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近似数是谁发明的?
1答案:我国公元前2世纪的《淮南子》一书就用12个整数表示一2个律管的长度。书中***定黄钟律管的长度是81,那么…,把应钟七2(2/4)进作43;……;中吕59(2039/2187)进作60;这些都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写成整数的。
《九章算术》里也***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在用比例法求各县应出的车辆时,因为车辆是整数,他们就***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对演算结果加以处理。
公元237年三国魏国的杨伟编写“景初历”时,已把这种四舍五入法作了明确的记载:“半法以上排成一,不满半法废弃之。”法在这里指的是分母,意思是说,分子大于分母一半的分数可进1位,否则就舍弃不进位。
公元604年的"皇极历”出现后,四舍五入的表示法更加精确:“半以上为时,以下为退,退以配前为强,进以配后为弱,”在“皇极历”中,求近似值如果进一位或退一位,一般在这个数字后面写个“强”或“弱”字,意思就表明它比所记的这个数字多或不足,这种四舍五入法,完全和现在的相同。
在计算近似值时,除了用四舍五入法以外,还有其他方法。《九章算术》里已经出现了开方和近似公式,但是这个公式的误差较大。到了《孙子算经》中,***用了新的近似值的计算法——不加借算法公式,到了《五经算术》和《张邱建算经》中,又提出了一个更加精确的计算近似值的公式——加借算法公式。而印度的开方方法与我国基本相似,但是比我国要晚500多年。
在西方,有关近似值的算法应该首扒欧几里得的除法率。它是利用强弱二率来计算近似数值的,但是他的这一算法我国南北朝时的何承天也已经独立地使用过,只不过比欧几里得的要晚几百年。
2答案 武则天,我国古代著名女数学家,因其发明了过五则添这
一算术法则而得名,故名“五则添”(武则天)
刘徽,
最早提出非平方数开房的近似值公式。
是我国古代数学史上杰出的数学家。
产生近似数的主要原因:
(1)“计算”产生近似数.如除不尽,有圆周率π参加计算的结果等等;
(2)用测量工具测出的量一般都是近似数,如长度、重量、时间等等;
(3)不容易得到,或不可能得到准确数时,只能得到近似数,如人口普查的结果,就只能是一个近似数;
(4)由于不必要知道准确数而产生近似数.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设历史,对此你怎么看?
谢邀。答:有人说:历史是不能***设的。历史的总趋势是向前发展呈螺旋式上升的。
但是我们在阅读历史时总会扼碗长叹:***如历史不这样,又会出现计么情况,将来的发展前景又会怎么样,这是为计么呢?其实这是一种好的读书方式,喜欢反思,喜欢猜测,喜欢***设。但臆想归臆想,历史的长河总是按照它的发展规律向前迈进,有时波涛汹涌,惊涛骇浪。存时缓缓前行,一马平川,有时步履蹒跚,摇摆不定,有时金戈铁马,血雨腥风。有时又歌舞升平,国泰民安。路不拾遗,寝不闭户。总之历史在某一时期又有它的偶然性和随机性。我们往往在看古书或***时发出这样或那样的感叹,从而注入自己的主观感***彩,我认这也很正常,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也许有历史和文学天赋的读者还会根据他(她)自己的***设写出一部精彩的历史***呢?
但如果是学习历史知识,研究历史问题,我们就不能主观臆断了,我们应本着辨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历史,论证历史。最终达到还原历史,以史为镜,促进历史科学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设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