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退出历史舞***整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隋朝退出历史舞***整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为什么后来的王朝都不定都长安了?
  2. 《七下历史》上说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400多年的分裂局面,你怎么看?
  3. 隋朝之前的官员是如何产生?

为什么后来的王朝都不定都长安了?

原因很多,长安那时已失去了战略位置的意义,由于西北威胁渐大,中原王朝将国都渐渐向东迁移,而长安则演变成了西北重镇,它的辉煌也正是在唐末不复存在。秦汉时期的长安闻名诸国,那时候的长安成了丝绸之路的起点,一直延伸到欧亚非大陆各地,使得世界上所有与中国联系的国家都知道有一个城市,在这里,它就是长安。

隋朝退出历史舞台完整版-退出隋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也是因为这个,即使在后来长安已经不再是各朝代定都的地方,也保留下来一些零星的痕迹让我们可以看到。后来的隋唐时代长安的繁荣更胜,它让世界真正认识到我国的文化,因为丝绸之路的不断的沟通交流,我国的文化让周围各国心服口服。

但是后来随着国家的领土面积的缩小,原本兴盛的丝绸之路的衰落,长安最终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唐朝的藩镇弊端,当然最后唐王朝的结局也是因为这个。因为朱温为了灭唐先把长安强拆了一遍,最后把它迁移到洛阳,而当时的长安不但拆了宫城连居民区也拆完了,最后留下的面积直接缩小了不少。而且除了这个原因还有当时来自西北的威胁,尽管经过了反复的争夺但是最后河西走廊还是让了出去,失去了这个屏障,接连的战事,让长安受到威胁。

隋朝退出历史舞台完整版-退出隋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七下历史》上说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400多年的分裂局面,你怎么看?

魏晋南北朝(220-589)总的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

1. 东汉灭亡及三国鼎立时期(220-280)

隋朝退出历史舞台完整版-退出隋唐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虽然乱中有序,但魏蜀吴割据一方,战争不断,民不聊生。

2. 西晋时期(265-316),短暂统一。

但是时间太短,265年建立,280年才灭吴统一。311年,被匈奴攻破都城洛阳,俘虏晋怀帝。后来又在长安延续了五年。316年又被匈奴攻破长安,西晋灭亡。

从280到311年这31年里,又经历了一个八王之乱。

这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从291年起至306年,共持续16年。这场***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了战争,造成了较大的社会生产力的破坏,也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另外在八王之乱期间,北方各外族乘机趁西晋内部空虚而起兵并入侵中原地区,最终在316年灭亡西晋。天下无处不起硝烟,国家濒临土崩瓦解,紧随“八王之乱”而来的是永嘉乱世,311年4月石勒歼西晋军十余万人,呼延晏刘曜等人带兵攻破洛阳,纵容部下抢掠,俘虏怀帝,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余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乱世之一,它开启了五胡乱华三百余年的分裂战乱之门。

3. 西晋灭亡以后黄河流域几乎是一种无序混乱的状态 。

南方是东晋。而与此同时的近一个半世纪内,黄河流域的政治史往往被概称为“五胡十六国”。(304-439)各民族***争逐于黄河流域。 没有哪一个***能够取得各个民族的衷心拥戴,也没有一个***能超越民族***的局限实现广泛区域的长期政治稳定 。

4.再顺便说一下,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420年~589年 )是也中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上起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始,到公元589年隋灭陈而终。

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439年-581年)则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方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势,所以称为南北朝时期。

那么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明白了呢?欢迎参与讨论。欢迎关注我们:发现历史。每天一个历史故事,谢谢大家,再见!

公元189年,大将军何进被十常侍所杀,袁绍诛杀十常侍,董卓进京,立刘协为帝,是为汉献帝。

这一年,十八路诸侯共讨董卓,天下乱局已定,群雄割据开始。

如果从这一年算起,至公元589年隋朝重新统一天下,整整四百年。

1,三国时期(220-280)

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禅位,汉朝正式结束。

公元263年,魏国邓艾灭蜀汉。

公元265年,司马炎重演曹丕故事,代魏称帝,魏国灭,西晋始。

公元280年,晋灭东吴,三国时期结束。

2,两晋(265-420)

西晋的统治非常短暂,司马炎崩后,晋惠帝即位,引发“八王之乱”。

公元311年,内迁的匈奴人刘渊起兵,攻占京师洛阳,史称“元嘉之乱”。

从此,匈奴、鲜卑、羯、氐、羌纷纷起兵,中原大乱,史称“五胡乱华”。

公元316年,西晋亡。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南京(建康)称帝,史称东晋。



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国号宋。

公元439年,北魏拓跋珪一统北方,结束了五胡十六国时期,历史从此进入南北朝时期。

3,南北朝(420-589)

南朝(420-589)历经宋、齐、梁、陈四朝。

北朝(439-581年),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后来西魏被北周取代,东魏被北齐取代。

公元578年北周灭北齐,一统北方。

公元581年,杨坚代周称帝,国号隋。

公元589年,杨坚派杨广灭南陈,天下一统,南北朝结束。

隋朝之前的官员是如何产生?

谢邀请。

说起察举制以后的官员选拔,那并不是从隋朝开始改革的。从曹魏九品中正制开始,古代中国就有了官员品级制度。官员的选拔和职位任用,不再被贵族完全控制,也开始转向中小地主阶级渗透,这拓宽了选拨人才的渠道,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弊端。隋唐前期的门阀世家,就是这一部分中小地主阶级作大后的产物。他们开始垄断一切***,也包括垄断教育***,而隋朝的改革更为开放,就是科举制。虽然依旧制度比较封闭,也无法彻底改变士族阶层垄断教育的状态,但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科举制度对平民学子更为友善了。

隋朝之前官员产生的方式,兹按时代不同分述如下:

周及春秋。夏、商的官员如何产生,书证、物证资料均缺,未敢评议(所谓伊尹举于庖厨,似是战国诸子的杜撰,姑置不论),故从周及春秋谈起。周初分封天下,诸侯及诸侯再分封的卿大夫,形成了细密的宗族组织,称为“世族”,两代的官制即为依托于“世族”的“世官”制,所谓“世官”顾名思义,即世袭的宗族显贵缘于其地位世世为官,指掌国政。春秋时也有选举的制度,但只从贵族中择取,“明贤良,赏功劳”亦不出“昭旧族,爱亲戚,尊贵宠”的范围。

战国及秦。战国迁延至秦,为大争之世,“世族”、“世官”制不能满足群雄争霸的局面,于是各国纷起变法,鼓励耕战,“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于卒伍”,渐开布衣卿相之局面,积粟、军功、明吏均可得官,此为入仕的途径之一。入仕的途径之二为游说,即诸子百家各以所长陈述为政、制霸之法,悦、动君王以取官,如商鞅、苏秦等。入仕的途径之三,为君王卿相所礼聘的之贤良、名士。再者,平民登庸也有选举之法,但多为地方三老、啬夫,至多到士,大夫以上似未见到。

两汉。两汉选举之法,举其要者如下:1.州郡以乡评察举的孝廉、秀(茂)才。2.天子下诏,使公卿、郡国,特举的贤良。3.士人上书自鬻。4.任子,即官宦人家,凭借父兄余荫任官。

延至东汉末年,士子进身之途,渐受限于名士所主持乡闾评议,如汝南许劭组织的月旦评。而名士多出门阀,故寒士、庶民入仕之路逐渐艰难。

魏晋、南北朝。魏武帝曹操虽数下“征贤令”,以求突破门阀垄断,得寒门才士,但惜乎时日短促。司马篡魏,曹魏所建立的“九品中正制”(该制度的建立,最初似为替代因战乱人口迁移所无法进行的乡评)成为了门阀自固的工具,两晋南北朝,取官多看出身,遂成“上品无寒门, 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乃至北朝胡虏当政,即残暴如石赵,也不得不招揽世族,以维护统治。

门阀世族对高级官位的垄断,及至隋唐科举制度完善,加之执政者的刻意打压,才日渐消减。

以上为隋朝之前入仕方式的略叙,仓促成文,颇多疏漏,望方家斧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退出历史舞***整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退出历史舞***整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