信任程度要远高于其他势力,它只是“君权”与其他各类势力之间的角力过程中,君权找到的铁杆盟友。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外戚真实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外戚真实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