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朝连州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宋朝连州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连州瑶族历史?
连州瑶族是中国古代东方“九黎”中的一支,是中国华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之一。连州瑶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宋朝时期,当时连州属于荆州。元朝时期,连州改为连州路,明朝时期仍属于连州。据《连州志》和《阳山志》记载,单独设立“理瑶”机构,则始于清代康熙年间。
瑶族早在隋唐时期就已迁徙至连州,主要为过山瑶,集中分布在瑶安和三水两个民族乡。连州的过山瑶自古以来就有唱山歌、跳长鼓舞的习惯,而在三水瑶族乡挂榜村盛行的一种罕见的道具舞——布袋木狮舞,尤为独特。
清远连山的由来?
隋仁寿元年(601)改广泽县置,属连州。治所在今广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北。《寰宇记》卷117连山县:“邑界少有平陆,乃以连山为名。”大业初属熙平郡。唐属连州。南宋绍兴六年(1136)废为镇,十八年(1148)复置,明永乐元年(1403)移治程山下(今县南永丰乡东北司城街)。明天顺六年(1462)移治今县东北太保镇旧城村。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升为连山直隶厅,1912年复改连山县,后属广东岭南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1946年迁治永和墟(今县西北永和镇)。1962年改设连山僮族瑶族自治县,1965年改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1966年迁治吉田镇(今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
古旧县名。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广泽县置,治今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北。因黄连山为名。先属连州,后属熙平郡。唐时熙平郡改连州,五代南汉、北宋因之。
高要的历史辖区?
高要区是广东省肇庆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广东省西部。高要区自唐代以来一直是粤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在历史上,高要区曾经是端州府的重要组成部分。端州府是唐代后期至民国时期广东的一个行政区划,包括高要、端州、德庆等地区。高要区历史悠久,曾孕育出许多历史名人,如唐代著名文学家韦应物、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等。
高要市位于广东省中部,西江中下游。
肇庆旧为高要县治,自古以来就是岭南重镇。
高要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期,本地为百越民族的居住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高要属南海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越,始置高要县,以羚羊峡山高险要而得名。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置高要郡,从此高要升为地区中心。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两广总督驻地从梧州迁至肇庆,高要成为广东、广西的政治中心。清顺治元年(1646年),明皇族桂王朱由榔监国于肇庆,翌年称帝于此,改明永历,是为永历帝,并以红楼为行宫。高要县城乃为南明首都,所辖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综上所述,高要自西汉开县以来,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最初的610年仅为县治,自南朝梁天监中起升为地区中心达1400多年,在此期间又有182年为两广总督驻地。高要在岭南的政治地位仅次于广州。
广东欧阳姓这支分支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来广东这里?
欧阳姓,中华姓氏之一,为汉族复姓之首。据2014年统计,欧阳姓为324万。在中国排86位。 [1]欧阳姓最早可追溯到夏朝。欧阳姓出自姒姓,夏君主姒少康封自己的庶子无余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封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 [2-3]欧阳姓以海鸟为图腾,郡望为渤海。 宋朝时,欧阳姓约有22万多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9%,排在第六十九位,为百家大姓之一,位列宋版《百家姓》复姓的第4席,人口总数居复姓首位。当代欧阳姓的人口约88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7%,排在全国第一百四十九位。从宋朝至今1 000年中,欧阳姓人口增长率呈下降的态势,这可能与欧阳复姓改单姓阳有关。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湖南、广东省广州西部、湛江北部、河源、江西省彭泽县(彭泽县欧阳为欧阳“懿”后代,生七子,遂为彭泽县欧阳氏七庄,有10000人以上。)、吉安、永丰、万载,湖北省枝江、荆州、潜江,这三省大约占欧阳姓总人口的80%。其次分布于河南、陕西、四川、湖北等。湖南为当代欧阳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欧阳姓总人口的43%。全国形成了以江西、湖南为中心的欧阳姓聚集区。现在,广东省欧阳氏宗人有居住在广州(从化),湛江(鸦翠)清远(连州)。江苏省欧阳氏宗人有居住在丹阳西门外荻塘欧甲(司徒)、下坯欧甲(全州),金坛市直溪镇巨村村。 [3]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朝连州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朝连州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