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民族关系的历史事实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隋朝民族关系的历史事实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唐时期民族融合特点和原因?
社会生活方面:
1、从政治上看。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出现了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
2、从经济上。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治者调整政策,内外交通发达,民族关系密切,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以及科技的发展进步和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推动了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3、在军事上,军力强大是唐代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唐朝统一了隋朝末年军阀割据的中国。
名族关系方面:
1,正确处理好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
2,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以灵活多样著称。能从各少数民族的实际出发实行不同的开明政策。
3,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大大加强了与周边少数民族与内地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及民族融合,平等,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得以发展的原因?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得到发展主要得益于
1、隋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各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发展,这是三国以来民族大融合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以前的民族融合,唐朝时期民族间的隔阂大为减少;唐太宗能***取较为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唐朝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通线”中的陆路交通也可通往不少边疆地区。
2、隋唐期间设机构、册封、和亲和会盟以及相关民族政策。特别是唐朝在少数民族区域设置管理机构的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派官吏管理;二是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长官管理当地人民。册封是唐朝皇帝给少数民族首领加上某种名称或封号,目的在于加强对其民族的联系和管理。注意,唐朝册封的少数民族首领很多,不只是书上提到的这些。唐同吐蕃和亲与汉同匈奴和亲不同,它没有被迫因素,旨在加强汉藏联系。唐蕃会盟,旨在约束双方行动,维护和好局面。应该说,唐中央这样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是符合当时实际的,从而大大加强了各族之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3、再有就是注意民族交往。一般来说,内地以汉族为主体的封建经济文化比边地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先进,故对其影响很大。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也对内地汉族产生过重要影响,如长安出现“回鹘衣装回鹘马”就是明证。
4、相关例子:突厥、回纥、靺鞨、渤海国、南诏、吐蕃、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遣唐使、鉴真、玄奘等。
隋唐有民族矛盾吗?
隋唐有民族矛盾,汉族与突厥的矛盾。
615年(大业十一年)八月,隋炀帝巡狩北塞。始毕可汗率领数十万骑兵南下,准备袭击炀帝。义成公主事先派人暗中通知隋朝。炀帝避入雁门郡城。突厥大军攻克雁门郡41座城池中的39座,仅雁门、崞两城未被攻破。
颉利可汗连年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颉利可汗曾亲率大军15万入攻并州,掳男女5000余口;又曾率骑兵10余万大掠朔州、进袭太原;更于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刚即位之时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京师震动。
北魏时民族关系?
孝文帝***纳了李彪的建议,开始重用汉族士人,极力调和汉士族和鲜卑贵族之间的关系。在鲜卑入主中原后,面对众多的汉士族和汉民众,鲜卑统治者想要收服人心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到了公元494年,孝文帝之所以力排众议迁都,并实行汉化政策,除了仰慕汉族文化、想要易鲜卑风俗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想要维护鲜卑***,更深层次的来稳固拓跋氏在中原的统治地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民族关系的历史事实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民族关系的历史事实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