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夏朝历史典籍与扶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夏朝历史典籍与扶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你如何看待“以民为本”的思想?
感谢和大家分享。对“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理解,值得借鉴习总书记当年的七年知青岁月中的感悟:“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
01原文典籍出处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典出《尚书·五子之歌》。
原文:“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这里,“惟”的意思是为是。
夏朝姒太康
禹之孙太康,启的长子,夏朝第三任后(夏朝统治者在位称后,去世称王)。自小娇生惯养,即位后的生活更是***,只顾游玩享乐,不理朝政,外出***更是数月不归,招致百姓反感,被后羿夺权,史称“太康失国”。之后,太康和母亲及四个弟弟被赶到了洛河边。《五子之歌》,是为追述祖父禹的功绩和品德而作,表达了五个人的悔意,认识到统治者应该对百姓和权力的敬畏。
02“民”“邦”的阴阳思辩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道,处处都能体现阴阳互根、互立、互化的思维高度,而区别于线性增长的单一模式,也区别于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
两者之间如何表现阴阳的思辩?
“民”为阴,“邦”为阳,国家离开百姓则国无魂,百姓失去国家***无主。如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指百姓,舟指统治者。两者共根,互为依托。
统治者要颁布政令,要引导百姓,要治民要养民。百姓要遵从政策调节,要执行政令,要养士要治士。
03依靠均平实现“本固邦宁”
要实现“本固”“邦宁”,均平是中国几千年来基本国策的目标,是制定政策措施的出发点。
均平,首先是在经济上的。
中国古代,早在三千年前就有了完备的古典经济学理论——《管子》轻重之术。
战国管仲
《管子》,认为市场的本质是商品交换、***配置的场所,是价格形成的机制;认为市场有自组织功能,却不具有自动实现均衡的功能。所以,轻重之术认为市场需要***这只看得见的手去调节,以实现其动态的平衡,而不是只追求在数据上的增长。而市场调控的关键,就在于***需要通过大量储备商品和货币(农业时代最主要的商品就是粮食,货币就是贱金属铜质货币),来调节市场价格,杜绝垄断经济,防止商人过度投机,均平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
具体操作,可以简化为:市场物资不足时,物价上涨,***适当低价卖出储备,同时投放贱金属加快货币流通;市场物资过剩时,物价下降,***适当高价收购储备,同时投放贵金属降低货币流通。
中国古代对政治经济管理,有如此阴阳思辩的思维方式,是从为国理财的整体看待问题,可谓国与民,公与私两利。
04如何看待“以民为本”的思想
- 4.1强调***的中立性质
“以民为本”,首先强调的是***在社会活动中的中立性质。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古代,社会内部就有了明确的分工,有了劳动分工,必然会产生不同职业的利益冲突。德能居位者曰“士”,由“士”来节制资本抑制“工”“商”,同时,食禄者不得争利;“工”“商”与“农”之间,通过“绝兼并”和“常平仓制度”,来平衡商品与价格,防止垄断;“士”需要养“农”,“农”又可治“士”。
除了上下阶层之间的动态平衡,还特别强调社会阶层内的横向平衡,节制资本以防止商人阶层垄断国家***。这使得中国长期存在一个代表人民整体利益的中性***,才让中国可以雄居世界之巅上千年,而没有陷入资本主义的泥潭之中。
所以“以民为本”,必须强调***的中立性质。节制,是为了使富起来的百姓不足以骄横,贫下去的百姓不至于潦倒。
- 4.2强调人的差序性质
“以民为本”,强调的是人生而是有差序的。
每个人从出生开始,与这个世界产生某种联系,我们的禀赋是有差异的。因而,落到社会分工上,就存在“大人”与“小人”,“劳心者”与“劳力者”的区别。古代智者认为,阶层之间是阴阳互系、相辅相成的关系,双方有对等的不可转换的权利和义务,“以民为本”不能脱离人的差序。
无论是常人还是圣人,我们都要坦然的认识到这样的差序。但是差序的存在,不能离开公平公正的前提。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典出《尚书·五子之歌》,是大禹王对后世子孙的告诫,也是后世儒家民本思想的源头。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
(大禹王曾经传下祖训,人民应该去和他们亲近,而不是冲他们摆上官的派头)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他们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安宁)
“愚夫愚妇,一能胜予“
(那些所谓的愚夫愚妇们,我总能在他们身上找到闪光点,发现比我强的地方)
……
根据史料的记载,太康(大禹王的孙子)“盘于游田,不恤民事”失去了国家,他的五个弟弟流亡到洛河对岸,国破家亡之际,想起了大禹王的训诫,边哭边唱,这就是《尚书·五子之歌》的来由。
贵民重民是我国传統治国修政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历代明君贤士都將“以民为本”置於为政方略的首要地位。《群书治要·尚书》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尽心下》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贾谊政论书《贾子》中亦云,“於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这些观点作为中国古代贵民思想的代表,明确地指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是一切政事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才有安定繁荣可言,所以上至君主,下至各级官吏都应以人民为贵,以人民为重。
***总书记深情地指出:让各族群众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一直以来的心愿,也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念兹在兹的为民情怀,久久为功的作风韧劲,构成了我们党成就历史性成就的价值底色和担当根基。面对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14亿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血肉为甲,众志成城,构筑起一条经受住重重考验的钢铁防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迎战***肺炎疫情期间,从党中央到各级地方党委、***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不惜一切代价”的勇气拼死守护全国人民,卡口值守、疫情一线,到处都可以看到党员的身影,这“不惜一切代价”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为民深情。
反观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这次全球性疫情期间都干了些什么?英国居然要“群体免疫”——就是拿人民的生命做实验;美国忙于“甩锅”——就是引导民众暂时性失明。结果呢?一个黑人“弗洛伊德”***,西方就都彻底乱了。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也许西方的政客都不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吧!可悲!可怜!可叹!
“民维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夏书.五子之歌》。强调百姓是国家的基础,只有百姓安居乐业,团结奋斗,万众一心,国家才能巩固,社会才能安定。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奉为治国安邦的武器,但是在中国千百年来的封建社会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当家做主,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和国家认真践行“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建国七十年的成果充分说明了“民维邦本,本固邦宁”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时任国家******签暑***令,宣布取消农业税。标志着自春秋时开始的农业税在2600年后的今天彻底地封存在历史的记忆中。取消农业税是开天辟地的第一大事,是中国***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具体表现。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使百姓安居乐业。
在日常工作中,***领导的人民***时刻不忘“以民为本”的执政思想,不管是脱贫致富,稳定就业还是实现医保社保全覆盖。尤其是***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念,为实现2020年前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发生的“******”在全球范围内大流行,在这世界性的灾难面前,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奋力抗击,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胜利。抗击疫情期间的点点滴滴在告诉我们,只有中国***领导下的中国人们战无不胜,这一切也是来自执政者“以民为本”的思想,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民法典时代”的正式到了来,民法典涉及每个公民及法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老百姓的物权、人格、婚姻家庭、继承等切身利益有了保障。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基本权利得到保障。社会秩序良好才能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才能使国家安定富强,反过来只有一个为人民的***,一个强大的国家,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夏朝历史典籍与扶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夏朝历史典籍与扶贫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