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朝历史解说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汉朝历史解说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推荐几本关于汉朝历史的书籍?
  2. 汉代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代表作有哪些?
  3. 中国在汉代是如何做到全民皆兵的?

推荐几本关于汉朝历史的书籍?

1.《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汉朝历史解说版-汉朝历史讲解69集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汉武帝传》:是汉武帝刘彻的历史传记,以详实的史料、生动的笔法,栩栩如生地展示了汉武帝***的一生。书中对于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外交、民族关系上的历史功绩做了中肯的评价。学术价值很高,可读性强。

3.《那时汉朝1》:从刘邦出身写起,到楚汉争霸结束为止。全景叙述秦朝崩溃及诸侯逐鹿中原的壮阔惨烈的混战场面。项梁PK章邯,壮志未酬身先死;项羽怒斩宋义,破釜沉舟,在巨鹿上演了一幕壮丽的英雄绝地反击战;刘邦势如破竹,先入咸阳,却在鸿门宴上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较量。

汉朝历史解说版-汉朝历史讲解69集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汉书》:《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5.《后汉书》:《后汉书》是一部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汉朝历史解说版-汉朝历史讲解69集视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代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代表作有哪些?

汉代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有政论、记事、抒情议理和史传等几种类型。 政论散文以西汉初期最为发达,且成就最高。贾谊和晁错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记事和抒情议理散文,在汉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作家、作品的典型代表,分别是刘向的《说苑》、《新序》、《列女传》和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中国在汉代是如何做到全民皆兵的?

汉代全民皆兵,类似于后代的府兵制。

汉代规定,男人年满23岁之后,才抽你去当兵。

为什么是23岁,而不是22岁或者24岁呢?这里面有讲究的。

中国古代,男人20岁才能成丁,就是说可以独立种田,可以养家糊口了。当时的劳动生产率,连续种上三年田,可以积攒下来一年的生活必需品,所谓“三年耕,有一年之蓄”;

这个时候,国家把你抽出来当兵,无论是对本人还是对自己的家庭来说,都是有了一个基础的保障。

这就是古代的国家政策,讲究基础***道德的一面。

这是汉代男子23岁开始服兵役的原因。

接下里,说汉朝男子服兵役的种类。

汉代兵役可以分成三大类。

第一类,相当于中央禁卫军。而中央禁卫军还要分成南北两支部队,南军主要负责守卫皇宫,而北军则属于首都卫戍部队。

当中央禁卫军,对于军人来说是很爽的,首先,来回路费都是国家报销;而且刚刚入伍和退役的时候,皇帝还要给你接风送行,好酒好菜的招待一番。平时日用开销,也是由***负责提供,包吃包住,很舒服。

中央禁卫军的服役时长是一年。

第二类,是比较辛苦的戍边部队。这是真正的保卫边疆的部队。

好在,老百姓服戍边的兵役,只需要三天。

没错,不是三年,也不是三月,就是三天!

有人会问,这不是神经病吗,大老远跑到边疆服役,干三天就回家了,图个啥?图个寂寞吗?

其实这是有一个历史传统的,这种兵役,是从诸侯时代沿袭下来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小国家也就相当于今天一个县城的规模,从家乡到边境,也就50里路,一天就能到边境,服役三天返乡,一天路程到家,来回也就五天的时间,带上一周的干粮,就能对付过去。

可是等到帝国时代出现,从家乡到边疆,那就可能有千万里之遥。所以有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所以有陈胜吴广的造反。

当然了,汉代的制度也是有弹性的,如果你不想去边疆服兵役,简单,出钱啊。不多,按照一天100个大钱的标准,三天300个大钱,钱缴足了,***就给你免掉兵役。

那都出钱不出人,边境不是就没有人了吗?不可能的,总有人不愿意出钱的,不但不愿意出钱,只要你给他钱,他甚至愿意在边境多待上一段时间,只要你能给钱。

这不是***设,是事实。事实上,***就是用征收上来的钱,来募集那些愿意拿钱戍边的人。那些穷人家的男子,在边境熬上一年,不但吃喝不愁,还可以给家里面攒上一笔财富。

两全其美,完美!

第三类呢,可以称之为地方民兵兵役。每年秋天的时候,他们要到地方的演兵场统一集训一个月,一个月之后再来一个大阅兵,这个叫做“都试”,完事之后,解散回家。

这就是汉代兵制的主要内容。

如果喜欢这个回答,欢迎关注转发点评。

汉代由于征战比较频繁,所以当时已经拥有了比较全面与成熟的兵役制度。当然,这也是我国古代由中央***建立兵役制度的开始。

然而,由于时代久远,有关当时兵役制度的律法早已散失,遗留下来能够用作考证的汉代军法文献也是屈指可数!不过所幸的是,随着考古的发现,通过出土文物与历史古籍相结合的方式,我们渐渐对汉代兵役制度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下面就从三个方面来大概讲讲汉代的兵役制度:

一、征兵制

当时的征兵制与我们现代所理解的征兵制有着很大的不同。准确来说,当时的征兵制是一种集兵役与劳役为一体的制度!也就是说,除了行军打仗之外,他们还需为国家承担无偿性的劳动!

其大概内容如下:23岁至56岁的男子都要服三年兵役。第一年,主要在本地郡县等一些地方性制的区域接受训练以获得必要的军事技能,这种兵也称为“正卒”;第二年,训练完一年后的士兵被发放回家务农,成为国家的预备军;第三年,(回乡务农一年后)跟据实际需要,随时可能被征去边防部队再服役一年,这也就是“戍卒”。服役完成之后,每年还需在本地从事一个月的劳役,从事修营垒、做烽燧、建宫室.......等等!这就被称为“更卒”。

如此这般,其实已经接近于全民皆兵了!!

这种征兵制起源于秦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文献《食货志》中有载:“秦用商鞅之法,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汉兴,循而未改。”......“汉之卫士,亦给徭役,此犹是兵民未分之制。汉世诸宫之卫士,并力役之民,与后世不同”。

二、募兵制

汉代募兵制主要起始于汉文帝时期而发展于汉武帝时期,当时由于频繁对匈奴用兵,所以不得不通过招募的方式来增添兵员。

招募的对象主要针对农民、商人以及少数民族等。招募的办法要么补以财物,要么免除赋役!

与征兵制不同的是,募兵制对于应征者的身体、技能等条件有所考量,而并不是任谁都要!

这种募兵制度在西汉后期乃至东汉都成为了重要的组军方式。

《史记·傅宽传》所载:“谓勒兵而守曰屯。”汉文帝的时候,***用了晁错的建议,募民徙边,长期居住。

三、民兵制

汉代除了征兵制与募兵制之外还发展出了民兵制!也就是主要由民间所组建的义勇队,完全志愿从军。只要国家有事,就可以自由报名。

这些人一般都出自于相对富有的家庭,尤其是靠近边境的地方更是如此。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成长于陇西之地的李广一家,便是以这种方式从军入伍的。我们都知道,后来李广成为了汉朝赫赫有名的大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朝历史解说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朝历史解说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