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人物历史介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汉朝人物历史介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两汉时期历史文化名人排序?
属于两汉时期的历史文化名人有华佗、张衡、董仲舒、魏伯阳、张角等。
1、华佗
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并精通内、妇、儿、针灸各科。
2、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人。东汉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蜀郡太守张堪的孙子。
3、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广川大董故庄村)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4、魏伯阳
东汉时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名翱、号伯阳,又号称牙子。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序》记载,出身望族,喜修炼丹术道法。 魏伯阳撰《周易参同契》、《五相类》,杂揉《易》学、黄老之说。
5、张角
东汉末太平道的创立者。巨鹿,今河北平乡人。奉黄老道和《太平经》,以符水咒法为人疗病。 熹平年间,张角创立太平道,自称“大贤良师”。
1.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人,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
2.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人,西汉哲学家。
3.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前118)西汉辞赋家,字长卿。后人称之为赋圣和“辞宗”。
4.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人,是中国西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5.刘歆(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字子骏,,他是第一个不沿用“周三径一”的中国人,并定该重要常数为3.15471,只略微差了0.01312,世有“刘歆率”之称。在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等方面都堪称大家。
6.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7.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人,南阳五圣之一,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
两汉时期历史文化名人排名?
1,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2,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
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
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3,司马相如(约前179年~前118年)
“汉赋四大家”之一,被誉为“赋圣”、“辞宗”,少名犬子,后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景帝时,以赀为郎,为武骑常侍,非其所好。后病免,客游梁。善辞赋,作《子虚赋》。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人物历史介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人物历史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