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初中历史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论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初中历史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论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遥远的绝唱原文?
原文:对于那个时代、那些人物,我一直不敢动笔。
岂止不敢动笔,我甚至不敢逼视,不敢谛听。有时,我怀疑他们是否真地存在过。如果不予怀疑,那么我就必须怀疑其它许多时代的许多人物。我曾暗自判断,倘若他们真地存在过,也不能代表中国。
官举制是什么时期的制度?
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
由于***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具有分科考试,取士权归于中央所有,允许自由报考(即"怀牒谱自荐于州县",与察举制的"他荐"相区别)和主要以成绩定取舍三个显著的特点。
科举制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隋炀帝大业三年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办法来选取进士。进士一词初见于《礼记·王制》篇,其本义为可以进受爵禄之义。当时主要考时务策,就是有关当时国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论文,叫试策。这种分科取士,以试策取士的办法,在当时虽是草创时期,并不形成制度,但把读书、应考和作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揭开中国选举史上新的一页。
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封建王朝 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
隋朝以前***用的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制度导致出身寒门的普通人无法步入仕途,隋朝开始改为科举制,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逐渐僵化,被称为八股取士,后于20世纪清末初废除。
春秋大业是什么意思?
古时大***多发于春、秋两季。春天是播种和祭祀的季节,而秋天是收割和战争的季节。古语“一年之计在于春”,而到了秋天,各个诸侯国都有了粮食,就开始打仗争地盘了,古代的士兵都要穿厚厚的盔甲,夏天穿太热,冬天穿活动不开,所以秋天是最合适不过了,而且此时粮草源源不断,还可以通过打仗掠取他人的粮草。
所以,在这两季里,史官也特别忙碌,在春时记载祭祀大事,在秋天记载战争***(也是诸侯王的伟绩)。所以,此时历史就叫做春秋!
不是成语,它的意思类似成语千秋大业,意思是长久的、伟大的功业或事业。出自清·陈确《平水东岳庙谢别先生》。
大业:
1、伟大的事业。
《书经.盘庚上》:「绍复先王之大业,厎绥四方。」
2、高深的学业。
《汉书.卷五六.董仲舒传.赞曰》:「下帷发愤,潜心大业。」
3、隋朝炀帝的年号(西元605~616)
春秋,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也指人的年岁。或者指我国古代编年体的史书。也特指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722-公元前481),因鲁国《春秋》包括这一段时期而得名。现在一般把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划为春秋时代。
大业,指大功业,大事业。出处:三国•魏•曹丕 《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古时也指帝业。或指高深的学业。
春秋大业,也做千秋大业。就是指历史大业或者历史功绩的意思。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初中历史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论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初中历史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论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