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宋朝历史联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宋朝历史联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在《水浒传》中,宋朝的知县、知府、知州等官职分别对应现在的什么官职?对此你如何评价?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其实问得是宋代的“县、府、州”级别的***机构对应于如今的什么级别。
首先很明确,从秦到清,中国古代的县,一直对应于现在的县,一直都是帝国最基础的行政机构(今天其实也是如此,只有县以上才设置四套班子常委机构)。因此,宋代的县和如今的县是一个概念。
而宋代尤其是北宋的府和州,就不一样了。宋代的中级行政区有四种——府、州、军、监。
一般来说,军事要塞设“军”级行政区,类似于如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师;经济重镇设监,类似于如今的经济特区;各方面都重要的设府,类似于如今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都不重要的就只设州,类似于今天的地级市了。
但是,“知县、知府、知州”,却又不等同于县长、府长和州长。因为在宋代,“知X”的全称是“知某某X事”(X就是县、府、州)。所谓知事,并不是一级主管,而是中央的特派员。在宋朝早期,哪怕是一个知县,都要由朝廷越过吏部特批才行。到了南宋,知县、知府、知州才变成官职的定称。
因此,知县,就相当于如今的县委书记;知府相当于今天的直辖市委书记或省会城市市委书记;而知州,就相当于地级市委书记了。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先上一张宋朝的官制图。我们可以看到,在朝廷(中央)层面上,依然继承的是秦朝以来的三权分立格局。
代表丞相权力的政事堂被一分为三,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三省并立,尚书省下是六部,具体执行皇帝诏令。
代表太尉权力的枢密院也被一分为三,殿前司掌管天下禁军,马军司、步军司分别为***侍卫马步军管理机构。
代表监察的御史大夫被大大削弱,执掌天下财政的三司崛起。
至于地方上,由秦朝定下的郡县制,进化为路——军州——县***制度。
因为时代的发展,地方事务日渐繁重,于是,宋朝建立之后将天下分为21路(约等于21个省),之后陆续有增有减。
路的长官为转运使,不过,最初设立的路与后来的省还是有所不同。路的长官转运使只是负责督查一路财赋,到后来才奉命监察辖区内州县长官,但只有监察权,并不像后世的***官完全凌驾于州县长官。
军州相当于秦汉的郡,近现代的市,都说宋太祖一根杆棒打下四百座军州。州的长官称知州,与州同级别的军事要塞被称为军,长官为知军。
在先秦时期,州,相当于省。天下被大禹封为***,相当于九个大省。两汉时期陆陆续续增加了几个州,但级别依然相当于省。州的掌管为州牧,后来是刺史。
唐朝,州已经跌落,与郡同级,长官为刺史。宋朝时期,郡被取消,州彻底取代了郡,长官为知州。
在宋朝,也有府。明清时期州府并列,都是郡级,即市级机构。在宋朝不一样。
宋朝的府相当于直辖州(市),天下有四京(府),东京开封府,西京洛阳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
一般州的长官知州为五品官,府的掌管一般为三品官。像包拯,曾经担任权知开封府知府,即首都开封市代理***,那是一个从三品的重要职衔。
至于县,从秦汉一直到如今都算是最基层的机构,秦汉叫县令,宋朝叫知县。
《水浒传》中,高俅担任的殿帅府太尉,源自殿前司都指挥使,太尉在宋朝是武官的最高荣誉职衔,正一品。
蔡京被称为蔡太师,太师是文官最高荣誉职衔,正一品。宋代崇文抑武,故高俅位在蔡京之下。
蔡京的女婿梁中书,在中书省***,是北京大名府知府,正三品大员。
梁山中好汉大都是流民,少数在朝廷为官,也都是不入流的低阶官职。唯独秦明、呼延灼几人是州级官员,约等于市军分区司令。
花荣是副知寨,知寨是等同于县的军事机构,从七品或正八品职衔。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
在长篇***《水浒传》中,经常出现知府、知州或者知县的官职名称,这些官职分别对应今天的什么职务呢?
宋代的官职非常复杂,与后世不太一样。大家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兵变上台当皇帝的,所以他对各地节度使之类的军事长官非常提防,后来他通过一系列措施解除了他们的兵权,让文官担任了各州府的长官。与后世不同,这些州府长官都是朝廷委派的中央官员,他们以中央官员的身份主管地方政务,名称是“知某某州军州事”,简称知州。这里的“知”是管理的意思,“军”指的是驻守该地的厢军,代指军务;“州”则指该地政务。知府、知县与知州相同。
担任知府、知州和知县的官员都是中央官员,所以他们的品级也不一定,一个七八品的官员可以外放担任知州,一二品大员也可到地方担任此职,这种形式非常灵活,能上能下,也有可借鉴之处。
知府、知州和知县在宋代不是正式职务,到了明清时期,逐渐固定为地方官员名称,直至民国后废除。
总体说来,宋代的知府、知州与今天的地级市主要负责人差不多,知县则和县、县级市或者民族地区的旗负责人相仿。
谢谢邀请。宋朝知县就是相当于今天的县长兼县委书记,知府和知州大致相当于地市的首长如市委书记。
中国历朝历代的行政区划变化较大。宋朝而言,大致分为三层。一层为“道”或“路”,相当于今天的省(但比省小一点),全国约有20个左右的道(最初10多个,后来增加到20多个)。二层为“府”或“州”,相当于现在的地市,全国约有200-300个左右的州府级单位。三层为“县”,相当于现在的县,全国约有1000多个县。
一般而言,州的首长叫知州,府的首长叫知府,县的首长叫知县,意思是“知某州事”“知某县事”,就是管理某个地区事情的意思。所以,其级别大致是知府和知州相当于市委书记,知县相当于县委书记。
当然,封建时代地方官的权力是要比今天的干部大很多的。因为那时候公权力具有碾压性的强势,所谓“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对于老百姓具备绝对的权威。这一点,又和现在有不少差距了。
宋朝的官职非常混乱,一般人不花费时间很难理清。
宋朝行政区划为路、州、县***,但是“路”仅仅一般不属于新政区划,仅仅作为经济区划,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华北大区”“东北大区”“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一样,并没有一个最高行政长官,只有一些经济领域的协调人,后期也逐渐有了行政负责人,但是权力没有那么大。
实际上的行政区划只有州和县两级,和“州”平级的还有“府”(直辖市,北宋有5个府,分别是东京开封府、洛阳府、长安府、北京大名府、南京商丘府;南宋增加了杭州府、重庆府)、“军”(军事区)、“监”(国有矿区)。
所以宋朝的知县就是今天的县长、知州就是今天的***或***、知府则是直辖市***。
当然,因为北宋官职比较乱,以上仅是简单说一下。
历史上,如何评价曲艺名家刘兰芳?
刘兰芳是公认的中国四大评书名家之一,论水平和地位跟袁阔成、单田芳、田连元等***并列。目前四大评书名家中的袁阔成先生与单田芳先生已然作古,唯有刘兰芳和田连元两位还健在但是由于年事已高也很难再登***整地说一部新作品了。
也就是说评书历史上对于刘兰芳的评价实际上已经盖棺定论了,“评书四大名家之一”的定位就是对她数十年评书艺术生涯最完美的总结和评价。
能够闯入评书“四大”是刘兰芳了不起的成就,她是“四大”中唯一的一位女性评书艺术家,要知道评书这个行当跟相声这个行当差不多,女性演员很难有出头的机会要想取得杰出的成就更是难上加难。
就拿相声来说,相声的历史至少也有一个多世纪了,相声***、名家层出不穷却都被男演员把持着舞台,迄今为止就没有一个女相声演员取得优异的成绩。评书的情况至少要比相声强,因为评书表演艺术家中总算出来一个刘兰芳而且还是位列“四大”之一。
刘兰芳老师评书四大的名号可不是自封的,更不是自吹自擂,人家是有过硬的真本事,有杰出的影响力巨大的代表作品而且还不止一部。《岳飞传》和《杨家将》就是刘兰芳最杰出的评书名作,她也凭这两部蜚声评书界的作品跻身于“四大”之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刘兰芳播讲的《岳飞传》和《杨家将》曾经创造过万人空巷的辉煌景象,现在的年轻人可能没经历过但是如果问问家中的父辈就能验证真***。那时候一到点儿家家户户都会打开收音机听《岳飞传》和《杨家将》,沉浸其中或喜或悲或怒或乐。
可以毫不客气地说,自从袁老和单老仙逝之后评书界的霸主就是刘兰芳了。尤其是在女性评书艺术家中能够跟刘兰芳并驾齐驱的可以说是没有,大概只有连丽如老师能够接近她。
总之评书历史上对刘兰芳的评价注定是非常高的,她大气响亮的嗓音;惟妙惟肖的模仿能力;超强的塑造人物形象和个性的水平都是顶级的,她的舞台风格非常像相声名家高英培,火爆***感染力强。刘老的作品注定会被作为经典一代代流传下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宋朝历史联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宋朝历史联播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