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蜀道三国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蜀道三国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一夫当关山道有哪些?
  2. 三国文化标志?
  3. 邓艾灭蜀用了半年,为何刘备入四川却用了三年?

一夫当关山道有哪些?

四川剑门关,剑门关地处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李白《蜀道难》中“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它集蜀道文化、三国文化于一体。

蜀道三国历史-三国 蜀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据说,剑门关是唯一没有被正面攻破的关隘。

雁门关,为中国 北方重镇要隘。“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均于此关联。

蜀道三国历史-三国 蜀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三国文化标志?

三国文化有两个定义,狭义的三国时代是220年——280年。但狭义的三国时期用于排三国大事年表,或考试。曹操、关羽、庞统、周瑜、吕蒙不在狭义的三国时代之列。而《三国演义》《三国志》中的三国时代是广义上。广义上的三国时代可以理解为刘氏集团、曹氏集团、孙氏集团及与其相关的汉末军阀的集团斗争的时代。广义上的三国才是三国文化的研究主体。

三国文化的重要标志——蜀道

蜀道三国历史-三国 蜀道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蜀道,从战国时期就已开始修建,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由长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穿越秦岭和大巴山,沿途山岭密布,沟壑交错,峻岭横空,道路崎岖。

常言道:天下山水在于蜀。而蜀之山水又以“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雄,夔门天下险,”著称。

邓艾灭蜀用了半年,为何刘备入四川却用了三年?

这事要分两面看:邓艾灭蜀时,蜀国早己变得空虚衰弱,徒有其表了——国力弱小的蜀国,在经历了诸葛亮的六出歧山屡次北伐,和姜维的九伐中原后,国力己经严重透支了,加之內部不合。事实上己经到了穷途未路。诸葛亮之后的蜀国己犹如一堵朽墙,再也经受不起外力的猛力一推了。所以邓艾也才能够在偷渡阴平后,一举灭亡了蜀国!

而刘备入蜀之时,则是形势殊异——在当时刘璋虽暗弱,但益州实力却是犹存的!因此刘备既要面对益州本土派的反抗,又要时刻提防荆州老巢的安危。因此进军蜀地屡受阻碍,费尽了心力最终才得以夺占了成都。又经过了多次战斗,才占据了蜀地全境!

朝史暮想的回答可能比较非主流。

刘备当年入蜀,夺的是刘璋的地盘。刘璋和他爹刘焉其实都是依靠东州派系打压蜀地本土士族。刘备入蜀之后,也是依靠东州派和荆州派来管理蜀地。他们的共同的特点:

绝对不允许蜀地本土势力抬头,夺取***

为什么这样?这和川蜀的地理环境和人民性格有关。

川蜀因为蜀道的艰险,和中原地区相对来说较为隔绝。蜀地气候适宜,雨水充沛,又有适宜耕种的冲积扇平原,所以自古以来,蜀地的百姓自己生活都是比较富足的。特别是在中原战乱的时候,蜀地的富裕一经对比就更加明显。

所以蜀地的百姓,是很不喜欢掺和中原的事情的。如果中原人进入蜀地只是寻求避难或者偏安一隅,蜀地百姓一般不会怎么抵触。但是如果有人妄想利用蜀地的***,财力,物资,人力打出蜀地,去争霸天下的话,那么往往这个时候,蜀地的大士族就会开始态度暧昧。如果你要是硬逼,对不起了,蜀地的本土士族往往愿意把你出卖给你的敌人。

所以,刘焉,刘璋,刘备的***,都不是建立在蜀地本土士族的基础上的。从这个角度看,刘备入川,其实是在和东洲派系对抗,和益州派系对抗。

但是邓艾的情况呢?诸葛亮死了之后,刘禅维系了蜀汉***长达近三十年。刘禅是怎么做到呢?依靠蜀地本土士族的支持,稳固***。所以,魏将邓艾灭蜀,蜀人自知大势已去,都不愿意给蜀汉***卖命,所求也不过是为了日后能保住自己的荣华与安定生活,反抗意志非常薄弱。

这是朝史暮想从蜀地士族个性角度去回答了这个问题。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刘备入川,先到葭萌关,深入益州腹地。然后再从北向南攻打刘璋。刘备在这个时候是和荆州后方隔绝的,依靠的只是他那三万包括收编的川军的人马。

刘备面临着兵源不足,后勤没有保障,只能以战养战,作战难度很大。到了后来,直到诸葛亮张飞率领荆州援兵入川,打通了后方,这才最后攻占了益州。这与刘备轻敌有一定的关系。

而邓艾则不同。他带领的军队置于死地,不拼命就不能图存,因此势不可挡。而面对的是一批无能的将领,混乱的军队,因此一战而胜,势如破竹。

蜀汉政局混乱,领导者抵抗意志不坚定,一遇挫折立刻屈膝投降,也是邓艾迅速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蜀道三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蜀道三国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