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上真正的隋朝大业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上真正的隋朝大业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朝三大起义
隋朝末年,统治者征敛无度,民夫转输不息,徭役无期,士卒多列沟壑,骸骨遍及平野。
黄河之北,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成蒿莱。加之灾年饥馑,谷价猛增,百姓困苦,冻馁交加。
在无法生存的情况下,农民揭竿起义,遍及全国,最有名的当属“瓦岗义军、河北义军、江淮义军”。
长白山起义:公元611年邹平人王薄,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邹平境内)正式举行起义,王薄领导起义后,多次击败官军。以后数年,王薄主要转战于山东北部沿海一带,与其他起义军互相支援,共同抗隋。
瓦岗起义:瓦岗农民起义,在历史舞台上活动了七、八年时间,动员了上百万的群众,转战中原, “破化及,摧世充,声动万里,威行四方”,演出了许多雄伟壮观的活剧,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历史,在推翻隋王朝的整个斗争中,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河北起义:大业十二年(616年)十二月,涿郡(今河北涿州市)守将郭洵率军进犯起义军,窦建德率七千义军乘敌不备,突袭敌军,杀敌军无数,缴获马匹数千,隋将郭洵被杀,取得了大胜。
隋末农民起义是指隋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军为了推翻隋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
该起义有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分别是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及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前后历时14年,沉重打击了隋王朝。
参战方
隋朝、各地农民起义军、各地军阀
主要指挥官
翟让、窦建德、李密、杜伏威、辅公祏、林士弘
结果
隋朝灭亡
地点
中国北方、关中、江淮等地
时间
611—624年
名称
隋末农民起义
隋末农民起义是七世纪初推翻隋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隋朝末年,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对外不断用兵,繁重的徭役、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人民纷纷举兵反抗,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
在隋朝大业十二年后,形成了三支强大的起义军,即河南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军,江淮的杜伏威、辅公祏军。
隋炀帝大业七年(611年)的王薄领导的长白山首义开始,到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辅公祏的反唐失败结束,前后历时14年。沉重打击了隋王朝。在公元614年到617年间,农民起义的风暴已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在全国各地兴起的起义军大小不下100支,参加的人数达数百万。
历史上真实的李建成李元吉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建成直率、宽简、仁厚,很有才能。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长子。隋朝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李建成奉李渊之命留在河东,结交大批能人志士。他对当时的形势和李渊的处境十分了解,太原起兵后李建成曾对父亲说:“儿等早蒙弘训,禀教义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坠。”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言:“至前此蓄谋叛隋,则二人(建成、元吉)亦不能不与也”。当时李氏宗族习武之风培养了李建成的政治、军事才能,他对于关系身家安危的大事不会无动于衷,因而当时是李渊反隋建唐的重要参与者。
历史上隋朝皇室后裔的命运如何?有哪些史料可以考证?
隋代北周的时候,杨坚几乎把北周皇室杀了个干净,那么,唐代隋之际,隋朝皇室又面临怎样的命运呢?是不是也被杀了个干净,没有皇室后裔留存下来呢?
通常,隋朝和唐朝都会被放在一起说,即隋唐,因为这两个朝代其实是很难真正将他们分开单独存在的。而两个朝代在血缘关系上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隋炀帝杨广和唐高祖李渊是表兄弟,他们的母亲是亲姐妹。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李渊也算是隋朝的皇室成员,只是比较远而已。当然这个比较没有说服力,毕竟在古代,传承上考虑得更多的是父系而非母系。
不过李世民同隋炀帝之女杨妃生下的李恪和李愔确确实实可以看作同时拥有两朝的皇室血液。所以李恪和李愔也算是隋朝皇室后裔,不过两人的命运比较坎坷。
永徽年间,一桩特大案件在长安发生,即房遗爱谋反案。长孙无忌负责审理案件,为了最大程度的打击政敌,长孙无忌将此***扩大化,李恪、李道宗等皇室成员都被牵扯其中。
李恪被处死,弟弟李愔也受到牵连被流放。李恪有四个儿子,全部被流放到了岭南地区,嫡长子李千里在武则天时期为了投其所好,经常从岭南给武则天搜罗好东西,也包括人,比如后来著名的宦官高力士,就是李千里送给武则天的。当时和高力士同时被送来的还有一个名叫金刚的小太监,只是这个太监并没有任何后来的记载,或许后来的他也只是一名默默无言的太监。
李千里四兄弟在武则天时期被赦免,离开了岭南之地,后来的李千里还参与了太子李重俊主导的景龙***。
虽然李恪的命运不太好,但他这一支的子孙还是比较旺盛的,在史书中的表系一直传到了李恪的六世孙。
除去李恪这支后裔,隋朝皇室后裔还有杨氏一支。
当初隋太祖杨忠有五个儿子,其中杨坚篡周建隋,杨坚也有五个儿子,杨广取代杨勇成为皇位继承人,登基为帝。杨广生了四个儿子,这些皇室成员开枝散叶,算起来也是不少的,只是在隋末群雄割据的情况下,隋朝三地的皇室成员都被解决了个干净。
杨广嫡长孙杨侑镇守长安,另一孙子杨侗镇守洛阳,其他的皇室成员都跟着杨广到了江都。
李渊攻入长安后曾短暂的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后来杨广被杀后,李渊逼着杨侑退位,第二年,杨侑病逝,年仅15岁,并没有子嗣留下来。
而杨侗在洛阳则被留守的元文都等人拥立为帝,即皇泰主,只是后来洛阳被王世充控制,皇泰主也被逼退位,同样是在619年,王世充将杨侗处死,当时杨侗只有16岁,也没有留有子嗣。
而绝大部分的皇室成员则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所杀。杨广没有回京的意思,激怒了想回家的骁果军,于是爆发了一场兵变,宇文化及被推为首领,将杨隋皇室***了个干净。只剩下杨广的侄子杨浩,杨浩曾和宇文智及交好,因此被免于一死,并且被宇文化及拥立为帝,不过之后不久,宇文化及就处死了杨浩,自立为帝。
可以说,当时隋朝皇室基本已经被杀干净了,只留下了一个遗腹子杨政道,被萧皇后带到了突厥,在义成公主的安排下做了后来做了隋王,算是建立了后隋***。一直到630年后突厥被灭,杨政道和萧后被李靖带回。李世民让杨政道做了一个员外散骑侍郎,杨政道在永徽年间去世。
杨政道有一子杨崇礼,在武则天时期为官,在***年间还以高龄做到户部尚书,杨崇礼又有三子,其中长子杨慎矜子承父业掌管太府,后任御史中丞等职位,深得唐玄宗的信任,只是渐渐被宰相李林甫忌惮,遂被构陷“复隋”,杨家三兄弟被唐玄宗下令自尽,杨家的家属被流放岭南,近亲不得在京城为官。
参考史籍:《隋书》、《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真正的隋朝大业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真正的隋朝大业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