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历史真相大揭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夏朝历史真相大揭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夏朝为什么不被考古学术界承认?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我们拥有超过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国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对祖先和先人们过去的历史,十分的尊重。
人们追溯过去,妄图找到过去与现在的联系;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也是与始祖大禹最直接的联系,人们试图证明夏朝的存在,以证实“三皇五帝”不仅仅是传说中的存在。
关于夏朝,中国考古界从来没有否认过其存在,我们从小所学的历史书上,不都明确讲了夏朝的存在吗?这不就是中国考古界观点的最直接表现嘛。
关于夏朝,考古界确实有争议,但争议的焦点问题,并不是夏朝存在与否,而是夏朝的都城究竟是在哪里。
我们之前学过的课本上,明确写出夏朝都城在河南二里头,但如今的考古发现,并没有找到足够的证据来支撑这一观点。随着考古发现越来越多,人们又在猜测,山西的陶寺遗址是否为早期夏都?
夏朝也是一个充满波折的王朝,曾经出现了“东夷乱夏,太康失国”等风波,因此,夏王朝有多个都城并不奇怪,二里头或许只是其中之一。
倒是国外史学界对我国夏朝的存在持否认态度,因为就目前位置,考古发现的成熟文字只有商朝甲骨文,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历史是从商朝才进入信史,而在之前的,都是神话史。
因此,西方学者更多的,只认为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
甲骨文上为什么没有记载过夏朝?
因为甲骨文压根就不是用来记事的!
不仅没有记载夏朝,连商代君主的记载都语焉不详。
甲骨文是商代刻在龟甲骨上的卜辞文字的简称。也就是说甲骨文是用来记录卜卦的,不是记事的。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具有完整体系的汉字,也叫“契文”、“卜辞”、“贞卜文字”、“殷墟文字”等。
当然比甲骨文早的还有,大汶口陶文、高邮陶文等等,只不过不成体系价值不大而已。
商人信奉鬼神,凡祭祀、征伐、 田猎、出入、收成、风雨、疾病之事均举行*占卜。 占卜时,先在龟甲或羊、牛、猪肩胛骨上钻、凿,然后火灼,看裂纹占吉凶,之后刻写上占卜的原委、过程、结果,这就是甲骨文。
也就是说甲骨文就是来干这个,记录卜卦是主业。
一块藏于天津市历史博物馆的甲骨文残片被专家破译,上边刻录着:“旬壬申夕***食月”,这块残片上记录的是月食的情况。
甲骨文属于“断代文明”,学术界并没有完全搞清楚。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
甲骨文主要应用年代是商代后期,也就是盘庚迁殷至纣亡这一时期,共计二百三十多年。至今为止,出土的带字甲骨有十六万片,除少数属于西周前期的以外,其余都是这一时期的。
共计发现单字5000余,其中破译的只有1700多,一半都不到。
商代君主的记载也是语焉不详的,跟《史记》的说法也有相左的地方。最大的分歧是,汤死后王位继承问题。
《史记·殷本纪》: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
甲骨文上的记载并没有这么复杂:太丁早逝,太甲继位。
▲刻着祖乙名字的骨片
这样简单的记录连商代的历史都搞不清,更别说更早期的夏朝了。
也就是说甲骨文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没有发现夏朝的记录,多半是还未解密,也可能是记录历史的甲骨还没有被发现。
说到这不得不给大家提供一个“高薪职业”——破译甲骨文,一字十万。也就是说破译出一个文字,奖励十万人民币!
2016年,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的一篇“悬赏公告”曾引发广泛关注。公告称,破译未释读的甲骨文并经专家委员会鉴定通过的研究成果,单字奖励10万元
良人都忍不住激动了。
10月18日,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研讨会在安阳开幕。研讨会期间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黄德宽表示“单字奖励10万元”的征集第一批评选工作已经结束,第二批的征集已经开始,激动有没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历史真相大揭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历史真相大揭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