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局势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局势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三国演义三国形势?
  2. 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式?
  3. 三国鼎立形势谁的比较大?

三国演义三国形势?

《三国演义》刚开始的形势即开篇所云: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大一统王朝面临分裂的危险,西汉亡于外戚,东汉毁于宦官,十常侍作乱导致群雄并起,根本原因就是各方势力之间的利益冲突,在旧的统治秩序下已无法调和,需要经由乱世重新洗牌和建立新的秩序。

三国历史局势-三国历史局势变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式?

公元229年,农历己酉年,魏明帝曹叡太和三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七年,吴大帝孙权黄龙元年。诸葛亮派遣部将陈式夺取武都、阴平二郡,孙权称帝,蜀汉遣使来贺东吴,缔结吴蜀同盟,建立”中分天下“的盟约,孙权迁都建业。

三国又叫 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所建立。

三国历史局势-三国历史局势变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自立称帝,因其姓曹,后世称之为 曹魏或 曹魏***,定都洛阳,到咸熙二年(265年)曹奂禅位于司马炎,享国46年,主要控制北方九个州(长江以北),势力最为强大。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为表示自己***合法性国号仍沿用 汉,因其控制范围在益州一州(蜀地),故后世称之为 蜀汉或简称 蜀。蜀汉势力最为弱小,炎兴元年(263年)刘禅投降邓艾,享国43年。建兴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建立孙氏***国号吴,因其姓孙,故称 孙吴,又因其控制扬州、交州、荆州等江东地区,又称为 东吴。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

三国历史局势-三国历史局势变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开始失去***实体及群雄割据,形成了三国雏型至曹魏代汉为止,所以往往将184年到220年的时间纳入三国时期加以讨论。

公元229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

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到208年的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被司马懿掌控。

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265年,魏国相国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正式结束,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280年,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公元229年三国鼎立的形式正式确立了,因为这一年东吴的孙权称帝了。在之前曹丕于公元220年篡汉称帝建立曹魏,刘备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

只有孙权一直未称帝,可能是因为法理上的问题所以孙权一直未称帝,所以一直拖到公元229年。

三国鼎立形势谁的比较大?

国呗,蜀汉和东吴的兵力之和和魏国差不多。魏国的步兵和骑兵是天下第一,水军是最弱的,但天下还是陆路多于水路,主要战场还是陆战。

吴国水军天下第一,但是只能固守,不易出兵,而且长江天险对于吴来说是天险,对于魏来说也是天险。因为长江在那时刚是魏吴两国的分界线,对双方都是屏障。而且吴国陆军最弱,而且基本没有骑兵,陆战根本不是魏的对手,连蜀国都比不上。

蜀国在三个国家中,步兵和水军都是中等,而且骑兵远弱于魏军。所以蜀国攻击多是用阵法,步兵、弩兵、骑兵等协同作战。

蜀国本来可以有很大的前途,主要是关羽失荆州,刘备夷陵之败,蜀国元气大伤。很难实现诸葛亮的隆重对策的***。虽然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但限于实力(和魏国相差太远),而且内部矛盾太大,益州地势险要,出兵困难,运粮也十分困难,所以很难有建树。

至于晋国,只不过是篡魏,实力就是魏国实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局势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局势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