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信阳三国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信阳三国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信阳历史名人资料120字?
信阳历史上的名人:
司马光、郑成功、陈元光、费祎、朱序。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郑成功
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陈元光
陈元光(657年-711年),于唐初跟从祖母魏敬,追随其父陈政,率领来自中原光州的八十七姓近万名将士,赴闽平乱,准奏建漳,传播中原文明,教化闽地民众。被闽、粤、台及东南亚的开漳将士后裔尊为“开漳圣王”。
费祎
费祎(?-253年),三国时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费祎,字文伟,深得诸葛亮器重,曾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论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至,始终不为所屈。孙权甚异其才,自礼遇之,费祎也因常使吴。北伐时为中护军,又转为司马。当时将军魏延与长史杨仪不和,坐常争论,费祎常为二人谏喻,两相匡护,以尽其用。
朱序
朱序(?-393年),字次伦,西蛮校尉、益州刺史朱焘之子,东晋名将。 朱序为当世名将,累迁至鹰扬将军、江夏相。太和元年(366年),平定司马勋之乱,因功升任征虏将军,封爵襄平子。太和四年(369年),大败前燕将领傅末波。
信阳名字的来历?
信阳,古称义阳、申州,又名申城,这就要说到春秋时期,信阳那时为申国,只不过后来被楚文王所灭,还委派县尹(尊称为县公)进行管理,设置了直属于楚国中央管辖的地方***——申县、息县、期思县,是为信阳设县之始。三国时期魏国设置义阳郡,以及隋明大业初改为义州。
具体改称信阳的时间,是在北宋时期,而信阳地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北宋太平兴国元年(***6年),开始改称信阳。因古文中信与申意思相同,故而改称信阳,也是认为这里是春秋时期申国的故地的缘故。不过对于信阳改名还有一种说法便是我开头提到的,宋太祖赵光义,讳义字,古代信与义意近,故改名“信阳”。而且从北宋改名后,经历元明清直到现在依旧叫信阳,这个地名算下来已经沿1000多年了。
信阳之前为义阳,为了避讳改为信阳,古词义中“义”与“信”为一对通***字。现在有很多解释基本都是故弄玄虚过度解读,关于信阳的阳,人们都以惯性的概念“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去解读,而我们信阳的阳却不能概念化的理解,信阳的阳源自于古信阳城北城门内原有一座山,名曰义阳山,信阳的阳由此而来,地改市之前信阳还有义阳山胡同,现在还保留了义阳社区。
信阳古代叫什么名字?
信阳,古称义阳、申州,又名申城。
信阳是河南省地级市,地处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东连安徽省,南通湖北省。地势南高北低,形成了岗川相间、形态多样的阶梯地貌。
信阳地势南高北低,是岗川相间、形态多样的阶梯地貌。西部和南部是由桐柏山、大别山构成的豫南山地,周边群山环绕,面积近700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6.9%。两山首尾相接,连成一体,蜿蜒于豫鄂边界,是江淮两大流域的分水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信阳三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信阳三国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