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拐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拐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三国时期的历史转折点是哪一***?
首先谢谢邀请。最具有转折性质的当属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从此,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刘备迅速做大,孙权依旧固守江东,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下面来看看赤壁之战前三方在赤壁之战前的大体情况:
曹操:公元207年,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征乌桓之战已经结束,曹操摩拳擦掌,剑锋直指荆州,大有一统天下之势。公元208年,曹操兵锋挥向荆州,荆州刘琮不战而降。曹操率领号称八十万大军,兵锋直指江东。期间曹操给孙权写下这样的战表:“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书,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何等的气魄,仿佛统一天下就在一瞬之间。毫无疑问,此时的曹操已经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实力。
刘备:公元208年之前,刘备都不用说了,征战数十年,连一个落脚之地都没有,此时正寄居在荆州刘表之下,而比时刘表已经新亡,刘琮束手,小小的新野已经不能容下刘备了。长坂坡一战,丢弃盔甲,不论《三国演义》如何渲染刘皇叔的仁义,但还是掩盖不了大败的事实,长板坡之后,刘备暂时前往江夏刘琦处,两军和一处也就两万来人,如何对抗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形式也是岌岌可危。如果说此时刘备集团有什么值得开心的事,那就是这一年三顾茅庐请到了诸葛亮。
孙权:公元208年,孙权实力还是可以的,江东历经三世,兵强马壮,江东八十一郡,说起来也是非常的富足,但是兵力也不多,赤壁之战时大都督周瑜统领的大军也就五万人马。相比于曹操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所以江东大部分人都是主张投降曹操的。可以说此时的孙权实力尚可,但是独自对抗曹操是没有机会的。
所以,赤壁之战前,曹操是有能力统一天下的,可是,历史总是这么的神奇,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胜了。一场大火,烧掉了曹操统一天下的梦想;一场大火,烧出了刘备一统天下的希望;一场大火,烧出了孙权逐鹿中原的信心。一场大火,三国鼎立的形式瞬间形成。
所以三国时期最具有转折事情的当属赤壁之战。
哇塞,纵观三国发生过那么多大事,问哪一件事是转折点有点难确定呀,不过乐观滴我就仅以自己的了解分析一下发生过的重要***!
1.曹操刺杀董卓(不算转折点,很简单的理由,没有他的出现会有另一个曹操出现,这种事算不上转折)
2.讨伐董卓(这些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乱世中的枭雄们有几个能安分守己?谁不想成就大业?所以讨伐是必然***,与转折点无关!)
3.孙坚之死(小编之所以说这个事,是因为如果孙坚没死,孙策就不会死,孙权就不会继位,那可想而知的三国会怎样就不晓得咯,不过虽然重要,但还谈不上转折点!)
4.官渡之战(袁绍是真的蠢,曹操也真的是命好,不过依在下愚见,幸好曹操赢了,不然袁绍死的更惨,这场胜利意义重大,可还算不上真正的转折点!)
前四点是都很重要,不过还够不上转折点的级别,大家别急,小编马上说出自己心中转折点***!
赤壁之战(想必有很多人都已经猜到了吧,这个其实并不难,原因也都显而易见,容小编列举。)
1.曹操先灭吕布,再袁术,再袁绍,最后大军所至,荆州不战而降,兵峰强盛,天下乃其囊中之物!
2.刘备依旧颠沛流离,无论从哪一点也都还看不出有帝王之相,能不能活下去,还要看曹操的脸色!
3.孙策亡故不久,孙权刚刚承继大统,将帅之间还没有很融洽,不过幸好东吴有周瑜、张昭,替孙权顶了半边天啊,不然东吴结局估计也是望风而降!
综上所述,这是一场根本没有悬念的战争,在开战之前估计曹操根本没有想到自己会输,可是呢?可是呢?哈哈,全军覆没啊,这个结局真的意外,可也正是这个结局才有了日后的三足鼎立!所以小编心中三国历史转折点时间就是“赤壁之战”!不喜勿喷哦
首先要说的楼上的回答都是错误!三国时期都不知道,回答的再好也是错误!三国时期是指公元220曹丕篡汉以后到公元280吴国灭亡这段时间!
三国时期历史的转折点是哪一***呢?我认为是九品中正制的正式建立。九品中正制和汉朝的推荐制以及后来的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三大选拔人才的制度。
九品中正制九是把人才根据家庭背景和个人才能把人分为九品。实际上人才的选拔变成了门阀化,门阀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如此看来九品中正制不利于人才选拔才对,怎么会成为三国转折点呢?
东汉末年明面上是军阀割据,实际上是门阀寻找代言人而已。袁绍四世三公占据河北,刘表和刘璋皇室后裔占据荆州和益州,曹操也曹氏和夏侯氏的代表。吕布这样寒门出身的只有陈宫这样与曹操反目的人才辅佐他。最终江东门阀选择了孙权,北方门阀选择了曹操,刘备得到了西蜀门阀的支持。但是三国对门阀的政策却截然不同。
刘备是白手起家都门阀压制最狠,蜀国的门阀在蜀国基本没有重要职位,刘巴被高高挂起,官职最大的李严还被废了,还有雍闿这样的反叛被杀。蜀国的大权都是襄阳在中小地主代言人的手中,蜀国第一个被灭。
孙权和江东门阀是有爱也有恨,相互依靠生存又相互保持距离,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但是孙权利用太子孙和与孙霸争夺,大势压制了江东门阀,东吴也逐渐衰弱。
曹操也是豪门大族,天然的得到门阀支持,所以魏国人才最多。曹丕称帝以后,***用陈群的九品中正制度,政治上给予了门阀传承的基础。缓解了门阀与皇权统治的矛盾,既促进了本国的发展,又吸引了其他两国门阀的欲望,因此后来吴蜀两国都选择的是投降,如果不投降很可能就被门阀给杀了!
三国稳定以后,基本没有发生过举国之力的国战,因此没有战争是能改变三国的基本格局,只有政治制度的改革促进国内的发展,温水煮青蛙,最终达到不战而降的局面。因此九品中正制的建立才是三国的转折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拐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拐点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