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的历史经济框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夏朝的历史经济框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考古学界不承认夏朝?二里头文明和夏重叠,是否就是夏朝?
按照邵雍〈皇极经世〉书纪年,从青铜文明时间上二里头属于商早期都城,该纪年夏亡商立始于公元前1766年。根据巴基斯坦哈拉帕和摩亨约.达罗遗址,境内上千座青铜文明城邦国遗址,与历史记载夏朝万国、褚夏吻合。其年代大约前2200年至前1750年,与夏朝起始时间相当。哈拉帕等地遗址出土印章文字与甲骨文有传承关系,印章文字时间早,比甲骨文更原始。夏朝主体在印度河流域,即今天巴基斯坦境内。巴基斯坦哈拉帕文明终止时间是公元前1750年,而河南二里头碳十四测年为公元前1750年至1730年间,在时间上也有传承关系。另外哈拉帕房屋结构和中华古建筑一致,皇城布局与二里头、西安、北京一致,城内都有祭祀坛,内城、外城。因此二里头属商朝早期都城。
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是典籍所载夏史,没有商周史料充分、正规、完整。
二是“疑夏派"最先发声,不少学者人云亦云。“肯定派”在无充分、绝对理由的情况下,以严禁的态度静而观之。加之西方世界出于自身利益,百生法儿否定华夏文明,里迎外含的摇相呼应,因而“疑夏派"一时间占了上风。
三是没有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允许、提倡争论、百花齐放的大环境还没形成。
四是解放前,***忙于打内战: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无暇顾及,既无认识到宣传华夏文明之重要性,甚至当成纯学术问题。以至于官方没有发声、表态。
五、随着国力增强,社会科学特别是断代史等历史学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更有大量夏代遗址的不断发现,发掘,国内外“疑夏派“的声音由强变弱,“肯定派“观点完全占了上风。普遍认为,山东龙山文化与河南仰韵文化的众多遗迹,为夏代或商初的遗址。
六、官方正式而明确表态,肯定夏代存在。2018年8月,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河南二里头文化为夏未商初遗存,是华夏文明的标志。
二里头可不是夏朝存在的唯一证据。
二里头不论是虞朝王宫,还是商朝早期都城,甚至可以说它是炎黄时期遗留某部落联盟的中心,夏朝都依然存在。
某些西安人不要试图通过否认二里头,来达到否认夏朝存在的不可告人的目的。
西安人***与龌蹉到极至,非我族类,其心必诛。
首先说明两点,第一不是所有考古学者都不承认夏;第二,二里头测年和一般认为的夏代纪年并不完全重合。
先说第二个问题。
“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文献梳理并权衡各家观点后将夏的纪年定为2070BC—1600BC,而二里头遗址的最新测年是1750BC—1530BC,所以这两个年代其实并不完全吻合。
再说第一个问题。
考古学界(其实古史学界也是)也分成两派或者三派,认为夏有或无,抑或存疑。
暂时没有发现夏代文字,这点可以确定,持有夏的学者认为可以抛开出土文字这一环,凭借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的“完整”证据链即可证明夏的存在。
而对夏持存疑态度的学者则认为从目前的考古材料来看,夏属于无法证真也无法证伪的状态,在没有自证性的文字材料出土前,无法最终确定夏的存在。
像商因有考古遗址、出土文字以及传世文献三种材料互证得以最终确定,而夏则很遗憾地缺乏了关键的文字一环。
所以,现在基本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的状态。
不过,二里头考古队队长许宏认为二里头是“最早”的中国,是很有道理的。
承认的前提是证据。什么玩意没有你要人家承认什么?喷子们拿出证据出来说说什么是夏朝?夏朝定义又是什么?以什么依据来说二里头就是夏朝?还是别的什么遗址?尻。没文化的人最能喷,无知者无畏真是(~_~;)
求自秦以来各朝各代官员职位系统和各司何职?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的答案太冗长了。我只说秦朝的吧。
秦朝属于历史上第一个高度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皇帝的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
最高权力者为皇帝,皇帝下设三个最***职:
1、太尉,(中央掌军事最***员)(******)
2、丞相,(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最高行政长官)(总理)
3、御史大夫(中央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司法部长)
丞相下设中尉(北京卫戌司令),九卿(各部部长)即:卫尉,郎中令,太仆,廷尉,典客,奉常,宗正,少府,治粟内史并管理下属各郡。
郡设郡尉(公安厅长),郡守(***),监御史(检察院长)。
郡守管理下属各县,县设县尉(公安局长),县令(***)。
县令管理下属各乡,乡下设游徼(有点像片警),三老(副科级,办公室主任),有秩(乡长)(管理大乡),啬夫(管理小乡)。
三老管理下属各亭,亭设亭长(村长)。亭长管理下属各里,里设里长。
秦朝的建立标志我国从奴隶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所以自秦朝至辛亥革命前,国家的政治管理形态没有太大的变化和不同,都是贵族世袭罔替被职业官员取代,各种各样的官员都是来自人才选拔制度;运用的是集体主义的黑帮哲学保证社会发展,又有集权议政保证社会管理。先谨统计出秦朝的***机构。
秦朝中央官的基本构成是三公列卿。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的职责是按照皇帝的旨意,协助管理国家的政务。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主管武官的任免黜陟。御史大夫为丞相之副,一方面供内庭差遣,另一方面又握有监察百官之权。列卿是三公之外高级官吏的统称。主要有: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廷尉,主管刑狱。典客,主管归附各部族事务。宗正,管理皇族事务。卫尉,掌管宫门卫屯兵。太仆,掌管皇宫车马和国家马政。典属国,管理内附各部族入朝侍子。主爵中尉,主管列候封爵。少府,掌管山海池泽之税。将作少府,主管公室修建。秦朝地方分郡县两级。郡之组织有守、尉、监。郡守为一郡之长,负责全郡的民政、赋税、司法等事务。郡尉低于郡守,协助管理甲卒,维持地方治安。郡监是中央派往地方的监察官,对郡守、尉有监督作用。郡下组织是县,少数民族地区则设道。县令、长主持一县的行政,尉掌一西县的甲兵,负责治安。县下有乡,乡设三老、有秩、薔夫、游徼。三老负责教化,有秩设于大乡,薔夫设于小乡,负责税赋和诉讼。游徼负责治安。乡下有里,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里设里典、亭。
秦朝的地方郡县乡里亭之设,说明中央权利已系统的分布在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夏商周纪年研究有什么新的进展吗?
目前来看没有什么新的进展。1995年秋,当时的国家科委(今科技部)主任宋健邀请在北京的部分学者召开座谈会,会上宋健提出并与大家讨论建立夏商周断代工程这一设想。1995年底***院召开会议,成立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国家科委、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科学院、社科院、国家教委(今教育部)、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协共七个单位的领导组成,会议聘请了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作为工程的首席科学家。
1996年春,夏商周断代工程组织了一个由不同学科的21位专家形成的专家组,并拟定了夏商周断代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可行性论证报告在1996年5月得到了通过。1996年5月16日***院召开了会议正式宣布夏商周断代工程开始启动。这一科研项目,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学科,共分9个课题,44个专题,直接参与的专家学者达200人。
夏商周的目标是
- 以半信史时代(夏朝~西周共和元年前)的年***据为目标:
- 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西周诸王,提出较准确的在位年代。
- 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较准确的在位年代。
- 商代前期,提出较基本的年代框架。
- 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研究方法是以夏商周断代工程对传世的古代文献和出土的甲骨文、金文等材料进行了搜集、整理、鉴定和研究;对其中有关的天文现象和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学给予计算从而推定其年代;同时对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和墓葬材料进行了整理和分期研究,并进行了必要的发掘,获取样品后进行碳-14测年。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断代工程正式公布了《夏商周年表》。《夏商周年表》定夏朝约开始于前2070年,夏商分界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都约在前1300年,商周分界(武王伐纣之年)定为前1046年。依据武王伐纣之年和懿王的元年的确立,建立了商王武丁以来的年表和西周诸王年表。如果该工程结论顺利为学术界接纳的话,将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出一个全新的历史新年表。
然而,在2003年8月底召开的讨论《繁本》的专家会议上,不少与会学者***取了慎重的态度,他们要求对每个学术上有争论的问题都应列出各种不同之意见,由于学者们的这一主张,已大致写好的《繁本》未能获得通过。不过以考古学的研究态度来说,学者们这样的态度是合理而负责的要求,符合学术规范。今后会有更多的文物出现,支持或否定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论。
目前来说夏商周断代工程处于停滞状态,但是之前公布的《夏商周年表》在之后的时期出版的历史书籍中不断被引用。2013年开始播放的纪录片《中国通史》里面夏商周的纪年也引用这个年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以及考古文物史料不断发掘,夏商周断代研究工程会继续下去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的历史经济框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的历史经济框架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