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共与汉朝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国共与汉朝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楚汉之争和国共之争,有何异同?
  2. 写历史如何做到古今结合?

楚汉之争和国共之争,有何异同?

相同点:双方都是在共同敌人被消灭后开始交战,双方的政治理念一个是形式统一一个是实质统一,最后是以弱胜强。

国共与汉朝历史-共和国与汉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同点:楚汉之争是相同阶级不同集团的斗争,而国共之争是不同阶级的斗争,楚汉之争重点争夺关中,而国共之争重点争夺东北。

写历史如何做到古今结合?

研究历史最重要的目的是总结前人经验,为今人提供可行性建议,从这一点来看,写历史必须尽可能的真实,因为用不实的历史总结出来的结果必然是虚***的,没有参考的价值。

国共与汉朝历史-共和国与汉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写历史如何做到古今结合呢?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说:

一、尽一切可能直笔

国共与汉朝历史-共和国与汉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众所周知,自古史官多有硬骨头,如为记载“崔杼弑其君”而被杀的齐太史兄弟,再如坚持记载“赵盾弑其君”的晋史官董狐,他们为了历史的真实坚持到了最后,令人崇敬。

相对于“直笔”还有“曲笔”,所谓“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就是为身份尊贵的人,为自己的亲人,为圣贤隐晦一些事。这是孔子开的头,在实际应用的时候确实有些道理,有利于国家和家庭的安定团结,但对于历史本身来说,这就是***。***的东西当然反映不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要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还是要尽一切可能直笔,不是事实却拿来当参照物,肯定害人害己

二、设身处地的分析

有这么句话:“历史没有真实!”,看似武断,实则是事实。

又有这么句话:“当局者迷”,历史***的主角本身有可能都不明白自己的经历是怎么回事,虽说还有“旁观者清”,但有些细节是只有当事人知道的,旁人怎么去丝毫不差的记录?而且时间间隔越是久远,偏差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历史没有真实,只有无限接近

如何接近最真实的历史?要会设身处地分析。

越是久远的历史记载越少,这是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尽量找到尽可能多的史料进行分析,这是今天这个大数据时代的优势,这也是古今结合最紧密的地方

各家的史料有可能说法不一,这就要靠我们自己来分析,不是用今人的思维,而是学着用古人的看法来看问题,价值观的不同会导致分析结果完全不同。就拿“吴起杀妻”来说,按今天的评判标准,吴起何止是渣男,是***犯。但在当时,鲁侯因为吴起的行为把鲁国兵权交给他了。很显然,在当时,吴起的杀妻行为是受到肯定的。

只有运用古人的思维方式,才有可能明白当事人的想法,所以设身处地的分析很重要。

三、中立的记录和表达

很多人是从四大名著为开端了解历史的,而相对于《西游记》的神怪、《红楼梦》的文艺、《水浒》的创作,《三国演义》算是最接近历史的了。但就历史而言,《三国演义》还是有一个大问题的,那就是以蜀汉为正统来写。

既然定了一方为正统,必然会有所偏袒,不够客观。不但***如此,正史也多少都有这问题。历代修前朝史书是个惯例,为了自身***的合法性,多多少少会黑前朝,这也能理解。不过,我们写史的话,还是应该尽量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才可能尽可能的接近真实,这方面陈寿的《三国志》相对做的较好,可以借鉴。

四、叙述外确立观点

写历史并不是为了真实只能平铺直叙,可以写入前人研究后的各种观点和自己的观点,结合现在的时事,有时是可以反推历史上的同类***的,这当然是在叙述之外,叙述本身还是要尽可能真实的。

读各种史料常会对一些历史人物、历史***有所评判,这些评判可以有,因为没有质疑就没有发展。有时我们也能从这些评判中得到启示,从而质疑,而后推翻对这一***或人物的固有认识,把这些写出来,可能因此能为读者开辟出一条新的思路。当然,前提是叙述部分尽可能客观。

叙述时同一***有多种说法实在无法调和怎么办?个人认为可以借鉴司马迁的做法,在不同的章节里,同一件事用不同的表述,例如极具戏剧化的《赵氏孤儿》,这件事在《史记·晋世家》和《史记·赵世家》里的记载完全是两码事,都写出来让读者自己思考吧。

综上所诉,我以为写历史要做到古今结合,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即尽一切可能直笔设身处地的分析中立的记录和表达叙述外确立观点

我是卷舒风云润天地,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1. 用概括现代***的思维方法,去分析概括历史史实,理解历史
  2. 针对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联系历史,探究根源
  3.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有关历史规律,分析预测当今世界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总而言之,某一个历史***,只是一个点,它一系列的发展可以理解为一条线,无数个点组成一条线又连成一个面!构成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宏图。看待一个历史***,不能片面的去分析它的利弊,必须运用客观公正而合理的基本原则,正确的分析和总结历史***对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写历史如何做到古今结合?

答:古人留下的历史有二类:一类是《左传》为代表,里面承载着作者的思想和对整个社会的对比考量分析,所以,那个时代才可以文化繁盛,出现众多的思想家,得以百花盛开的机会。还有一类是以《史记》为代表,秉笔直书,有闻必录,最后才有自己的一孔之见,但是您看看他是如何忍受屈辱,才完成他的历史著作。

至于您的“古今结合”,恕小编直言,在《百家讲坛》上最尖端的讲解,也只讲古不说今,内行的他们总不至于把题目留给外行的编外人员,其中的道理必须学会思考。

但是有二点可以知道:一是读历史可以起到博古通今的作用,那是文明的纵深感,是自己得以厚重的必需品,自己可以受用。二是读历史必须按照孔子的道理,拜贤者为师学习;不贤者也要拜师而恭敬,知晓但不学习。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人的认知有先后,当后人与他们交朋友,直面他们的时候,可以胸怀坦荡直抒胸臆而无有过错;所有写历史的本质是对其所做之事,而不是对整个人。人生白驹过隙,很快我们也会进入他们的行列,这点很重要。敬奉!2021年4月17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共与汉朝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共与汉朝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