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败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败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什么要尊刘贬曹呢?
  2. 历史上的辛弃疾是如何活擒叛将的?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什么要尊刘贬曹呢?

站在我们今天的角度看罗贯中,有点匪夷所思。这个人费尽心机,抺黑曹操,美化刘备。为什么?因为刘备姓刘啊!是正统汉家皇室继承人。你曹操算什么东西啊?

三国历史败类-三国历史败类排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么,在三国当时,广大人民群众认为什么呢?公正地说,人民希望和平,拥护刘家天子地位。曹操终一生,没做皇帝,有人说他不敢。诸葛亮一语击中要害: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政治手段。皇帝是几岁的孩子,曹操不挟天子以令诸侯又有什么办法?

罗贯中是儒生,受过专业的系统的私塾教育。忠君爱国巳深入骨髓。所以他把曹操写成乱臣贼子,也就不奇怪了。

三国历史败类-三国历史败类排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里要指出,刘备自称刘皇叔,这是一个***故事。老夫考证,刘备与汉家刘姓没有可靠依据。刘备不过以此作为揭杆造反的由头。今天刘姓人众,与三国***有关。天下大乱,跟着刘家有饭吃。李姓(唐朝)赵姓(宋朝)人多,也是这个原因,与血统无关。

这是规则。曹氏唯利是图破坏了规则。司马氏见样学样。结果没了规则。五胡乱中原。汉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和灾难,能不亡族灭种已经是谢天谢地。现在还有些败类。毫无原则,是非。看来是外族的遗种无疑。

三国历史败类-三国历史败类排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为作者在历史的过往中深切地感悟到,人民不需要自相残杀,社会需要和谐安定。

只有天下太平,人民才能休养生息,才能生活幸福,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天下大乱,乱世出英雄,干一番大事业,打天下,当个小皇帝,是政治狂人的理念追求。

他们将个人的志向凌驾于国家、社会和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之上。一有风吹草动,就到处煽风点火,无事生非,挑拨离间,唯恐天下不乱。

成功了,他们自然蟒袍加身,尽享天下尊贵。而人民则家破人亡,生灵涂炭。

人要超越自己很难,要超越时代更难。所以我们无意谴责古人或前人,而是要汲取历史的惨痛教训。

历史的悲剧古代有,近代有,但愿现代和将来不再有。

一句话概括,这是古时人的正统思想在作怪,刘备是拥汉,而曹操则是在篡汉。

三国鼎力势态形成时,东汉还没有完全结束,天下从表面上说还是汉室天下,各方势力都还在打着汉室的旗号,是朝廷任命的守疆大吏。曹操是汉丞相,刘备是左将军豫州牧,孙权是讨虏将军。

明眼人都知道,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只不过是其傀儡而已。在他死后,其子曹丕废了汉献帝,改了国号,篡汉称帝。而刘备却一直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在成都称帝,国号仍为汉,昭示是东汉的承继。

中国人从古到今都有一种正统思想,讲究个名正言顺。同样是并立***和割据势力,非得分出个正统和旁门。而且多尊跟前朝有承继关系为正统。三国的蜀汉,南北朝的宋齐梁陈,辽夏宋金对峙时期的南北宋。其实有不少正统实力影响反而不及并立的其它国家。

陈寿写《三国志》将曹魏列为正统。罗贯忠写《三国演义》则将蜀汉树为正统,曹魏是伪***,是篡汉的巨奸之臣,所以尊刘抑曹,美化刘备,是仁德之主,丑化曹操,是乱世奸雄,狡诈无比。

从正史来看,刘备宽以待人,推行的政策也宽以缓,讲究仁义,符合贤主的标准,曹操以法治国,刑律多严苛,容易招致后人诟病。这也是《三国》尊刘贬曹的原因之一。

历史上的辛弃疾是如何活擒叛将的?

【文藏来答】“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被后世称为“词中之龙”。辛弃疾是文武双全的人中豪杰,在历代以诗词歌赋著称的文人中,他的武力值是数一数二的。而他勇闯万军敌营,擒获叛徒的经历有两次!

(网络配图)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出生时,北方已沦陷于金人之手。他的祖父虽然在金国当官,但一直希望有机会反抗金国统治。而辛弃疾的岳丈也是一位有志复国的抗战派,在担任金国县令时,曾率众开蔡州城门以迎接宋军,并率全家南徙。辛弃疾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和生活,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志恢复中原、报国雪耻。

绍兴三十一年(公元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中原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各方豪杰纷纷举旗反抗。二十二岁(周岁二十一)的辛弃疾,聚集起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在军中担任掌书记。辛弃疾力劝耿京带人南向归宋,以壮大抗金实力。

(网络配图)

第一次,当枪匹马杀叛变和尚

当时有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喜欢谈论兵法,辛弃疾曾与他交往。在辛弃疾投奔耿京后,义端也曾率领一千余人,辛弃疾说服他也投奔了耿京。但是义端抗金意志并不坚定,贪生怕死,一天晚上竟然偷了耿京的大印逃走。耿京大怒,要斩介绍义端加入的辛弃疾。辛弃疾申辩说:“请给我三日期限,如果不把义端抓住,您再杀我也不迟。”辛弃疾料到义端肯定是向金兵主帅报告起义军的情况了,就急忙追赶,果然捉住了义端。义端临死之前,煞有介事地求辛弃疾:“我能识破您的真身,您是一头青兕(sì,上古瑞兽)转世,力能***,求您别杀我。”辛弃疾二话不说,斩了义端的首级,带回义军大营。辛弃疾用实力和行动向耿京证明了他抗金的决心和勇气。

完颜亮率大军南下的时候,正值金朝内部矛盾激烈,当完颜亮正准备在瓜洲渡江与南宋作战,却被部下所杀。失去统帅的金军,向北撤退。

(网络配图)

第二次,五十多人杀入军人金兵大营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闻起义军首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张安国等人已经降金,其余义军也因此溃散了。

于是,辛弃疾与海州统制王世隆和忠义之士马全福等人商定,直奔金兵大营。当时,张安国正在跟金朝将领一起喝酒庆贺。辛弃疾就带着五十多人,突然杀入几万人的金兵大营,直奔张安国所在营帐,绑了张安国等叛徒就走。辛弃疾一行人气势之强、行动之迅,金兵愣是没抓住也没追上。辛弃疾把叛徒交给南宋朝廷,张安国被斩于市。这一年,辛弃疾才二十三岁。

李白有一首意气风发的诗《侠客行》,其中写道:“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虽然李白一直未能实现他的壮志豪情,但用这首诗来形容几百年后的文坛新秀辛弃疾,再恰当不过了。

本文系原创文章,版权归【文藏】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话说辛弃疾23岁之时,已是文武全才之人,此时在“太平军节度使”为将。可突然一日,传来噩耗,节度使耿京被叛将张安国所杀,张安国携带情报与一支人马投了金国。

此事传来,辛弃疾不由又悲又恼。悲的是耿京对自己十分器重,有知遇之恩;恼的是张安国这个败类,竟然谋害主公,投奔敌国。如今面对故主被害,辛弃疾发誓要生擒张安国,为耿京报仇雪恨,为大宋除一祸害。


在一番周密***之后,辛弃疾从士卒之中挑选出五十***,这五十人全部都是随辛弃疾出生入死的好兄弟,而且久经沙场,早已把生死看淡。辛弃疾与众兄弟,刀稳鞘,弓在弦,紧战甲,扣连环。五十人打马疾驰,直奔金人大营。

一众人马奔驰良久,不辞辛劳终于到达金人属地,趁着夜色这将马拴好后,悄悄潜入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于两个金国将领频频举杯,好不惬意。


辛弃疾见此情景,手持宝刀,飞身入帐中。张安国无论如何也未曾料到有人劫营,“哎呀”一声,酒杯落地。正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说时迟那时快,就见辛弃疾刀刀见血,将那两个金国将领斩杀。而后用刀抵住张安国哽嗓,张安国吓的浑身栗抖,满口求饶。弃疾唤进几个将士,将张安国五花大绑,用布蒙住嘴,将他抬出营帐。而后将营帐点燃,打马回归大宋领地。

此时金营大乱,那些金兵乱嚎乱叫,一支人马朝着辛弃疾奔走方向追去。有三员金国大将,一马当先,手持钢刀在后紧紧追赶,口中哇哇乱叫。辛弃疾回身搭弓射箭,“嗖嗖嗖”三箭射出,三员金兵各自惨叫一声,栽于马下。


奔走一天一夜,众人终于渡过淮河,进入南宋领地,五十人无一人损伤。张安国这个狗贼被辛弃疾交给朝廷法办。最终张安国这个狗贼被绑赴建康刑场,一刀要了其狗命,而后将头颅悬挂城门三日,以儆效尤!

辛弃疾以23岁之龄,不惧风险,将狗贼张安国生擒活拿,正是英雄盖世,豪杰之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败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败类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