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历史怎么复习数学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夏朝历史怎么复习数学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国文化是怎么算出五千年的?
  2. 中国古代官府为什么重视科技发展?
  3. 中国的历史为什么从商朝算起?
  4. 为什么很多人说高考全国卷1的历史选择题最难?
  5. “凤鸟至”、“河出图”是什么时代?与教育有关吗?

中国文化是怎么算出五千年的?

谢邀应答 (中国文化是怎么算出五千年的?)

夏朝历史怎么复习数学-夏朝知识点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认为: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在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进程中,有历史记载依据的文化,是有文字记载记录开始的文化为依据的历史年轮!其实中国文字就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起源!有了中国文字文化,便就能记录下了中国文化的踪迹!

据《史记》及《现代汉语词典》附录记裁是从《五帝》开始算起朝代至今的中国文化!也就是说是从《五帝》时期的中国文化传承发展至今的中国文化,约历经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然而《五帝》之前的文化传承只是沒有完整记录罢了。

夏朝历史怎么复习数学-夏朝知识点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都说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那么这五千年是怎么来的呢。实际上,将“龙山时代”(前3000年-前2000年)视作五帝时代与炎黄、颛顼、帝喾、尧、舜活动的时代开始。那么有什么依据呢?司马迁的《史记》不列三皇,而将炎、黄排在《五帝本纪》之首,但他并没有明确黄帝的年代,甚至对颛顼、帝喾、尧、舜都没有纪年,这至少说明司马迁是拿不准他们的年代的。那么五千年的历史是从哪开始的呢?那就是黄帝纪元,现在对黄帝纪元比较为人接受的说法是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载的说法,里面说黄帝在位100年、少昊金天氏在位84年、颛顼78年,帝喾高辛氏70年,帝挚9年推算黄帝元年为前2698年,不过要说明的是皇甫谧是一位精通针灸之学的医生,并非史学家,所以这个结果估计也是他的猜测而已,如果以这个开始算起,皇帝纪元即公元前2698年算起,至今一共是4705年(把2019算进去),不足五千年但是很接近,这就是五千年的由来。当然,如果算上龙山时代的年限(这个时代具体年限无从考证),应该又超过五千年了,不管怎么说,中华泱泱大国是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

因为从炎黄时代到现在就是5000年左右。黄帝时代,仓颉造了文字,才有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为什么又说上下五千年呢?因为皇帝往前,就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燧人氏治皇帝大概也是5000年。黄帝以前没有文字,中华文化只是传说,所以不能称为历史。黄帝以后仓颉造字有文字传承了,所以才称为历史。

夏朝历史怎么复习数学-夏朝知识点总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史来源

其实,中华5000年历史既不是考古学家研究的结果,也不是中国人自己吹的,而是西方来中国的传教士最早提出来的。

曾经意大利人卫匡国(19614-1661)写过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中国上古史》,这是第一次向欧洲人介绍中国。他从上古时期写到了西汉哀帝元寿二年,也就是公元元年。这一本书还将伏羲时代的起始年定为公元前2952年,而他的这一看法,基本就被后来的写史传教士们***纳了。从而奠定了中国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框架。

而这个框架反过来却影响力中国人,但是伏羲的传说色彩太重,还不如后来的“五帝”,特别是华夏的先祖黄帝。所以从民国时期,就效仿西元纪年,***取了黄帝的诞辰,也就是公元前2698年作当作纪年的做法。

到1921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时候,就曾经通电各省“以皇帝纪元4609年作为中华民国元年”,那么在这之前的2698年的数字又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其实啊,这主要是靠古书来推测的,但是古人其实很少去强调什么“古老文明”,到底是不是五千年,对他们来说,其实并不重要。而对于近代的中国人来说,确是有关民族的尊严,因为按照现在的流行观点来看,在所谓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古埃及最早,然后才是两河文明和印度文明。中火文明位列第四,持续到现在也就是3500-4000多年吧。但是我们不是还有各种史前文化遗址嘛?比如马家兵文化、仰韶文化,这些哪一个拿出来不是远超五千年?但是啊,这个就是误解“文明”这个词了,这个词他是来自西方的拉丁语,定义文明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有城市,以及文字和国家制度,只有满足这几样才能叫做文明。在这三个考古界公认的标准之外,中国学者又添加了一项标准:要有青铜器。那这就造成了一个尴尬局面,我们现在只有商周之后4000年文明考古证明,很多人甚至怀疑夏朝是否真的存在过。

不过真的要证明有5000年的历史文明,我们可不能瞎定义啊,还得靠以后的考古学家们继续努力了!


谢谢邀请。

中华文明五千年,历朝历代学者专家推算的。《现代汉语辞典》后附年代表,五帝没有年代,从夏开始,约公元前2070年,现在公元2019年,加起来4089年,四千多年,不到五千年。

据吕思勉中国通史,确切纪年,共和元年,公元前八四一年。《汉书律历志》推算,周代尚有一百九十二年,殷代六百二十九年,夏代四百三十二年。据《史记五帝本纪》,尧九十八年,舜三十九年,到民国元年前,共计四千一百四十二年。再加三皇,距今约五千年。

《现代汉语辞典》没三皇的年代。从五帝开始,与吕思勉中国通史的推算,相差不是太多,都是四千多年。

中国古代官府为什么重视科技发展?

有句话比较贴切,就是所有的发展基本都是为了人类的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带动发展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利益的驱使,中国古代的科技的发展我们也是可以从利益这个角度来看的。古代的造纸术的发明。

主要推动的原因就是以前的竹子的成本太高了,所以这才有了造纸术的进一步的发展。还有就是火药的发明,这是有点偶然,因为有一些皇帝比较喜欢修仙,火药又是炼制修仙丹药的主要的方法,加上炼制丹药皇帝会给很多的财富,这个大家都应该知道了。

其他的技术基本也是这样的,但是个人观点啊,实际上古代的官府对于科技的发展不是太积极,主要发展就是农业,就是生存的基本,就像大炮火枪之类的,知识产权可以说核心都不是我们的。

中国的历史为什么从商朝算起?

中国的文明从商朝算是有原因的:

一、政治上

商王朝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国家机构。中央分设管理政务的卿事寮和主持祭祀的太史寮二大机构。地方用侯、邦伯加强各地的统治,还有大批宫廷侍卫。同时商朝王室还掌握有大批武器和军队,贵族还设立了残酷的刑法和监狱。另外,还使用宗教观念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商王甚至自称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把神权和王权结合起来。

二、经济上

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可以使用多种谷类酿造酒,已经可以铸造精美的青铜器和烧制白陶。由于交换的发达,已经出现了早期的城市,是当时世界上文明发达的国家,由于商王朝商业的发达,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往来很多,今天商人一词,源自当时周边国家对商朝国人的称谓。农业是最重要的经济部门,农田有比较整齐的规划,农田作物种类有黎、粟、稻、麦,发明了中耕;有蚕桑经营,纺织业有所发展;商代除有六畜外,还驯养了象,畜牧业相当发达。

殷墟陶器制造业发达,技术臻为完善,能生产大量外形美观、坚硬实用的印纹硬陶,是刻纹白陶的主要产地。这种刻纹白陶造型美观,刻缕精细,是我国陶瓷史上杰作。青铜制造业是殷代文化的代表,晚商青铜工业主要由王室贵族所控制,因而在王都殷墟集中了更多的作坊,成为全国青铜铸造业中心。

三、科学技术方面

科学技术在当时也得到了极***展。殷墟甲骨文中有很详细的天象记录,卜辞中关于日蚀、月蚀和星辰的记载,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资料。同时已产生相当完备的历法,知道一年分四时12个月,月有大小,还知道有闰月,即古书上记载“以闰(月)定时四时成岁”。至于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则更为丰富,卜辞中祈求雨晴的记录特别多。在数学方面,殷人已使用十进位制,这在世界数学史上占领先地位;同时还***用六十进位制,这就是干支记时法,是世界上最早的日历。殷墟的商代医生已经有了丰富的关于人体疾病、治疗和药物的知识,还能用针灸、火罐、***等。

中国历史从商朝算起。

中国古代史从商朝算起主要原因是:商王朝建立之前,中国社会是原始社会。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商朝,从此有了国家***,商王朝建立之后,中国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商朝有了文字,即甲骨文,有了人类文明;商朝的生产方式以农业和渔猎为主,衣食住行有了长足的进步。

因此,中国的历史应该从商朝算起。

西方历史学者一般认为,商朝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只是中国传说中的朝代,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历史上夏朝的存在.

按照他们所定的历史时代标准,中国的历史时代最多只能从商朝的甲骨文发明(公元前1600年)算起,也就是说,中国的历史时代最多只有3600年,而不是中国学者所说的4000年(因“信史”(历史时代)的定义是指从有文字发明时起算),不过有学者指出陶文可能比甲骨文更早而成为中国最早的文字.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之前,这些学者同样认为商朝只是一个传说中的王朝,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表,使得商朝的存在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现在已经没有学者再对此持怀疑的态度了,在以前被普遍看作蛮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存在发达的文明.

为什么很多人说高考全国卷1的历史选择题最难?

谢谢邀请。因为专业原因,对历史学科全国卷试卷没有做过对比研究 ,不能帮你解答这个问题。但中外古代、现代历史前后几千年,涉及历史***多如牛毛,没有熟练的记忆,恐怕哪类高考试卷都难。

2019年高考历史全国1卷选择题梯度明显,难易程度较往年相比相差不大,但知识延伸性很强,选项看着都很接近或觉得有不确定的感觉。很容易选错。

1.时空跨度大。

时间上从夏商周、汉、唐、明再到近代***、新民主主义运动,再到现代工业化。时间跨度大,知识碎片化,如果基础没有夯实,知识储存不够,没有清晰的思路去分析,就很难下手。

地域空间上考到了古代雅典、美国独立运动、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几道题应该是每个文科生的拿分题,没有太大的悬念。

2.考题偏向主观分析,死记硬背的时间、人物等代表性的题没有了。

例如今年第24题: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3.知识的延伸性强,考题很活,不结合基础知识去推敲和分析的话很容易选错。

“凤鸟至”、“河出图”是什么时代?与教育有关吗?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笔者翻阅了很多古籍资料,究竟"凤鸟至"、"河出图"产生于什么时代?但遗憾的是,目前所查阅的文献资料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记载,只是停留在许多的猜测阶段。

"河图" 、"洛书"的名称,最早见于巜尚书.顾命》。日:"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又見于《论语.子罕》、《管子.小匡》、《墨子.非攻》 、《礼记.礼运》以及《周易.系辞传》等先秦古籍中。

从这些典藉的记载中有一个最大的收获就是无论什么时代,只要"凤鸟至"、"河出图"便会有一位圣人出现。

比如伏羲、黄帝、帝尧、大禹、文王等时代都曾出现"凤鸟"、"河图",而这几位都是历史上的圣人。他们的出现预示着一种天命,总会在他们那个时代出现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的祥瑞景象。

而在《论语.子罕》中载:"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孔子说这话的时候正处乱世,他急切的希望能出现一位圣人以安定天下大乱,能有一个太平盛世。这也反映了孔子作为一代教育家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所以从这些历史典藉中我们也可以推断:"凤鸟至"、"河出图"代表的是一种天命,或者说是一种使命与责任。对国家来说是一种祥瑞、太平和安定。至于和教育方面好象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教育工作者具有孔子先生那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却是要提倡的。

这只是笔者的一些粗略见识,希望对解决这个问题有些许帮助,并希望得到您的点赞与关注!

凤鸟: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鸟,据传在舜和周文王时代都曾出现过,它的出现象征着“圣王”将要出世,预示着时代的兴盛、事业的成功。河不出图:据记载,伏羲氏时代曾在黄河中出现过***马,背上有一张图,这就是后来伏羲氏画八卦时所根据的“河图”,它的出现也象征着“圣王”将要面世。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辛苦奔波了一生,晚年回到鲁国,看到理想的实现似乎已经化为泡影,于是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据《周易•说卦》上说:“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子对于圣世的期许是用“凤鸟”、“河图”等符号的出现来表征的。孔子的感叹,一方面说明他对太平盛世、理想社会的渴望,以及对于这种渴望不能实现的痛苦和哀叹;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对时局的深刻见解,孔子通过观察当时社会的现象,深切地觉察到,要出现太平盛世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想到,孔子一语中的,他去世后几百年,仍然是战乱频仍、干戈不息,天下一片混乱,直到秦灭六国,才出现天下一统的局面。“吾已矣夫”,表达了孔子对当时社会深深的失望。

透过孔子的感叹,我们还可以看到作为教育家的孔子那种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情怀。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似乎与政治没有太大联系,但在国家危难之时,教师既要关心国家大事,又要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和政治立场,不可能只顾埋头教书,不问政治,否则就会在处理各种事务时陷入迷茫。生当乱世的孔子,一生抱定自己的德政的理想,虽到晚年明知道这一目标不能实现,但他仍然孜孜不倦地为时代培养人才,并把希望寄托在他的学生身上,这是一个真正教育家的情怀。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谢谢题主。我来试着回答。

其一,“凤鸟至”、“河出图”是什么时代?

《易·系辞上》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相传,上古伏羲氏时,黄河出龙马,马背有图符,称龙图,即“河图”,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之源。

伏羲为中国上古三皇之一,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伏羲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即距今约5000左右。

其二,“凤鸟至”、“河出图”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与教育无关

凤鸟指凤凰,上古时代传说的神鸟,是吉祥如意、繁荣昌达的象征,也象征着着时代的繁荣兴盛。《论语•子罕》云:“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出自。大意是凤鸟不来,黄河中不出卦图,我这一辈子就什么都没有了。《皇帝录》载:“黄帝坐于元扈之阁,凤衔图至。”元扈即元扈山,是仓颉造字的传说地,说文字就是这个“凤”衔来的。

“河图”“洛书”一直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滥觞,亦即“河洛文化”。河,黄河;洛,洛河。洛河发源于陕西省洛南县洛源镇,流经近800公里于河南省巩义市汇入黄河。

《易·系辞上》所载“河出图,洛出书”,“洛出书”,即传说夏禹治水时,有神龟出于洛河,龟背上有裂纹,形如文字,大禹便取法而作《尚书·洪范》“九畴”。

在《汉书·翟义传》中,是这样来记载河图洛书的:“河图雒书远自昆仑,出於 重壄 ……此乃皇天上帝所以安我帝室,俾我成就洪烈也。”

河图洛书是中国个阴阳五行术数的源头。由河图而衍生的《周易》、由洛书而衍生的《洪范》两书,神秘、神奇、博大精深,直到现在人们都在解读其奥秘,它们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有着独有的、极为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学还是在数学、美学、文学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更具有世界意义和影响力,是无可辩驳的中国文化的渊源,其功大焉,独一无二。

因此,河图洛书与中国文化有关,与教育无关。

再次感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历史怎么复习数学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历史怎么复习数学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