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历史框架简介概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夏朝历史框架简介概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先秦的政治经济文化框架?
一、先秦时期
政治:从夏朝时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王位世袭制和宗法制决定了中央***的平稳交接,而分封制则是这一时期地方政治的制度,地方分权比较大。
经济:
1、农业
商周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但是由于青铜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木制农具的使用依然很普遍;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被广泛应用于生产之中。
2、手工业: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被称为“官营手工业”。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已经掌握了冶铜技术;商朝时,人们已经能够烧制出原始瓷器,也有了织机,能够织出多种丝织品;西周时,铁器出现;春秋时期,民营手工业出现。
3、商业:商朝时商业就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贝成为了一种实物货币;西周时,在较大的城邑都出现了市集;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金属铸币的技术,此时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业发展繁荣。
文化:
1、文学
春秋末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战国时,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楚辞这种新的诗歌体裁;这一时期还有诸子百家的散文值得称道
2、科学
西周时发明了“圭表测影”的天文观测方法;春秋时出现了九九乘法口诀;此时的名医“医和”奠定了中医病源学的基础;战国时制成了司南,《黄帝内经》在此时问世。
3、绘画
远古主要以彩陶画为主,春秋战国则以帛画为主。
夏朝是如何建立与衰亡的?
你好,不请自来。
据传,禹老年的时候,曾举荐东夷人的首领益为自己的继承人,由于禹不把重要的任务交给益,益在人民中的威望就不是很好。期间,禹的儿子启收买人心,培养党羽,发展势力。禹死后,各个部落都不去朝拜益,而去拥护启,益被迫禅让位于启。约公元前2700年,启即位建立夏朝。中国进入奴隶社会社会。
启死后,太康即位,由于太康在位期间不理朝政,贪恋美色。据说他他落水北岸去***,一去就是10年不归,有穷氏的后羿利用夏民的不满,发动***,拥立太康的弟弟仲康即位并把持朝政。仲康死后,其子相即位,后来,后羿废相,自己即位,即位后寻欢作乐,不理朝政,宠信宦官寒浞,寒浞暗中培养势力,然后起兵夺取后羿之位,之后寒浞的儿子杀死相。相的妻子怀有身孕,由于提前知道消息就逃到母族有仍氏,生下少康。少康在有虞氏的帮助下,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召集夏王朝的遗臣和遗民,铲除寒浞及其儿子,重新建立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夏朝末代君主桀,不理朝政,***无度,宠爱妹喜,为讨取欢心,大兴土木,寻欢作乐,不管百姓的死活。修建酒池可以行船,堆积酒糟长达十里,池中美酒足够3000人痛饮。另外,桀宠信奸佞,乱杀忠臣,对外穷兵黩武,元气大伤,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导致夏王朝的灭亡。
看《史记》,商务印书馆的那套比较好。对古代史的记录 《史记》是绝对的不二之选 史记是两代人花了两辈子心血的浓缩 考据资料和实地调查结合起来。他们司马家族的祖先在黄帝时是地官,司掌地理的,那么多代下来,一个家族对地理的研究没断过,直到写史记的时候,他父亲其实已经初定过框架和写过一些基础篇章资料,他在父亲的基础上又重新研究删定。他写《史记》就有三个动力,一是受宫刑之侮辱,心气难平,以此书明身残志坚的大丈夫志气。二是作为他们家族的光宗耀祖之作,再现他们家族往日的无上荣光。三是为后世留珍贵的汇编资料,以史资鉴。如此如此如此。岂不足信?!
你也不要太在意夏国,为什么不称夏朝叫夏国,因为在这块称为神洲古大陆架上比夏国强大的国家比比皆是。
***古蜀国比夏国历史长得很,国力强拥有大量铜矿,最早制造青铜器国家之一,商汤与古蜀国建立关系后,得到古蜀国供应铜矿材料及冶炼技术才打败了夏国,并非夏昏君坏人。
除古蜀还有古滇,古粤,古闽,良渚,大西洲,等国,疑山三切石,史前文明留下,上面铜牌刻着上古文明炎帝手笔。
夏商周纪年研究有什么新的进展吗?
目前来看没有什么新的进展。1995年秋,当时的国家科委(今科技部)主任宋健邀请在北京的部分学者召开座谈会,会上宋健提出并与大家讨论建立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一设想。1995年底***院召开会议,成立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国家科委、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科学院、社科院、国家教委(今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协共七个单位的领导组成,会议聘请了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作为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1996年春,夏商周断代工程组织了一个由不同学科的21位专家形成的专家组,并拟定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在1996年5月得到了通过。1996年5月16日***院召开了会议正式宣布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始启动。这一科研项目,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学科,共分9个课题,44个专题,直接参与的专家学者达200人。
夏商周的目标是
- 以半信史时代(夏朝~西周共和元年前)的年***据为目标:
- 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西周诸王,提出较准确的在位年代。
- 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较准确的在位年代。
- 商代前期,提出较基本的年代框架。
- 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研究方法是以夏商周断代工程对传世的古代文献和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材料进行了搜集、整理、鉴定和研究;对其中有关的天文现象和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学给予计算从而推定其年代;同时对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和墓葬材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期研究,并进行了必要的发掘,获取样品后进行碳-14测年。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夏商周年表》定夏朝约开始于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都约在前13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纣之年)定为前1046年。依据武王伐纣之年和懿王的元年的确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来的年表和西周诸王年表。如果该工程结论顺利为学术界接纳的话,将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出一个全新的历史新年表。
然而,在2003年8月底召开的讨论《繁本》的专家会议上,不少与会学者***取了慎重的态度,他们要求对每个学术上有争论的问题都应列出各种不同之意见,由于学者们的这一主张,已大致写好的《繁本》未能获得通过。不过以考古学的研究态度来说,学者们这样的态度是合理而负责的要求,符合学术规范。今后会有更多的文物出现,支持或否定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
目前来说夏商周断代工程处于停滞状态,但是之前公布的《夏商周年表》在之后的时期出版的历史书籍中不断被引用。2013年开始播放的纪录片《中国通史》里面夏商周的纪年也引用这个年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以及考古文物史料不断发掘,夏商周断代研究工程会继续下去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历史框架简介概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历史框架简介概括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