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越南历史与汉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越南历史与汉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汉朝对外关系演变?
在东汉末年,朝鲜半岛北部先后兴起高句丽、百济两个国家,两国的发展水平虽略有不同,但都处在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阶段。他们在东汉的强烈影响下,并没有向奴隶社会发展,而是模仿汉朝的剥削方式和政治制度,从而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
日本
在日本列岛上居住着大和民族的先祖,东汉时有一百多个小国。公元57年(建武中元二矮奴国年),日本国王遣使入汉都洛阳进贡,愿为汉臣藩,求汉皇赐名。汉以其人矮,遂赐“倭国”。其王又求汉皇赐封,光武帝又赐其为“倭奴王”,并赐封“汉倭奴国王印”金印。这颗金印已于1784年在日本***志贺岛出土,成了日本国宝,并作为中日两国最早友好交往的证明,现藏于福冈市博物馆。
南亚和东南亚
东汉时期,印度、缅甸等国与中国的关系也更为密切。据记载:公元94年(永元六年),永昌境外的敦忍乙王莫延曾派遣使者来访,双方互赠礼物。公元***年,缅甸北部的掸国王雍由调派遣使者向汉王朝赠送珍宝。东汉***则以金印回赠。公元120年(永宁元年),雍由调再次遣使来汉,并“献乐及幻人”,缅甸的音乐和杂技,在当时深受欢迎。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汉与印度的联系就日趋密切。特别是汉明帝派人去印度取经以后,印度的僧侣大量来到中国,译佛经,传佛学,对中国的文化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
东汉时,越南北部设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东汉初,锡光任交趾太守,任延任九真太守,教越民耕种技术,设立学校,传播先进文化,对改变当地落后状态起了很大促进作用。但后来苏充任交趾太守,对越人加重剥削,引起越人的强烈不满。公元40年(建武十六年),交趾征侧、征贰起兵反抗,得到九真、日南等地人的响应,很快攻占六十多座城池。征侧、征贰自立为王,这就是越南历史上著名的二 征王。二征王不久就被伏波将军马援镇压。东汉在镇压二征之后,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如穿渠溉田,发展农业生产,废除残暴的“越律”十余条等。东汉先进的经济、文化给越南以深刻的影响。
西方
自张骞出使西域之后,通过丝绸之路,汉朝与中亚、西亚建立了经常的贸易关系。西汉末年,丝绸之路荒废,到东汉初,公元***年(永元九年),班超曾派副使甘英出使大秦国(罗马),一直到达条支海(波斯湾)。也是完整的丝绸之路路线,西端从欧洲(罗马),东端到东汉京师洛阳。
公元166年(延熹九年),大秦(罗马)商人由海路来到东汉洛阳,以大秦王安敦的名义,觐见汉桓帝并赠送汉桓帝一些礼物。此后汉与
古越人的历史?
闽〕越其民遁入山林,后遁逃山谷者颇出,立为冶县。《汉书·地理志》检《后汉书·郡国志》无之,疑是冶县既省,遂置都尉以治之。迨后分冶地立东、南二部都尉。而侯官都尉亦从省欤?汉末侯官名县,盖昉于此。后汉书非常清楚,因怀疑冶县既是省,这就是为什么汉未侯官不叫省,因冶县就是省,冶县改名侯官县,盖昉于此(就是这个原因) 。《旧唐书·志》云:其逃亡者自立为冶县,以为县非汉置。既然冶县非汉置〔本意是我非汉朝管辖之地,那我叫冶县就是省不可以吗?〕,非汉朝的县,后来就以省从县了。公元前537年—前496年,春秋战国时,吴王阖闾曰"欲并大越,越在东南,故立蛇门以制敌国。无独有偶,越国君臣也有类似想法。越大夫范全说:吴、越二邦,同气共俗地户之位,非吴则越。立蛇门,蛇在门中为闽,立闽以制敌国,这就是闽越的开始。春秋时越国,就是福州的闽。春秋时会稽〔今绍兴〕和福州本为一地。非越之旁支。福州就是大越之国,闽也。古称闽越国。蛇在门中,就是"闽″。闽,东南越,蛇门”。从战国开始越国首都已迁住福建福州古称闽中。古越地从江苏到越南为七闽之越地,战国前福州古七闽之首都,福州因位处东南之中,也是七闽之中,故自古称闽中,闽中就是越国的首都也是福州的专用词。福州从战国时就是越国,是越南千年来的宗主国。广东先秦之时属越,需向越国福州进贡,汉朝时沿袭越国统治《后汉书》·郑弘传》旧交趾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今福州),泛海而至,风波艰阻,沉溺相系。 交趾七郡是汉武帝征南越后,设置的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即今广东、广西、海南,东南亚和越南等地,每年要向越国福州进贡,风雨无阻,经福州 转运入汉廷,因越属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越南历史与汉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越南历史与汉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