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祁山汉朝历史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祁山汉朝历史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诸葛亮出蜀入陕路线?
诸葛亮北伐所走的岐山最终通向陇右。
诸葛亮进军的部署是声东击西,扬言由斜谷取眉,而实际是西出祁山,夺取陇右。诸葛亮派赵云、邓芝率领少量人马据守褒斜道中段的箕谷作为大军的翼军。曹魏闻诸葛亮出师,“朝野恐惧,陇右、祁山尤甚”,于是诸葛亮很顺利地收取南安、天水定安三郡。于是,诸葛亮坐镇西县,令马谡率领诸军渡过渭河据守街亭战略要地。笔者曾去过街亭,西汉之略阳古城,是古代通往关中、天水、金城的总路口。街亭座落在一条狭长的川地上,南北二山对峙,川原宽二至五华里,川水由东向西穿流其间。古城南托南山,北临河水,据守街亭可控扼诸道,阻断魏军入陇西。马谡违亮节度,“依阻南山,不下居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马谡失街亭,直接导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以全面失败而告终。据守箕谷的赵云、邓芝因兵少而被曹真击败。
诸葛亮北伐所走的岐山最终通向陇右。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于228年至234年,对曹魏发起的五次进攻战。对魏战争期间虽然也有所斩获,但没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在最后一次北伐中诸葛亮本人也病亡于五丈原前线。
艺术作品里称诸葛亮北伐为“六出祁山”,但实际上诸葛亮对魏发动的进攻战是五次,出兵祁山战场也只有两次。
诸葛亮神机妙算为什么会做六出祁山无功而终的事?
回答问题之前我说说我的看法:我们绝大部分对汉末到东晋(或者说从黄巾起义到蜀汉灭亡这段时间)这段时间的认识都是来自于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但是我们要了解一个点:《三国演义》不是史书,它只是一部文学作品,受成书时的所处环境,作者的个人主观色彩影响的文学作品。既然是文学作品,那么受作者的主观影响就会很大,比如很有名的赵云是否真的那么武力高强?在正史中评价很高的陈到在《三国演义》中却基本没有提及。
历史上,诸葛亮兵锋到达祁山只有两次一次是在建兴六年(228年)冬,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第二次是在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
好了回归正题,为什么诸葛亮要耗尽国力也要北伐?
首先让蜀汉活得更久作为刘备的托孤大臣和知遇恩情的报答,“兴复汉室”是蜀汉立国的口号和舆论基础,不管是刘备还是刘禅都强调蜀汉是汉朝正统,也正是应为如此就要求蜀国北伐。诸葛亮自己心里比谁都明白一位偏居益州的蜀汉想要打败曹魏几乎不可能,但是不打正统性就会被怀疑,自号正统却对篡汉的曹魏***毫无动作,正统性受到怀疑,北伐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且每次诸葛亮北伐基本上也就三四万人,这点兵力别说打下曹魏,连长安都打不到,人数还不如曹为西线兵力多。
其次是转移蜀国的国内矛盾,也就是蜀汉***的统治阶层(以关张为首的元老派和诸葛亮为首荆州派)与本土士族阶级(刘璋旧部和益州本地的士族)的矛盾,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李严因运粮不及时叫诸葛亮退兵,而后李严废为平民。
最后大的战略上说曹魏占据一半的天下,而蜀汉仅占益州一州,单论基数曹魏就能把蜀汉给耗死,再者,用小部分兵力去骚扰牵制曹魏倍于己的兵力,也是再用小舍换取大得。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祁山之外就是西凉了,而马超马岱姜维等人在西凉的羌人氐人都有一定名望,也有希望得到羌人氐人的支持。
我是虔雩志录,一个喜欢历史的年轻人。喜欢我的我可以关注评论哦。
有想开通问答收益的小伙伴也可以关注并私信我。
最后,喜欢历史的小伙伴可以留言并且互相关注哦。
诸葛亮在北伐前做大量的工作,整顿吏治,安顿民心,安扶南方叛乱,连续几年大丰收,可谓兵精良足,然后请旨开始北伐。
奈何蜀道艰难,运粮不便。这是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大诗人李白曾作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正说明蜀道有多么不好走,也就是因为这条蜀道成了诸葛亮的一个障碍。
去攻魏国,捷径就是去攻长安,然而去长安的路除了陈仓外,其余小路盘涉艰难。只要魏军在陈仓艰守不出,就很难进攻长安。在诸葛亮二出祈山时,便是陈仓守将赫昭使得蜀兵不得向前,最终只有带兵回汉中。使得诸葛亮无法仿效张良、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诸葛亮本人虽然才智超群,无话可说,西蜀早期有关羽、张飞、赵云等华夏名将,实力着实不小,但是与曹魏相比还是弱了些;到了后期,由于长期征战,西蜀因为地狭人少,人才匮乏,最后竟然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艰难局面。反观曹魏,地广人众,才人济济,才智之士不断涌出,能征惯战的将才承前启后,源源不断。西蜀哪里是对手。
且蜀军后来也只有姜维这一智谋之士,魏良将较多,而蜀将较少。当时蜀中马超、黄忠、关羽、张飞等猛将相继战死,勇者只剩赵云、魏延,但赵云不久又死,魏延则早有反心。
魏国却又出现个司马懿,他善用兵,及诸葛亮心腹之患,更兼张郃、曹真、郭准之勇,怎能轻易败于蜀军?而后又有钟会、邓艾、司马昭、司马师等一班文武双全之人,竭力辅佐,魏国实难攻破。
再者后主屡次听信谗言,使人宣孔明返回成都,造成大好的局面浪费掉,一次又一次半途而废。这些都要归结于扶不起的刘阿斗懦弱无能,宠信宦官听信谗言所致。再有司马懿智谋过人。在诸葛亮攻打魏军时,魏主曹睿让司马懿总领大军。从那时开始诸葛亮就不再容易取得胜利了。司马懿可谓是诸葛亮一生难逢的敌手。
诸葛亮和司马懿在战场上各显才能,各有胜负。可以说,魏国若没有司马懿早就被蜀国灭了。再者司马懿命不该绝,在诸葛亮与司马懿最后一战时,诸葛亮成功地诱司马懿进入了上方谷,随后以平生最善长的火攻困而烧之,就当司马懿已手足无措时,忽然狂风大作,黑色漫空,骤雨倾至,满谷之火尽皆浇灭。司马懿因此逃过一劫。
上天如此戏弄诸葛亮使得孔明也因此身染重病,不久于人世。可真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诸葛亮虽有惊天之才,奈何时运不济,也是惘然,六出祈山,无功而终,真是可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祁山汉朝历史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祁山汉朝历史故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