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中后期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夏朝中后期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远古时代的后期叫什么?
答远古时代后期期就是人们熟知的五帝时期,即“禅让制”实行时期。而最后一位原始部落首领“禹”将首领的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从而结束了原始社会。而按照中国历史说法,有了朝代就意味着原始社会的结束。
周朝下一个朝代是什么?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朝又分西周与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战国后期秦始皇继位后,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攻灭关东六国,完成华夏大一统,后北击匈奴、南并百越,建立中国空前辽阔的王朝。
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共同原因:
1,夏商西周是奴隶制国家,诸侯分封制的必然结果。
2,没有加强中央集权,导致权力实际掌握在各地诸侯手里。
3,奴隶制社会的不合理性,必然被封建社会取代。
4,三朝最后君主***无道,政策阻碍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夏王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延续约471年。夏王朝的建立,从禹开始。禹的父亲崇伯鲧,是雄据大河南岸位于嵩山中的有崇氏部落首领。有崇氏与在大河北岸太行山东麓的共工氏,都是富有治水经验的部落。
在尧舜时期,为了争夺王权,鲧与共工先后对尧舜展开了激烈的斗争,都失败了后来,禹又继续联合共工氏以及其他众多的部落,在伊、洛、河、济一带,逐步展开治水的工作。
禹接任了鲧的职位,放弃了鲧“堵”的治水方略,改为以疏导为主,就是依据地势的高下,疏导高地的川流积水,使肥沃的平原能减少洪水泛滥的灾害。经过治理之后,原来大都集中在大平原边沿地势较高地区的居民,纷纷迁移到比较低平的原野中,开垦那些肥沃的土地。
那些草木茂盛、禽兽繁殖的薮泽地,成为人们乐于定居的地方。社会生产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就为奴隶制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
扩展资料:
夏朝灭亡的原因:内部生产力的衰退;外部环境的长期不稳定;夏王朝统治阶级的观念;夏“桀”的个人因素(整日沉湎与声色犬马,大兴土木,亲近佞人)。
商王朝(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是继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夏朝之诸侯国部落首领契因被封于商,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将自己建立的王朝称为“商”。
至盘庚,又将国都迁往殷,所以商朝又称为“殷”。经历17代31王(共510年)后,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而亡。
灭亡原因:商朝后期,绝大多数奴隶主贵族的生活奢侈腐朽,而且对待奴隶十分残酷。如人祭和人殉等;奴隶主贵族对平民和奴隶们的剥削和奴役日益加剧,阶级矛盾激化;商朝统治者连年对外进行战争,大规模地对夷方用兵,国内的青壮年几乎都被征发,加剧了国内的矛盾。
战争俘获的奴隶太多,他没有处理好奴隶的安置,导致了大量的奴隶反水。
周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一个世袭王朝,分为“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与“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和丰京,成王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中后期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中后期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