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为何历史最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汉朝为何历史最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西汉七国之乱,为何吴国实力最强?
西汉汉景帝时期,由吴、楚等七个刘姓诸侯国发动针对西汉中央***的叛乱,史称“七国之乱”。虽然一度声势浩大,影响了西汉的整个东部版图,但是仅仅三个月就被平定。这七个诸侯国中吴王刘濞是主要的发起者,吴国的实力也是最强。地处东南的吴国为何会成为七国之乱的叛军中的实力最强者呢?
硬实力:吴国管辖的城邑最多
西汉初年,刘邦开始分封宗室子侄为同姓诸侯国以来,历经更替和变迁,到汉景帝时期,吴国管辖的城邑成为参与七国之乱中的七个诸侯国中最多的诸侯,因此从硬实力来看,吴国最强。
刘邦时期分封的同姓诸侯国中,他的庶长子刘肥的七国疆域最大,人口最多,实力最强。当时的齐国管辖七十多座城邑。这也是当时无奈的选择,刘邦的子嗣不多,而且分封时年纪都不大,所以庶长子刘肥就成为最为倚重的对象,因此刘肥的齐国实力最强。吕后执政期间,刘姓宗室的诸侯国都被严格控制和遭到削弱,齐王刘肥的齐国也不例外,刘肥甚至为了自保,曾经将自己的封地转赠给吕后的女儿。
汉文帝执政时期,实行了早期的“推恩令”。公元前164年,实力最强的齐国被一分为六。被分别封给了刘肥当时还在世的六个儿子。同年汉文帝另一个弟弟淮南王刘长的三个儿子将原来的淮南国一分为三。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经过上述几次分封,一直躲在东南之地的刘濞的吴国摇身一边成为了控制城邑最多的诸侯国,史称他的吴国控制丹阳、会稽、豫章三郡五十三城,比汉文帝亲儿子梁王刘武的梁国都大。而其他参与七国之乱的诸侯国中最大的楚国也只有四十城。
盐铁之利:吴国的富庶之源
如果说吴国占据东南三郡控制五十多城给了吴国强大的疆域基础,那么占据东南的盐铁之利就是吴国的富庶之源。
吴国控制的东南三郡中的豫章郡(大体范围是今天的江西省)有可以***矿的铜山,吴王刘濞就偷偷将铜矿开***出来,再安排人铸成铜钱,由此吴国掌握了大量的货币。
其次吴国控制的会稽郡地处东南沿海,刘濞利用这一优势,大肆煮海水为盐,掌握了西汉初年最紧俏的商品***。
我们从后来汉武帝为了增加收入,充实国库,推行了“盐铁专卖”制度就可以看出,在当时西汉初年,这两项***的紧俏性和稀缺性。吴国在当时掌握了这两大财源,加上身为诸侯,无需向中央缴纳赋税,刘濞的吴国当然是富得流油,他本人在发动七国之乱时给其他诸侯王写的信中公开宣称自己的钱根本花不完。
刘濞:经营多年的“反王”
吴王刘濞作为七国之乱的发起者,他早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就被封为吴王,到了汉景帝时期,他已经是当时分封的诸侯王中辈分最高的一个,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统治东南三郡已经长达四十多年。按《汉书》的记载,从他儿子被打死起开始有谋反之意算起,他躲在东南谋划经营也已经长达三十余年(当然这里应该是虚指,毕竟汉景帝刘启被册立为太子是在公元前179年,七国之乱爆发是在公元前154年,应该说刘濞的儿子死了也就二十多年)。
刘濞本人的能力颇为悍勇:他是刘邦的哥哥刘仲的长子,早年就以骑将的身份跟随刘邦征讨四方诸侯。在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反叛被刘邦率军平定,而在这次平叛中,早年被刘邦分封吴王的刘贾战死,为了更好的控制东南,刘邦决心在宗室中选择一个能力强悍的人来控制东南三郡,于是年仅二十岁的刘濞被刘邦选中,在公元195年,刘濞被汉高祖刘邦封为新的吴王,开始了他在东南三郡长达四十多年的统治。由此可见,刘濞的能力被善于用人的刘邦肯定,足见其本人的能力。
刘濞多年的经营成效显著:刘濞在东南三郡的多年经营,不仅仅是依靠盐铁之利获得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他在东南三郡收买人心,招纳豪强,形成了一股忠于其个人的反叛势力。史称他在吴国范围内不向百姓征收税赋,兵卒按规定去卫戍时,还给予相应的金钱补偿。还每年时常去慰问那些有才能的人,在乡里赏赐他们。刘濞还收容其他郡国的逃犯豪强,为自己的谋反组织私人班底。通过这些措施,刘濞在吴国内部得到了不少支持,因此从汉文帝起就有人告发或者预见刘濞将要谋反,但是刘濞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惩罚,这不都不说与他在吴国的成功经营不无关系。
由于刘濞个人长年的准备,七国之乱时,刘濞的吴国已经实力雄厚,在他联络其他诸侯国谋反的信中,他本人直言钱财多的用不完,一声令下吴国就可以组织起数十万大军,因为与南越***较好的关系,还可以从越人土著中招募军队数十万。这些话语虽然有一定的夸大成分,但是吴国在当时成为七国之乱的主要经济支撑和主力军的事实是不可质疑的。
说是七国之乱,其实应该说是吴王刘濞之乱。因为这七个诸侯国当中,只有吴王刘濞的军队实力是最强大的,而他也是最想做皇帝的那个人。那么为什么吴王刘濞那么强大呢?
吴王刘濞本身就是跟随刘邦南征北战的猛将。
刘濞是刘邦的二哥刘仲的儿子,刘仲本人没什么本事,封个代王还被匈奴赶跑了,可是他儿子刘濞却不简单。早年英布造反的时候,刘濞就已经跟着刘邦一起,消灭英布的势力。
英布当时是淮南王,大部分地盘在江西、安徽、浙江一带,所以刘濞消灭了英布以后,就被刘邦留在了吴地。当年汉朝还没有一统天下,东越国依旧猖狂,而吴地跟东越国接壤。这个地方如果处理不好,那就跟北方的匈奴一样难对付。
所以刘邦必须要选择一位作战勇猛的人来镇守此地。而刘濞恰好就是这样的人,在刘邦的安排下,刘濞接过了吴地,被封为吴王。他是纯粹因为战功卓著,所以才被封为吴王,可不简单因为跟刘邦是亲戚的关系,要抵挡东越国进攻,所以他的军事力量一直都很强大。
吴王刘濞有称帝的野心,所以大力发展经济。
吴王刘濞是一个比较有头脑的人,当时的诸侯国权力比较大,因为刘邦还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来约束诸侯国的力量,就一命呜呼了。这个时候刘濞抓住了这个空档期,开始努力发展自己的经济。他掌握了制钱技术以后,开始大量制钱。
吴有豫章郡铜山,即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东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汉书》
他可不管汉朝是否通货膨胀,只要自己这里有足够的钱就够了。随后又加大力度煮盐炼铁,在古代盐是重要的经济来源,而铁则可以制造轻便的武器,方便装备自己的军队。当时的汉文帝并不想动刀枪,所以一直倡导无为而治,这就给了吴王刘濞一个黄金发展期。他的封地靠着大海,所以有足够的盐可以开***,在这几十年内他迅速富有了起来,有足够的力量与汉朝对抗。
刘濞收留亡命之徒,治下百姓待遇优厚。
刘濞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喜欢收留那些亡命之徒。只要是犯了罪,没有地方逃的人,大家都知道应该往哪儿逃,当然是吴国。因为吴王刘濞不管你犯了什么罪,只要你肯来,他就肯收留,而且他的面子比较大,其他郡国但凡有人来抓他们,都被吴王刘濞给挡回去了,所以这些亡命之人对刘濞十分忠心。
吴国本地是有铜矿和盐的,所以吴王不需要百姓的赋税就能十分富有,刘濞对百姓就好的不得了。按照要求,但凡要去边疆戍边的士兵,刘濞都会发放一定的赏钱。而且吴国那些有才能的人,经常能够得到刘濞的照顾,所以当地的百姓对刘濞也是感恩戴德,一旦打起仗来,他们首先就要带头保护刘濞。有如此强大的亡命徒和百姓组成的队伍,刘濞的军队力量自然不可小觑。
吴国上下老少皆兵,而且还请来了东越国的外援。
刘濞造反的时候,决心相当他。他先联络了各位诸侯王,随后在自己的吴国发起宣言。他说自己今年62岁,而他的小儿子14岁,他们两个都出征,所以全国上下,只要在14岁到62岁之间的男子,全都要上战场。就这么一个招呼,便聚集了20多万人马。与此同时,在东越国等国,刘濞又借来了一些人马,实打实就有50万精兵。
七国之发也,吴王悉其士卒,下令国中曰:“寡人年六十二,身自将。少子年十四,亦为士卒先。诸年上与寡人同,下与少子等,皆发!”二十余万人。南使闽、东越,闽、东越亦发兵从。---《汉书》
这是一支相当强大的队伍了,在诸侯王当中,能做到这些的只有吴王刘濞。他能召集这么多人马是能力,能够养活他们,让他们上战场,那更加是难得的能力了。所以吴王跟其他诸侯王不一样,是汉景帝和周亚夫重点打击的对象。因为吴王刘濞被灭了,其他几路诸侯也就翻不起什么浪花了。
总结:吴王刘濞本身武将出身,对待手下较好,人家愿意为他卖命。
- 吴王刘濞年轻的时候,就跟着刘邦南征北战,在对付英布的时候,刘濞立下了大功,被刘邦封为吴王,掌握了天下最富有的地区吴国。
- 刘濞到了吴国以后,开始大力发展经济,他不断造钱,不断煮盐,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强大富有起来,以此可以跟汉王朝的皇帝对抗。
- 刘濞在任期间,不断收留亡命之徒,对手下的百姓也百般呵护,所以这些人对刘濞十分忠心,这是刘濞力量大的一个关键点。
- 造反期间,吴国上下14到62岁之间老少都参军,再加上东越国这些国家的支援,刘濞的力量当然是诸侯国最强大的了。
吴王刘濞准备了很多年,确实也有足够的力量对抗汉景帝。可惜他小瞧了汉景帝的号召力和实力,而且刘濞此刻岁数也大了,当年的雄心壮志也不复存在了,失败也就成了必然的结果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为何历史最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为何历史最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