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科普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科普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初期历史背景?
三国演义时代背景是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后朱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期间人民流离失所,罗贯中作为一名杂剧和话本作者,希望结束动荡造成的悲惨局面。由此就东汉末年的历史创作了《三国演义》这部历史***。
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最早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粗陈梗概。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增加了许多奇闻轶事,***色彩与可读性都大大增强。
中唐史学家刘知袭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
三国是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公元220年魏国代汉,终于公元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公元190年董卓挟汉献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公元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时期是一个混乱和割据的时期,形成了以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也是从汉代四百年太平时期到四百年混乱的过渡时代,也可说是魏晋南北朝大纷乱的开端。三国形成于公元220年,曹丕篡汉称魏文帝始,后历明帝、魏齐王、高贵乡公、元帝;蜀则历蜀汉昭烈帝刘备及后主刘禅;吴则历孙权 大帝、会稽王、景帝、乌程公。
七年级历史三国灭亡的原因?
从表面上看,吴国和蜀国是因为自己的***国策失误导致灭亡,魏国是因为内部的***导致灭亡,而要说根本原因是士族阶级的崛起。
首先看蜀国,蜀国是治理最好的国家,不然其国力那么弱,不可能坚持那么久。蜀国对待士族的态度是打压,如诸葛丞相很少任用蜀国本地士族,连平平无奇的廖化都拿去作先锋,就可以见得了,所以在魏军前来的时候,本土士族谯周就力主投降,因为魏国早就从制度上维护了士族利益,确立了九品中正制。所以蜀国士族根本不想抵抗,蜀国是第一个灭亡的。
接着看吴国,吴国对于士族,是***取联合的策略,如陆逊就是本土士族,这样的好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是这样虽然能够得到士族的支持,却无法得到长久的支持,因为吴国对待士族的态度更像是利益交换收买,当利益不能满足吴国士族的时候,吴国的灭亡其实就不远了。
最后看魏国,其实魏国的灭亡是可惜的,它最早从制度上确立了维护士族利益的政策,是为九品中正制,已经得到天下士族的支持,但是因为自身的策略出现重大失误,导致灭亡,如其未能及时铲除司马氏一族,其后导致军权不断丢失,而司马氏一族又以正确的策略,果敢地行事(高平陵之变),逐渐彻底掌控朝权。魏国朝廷变成了傀儡,最后被灭。
也可以说魏国政策上没错,只是没有处理好与士族之间的尖锐矛盾,失误太多,导致最后灭亡。
最终可以得出结论,面对士族完全崛起的时代,蜀国是对打压过猛而导致最先灭亡,吴国是利益拉拢联合,最后利益再无法支撑而第二个灭亡,魏国是没有正确处理好与士族的关系而最后灭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科普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科普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