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三国历史通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三国历史通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通史三足鼎立的主要内容?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初步格局,夷陵之战,是这个格局的最后定型,魏、蜀、吴三国鼎立达成了暂时的平衡,鼎有三足,三分而立,而三足毕竟不是全鼎,它们最终还要统一于鼎身之上,时光仍在流逝,打破平衡需要时间,历史只能等待,然而这种等待不是消极的,在此期间,三个国家都在努力,这种努力是奔腾的暗流,是涌动的岩浆,终将冲垮暂时的平衡,形成新的统一。
资治通鉴对三国的划分?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共分为294卷,涵盖了从最早的黄帝时期到北宋的公元959年,历时约3000年。这部史书包括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重要***和人物,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关于三国时期的划分,《资治通鉴》主要依据《三国志》的分类。《三国志》是一部记录三国时期(220年-280年)历史的史书,作者陈寿将三国时期划分为三个国家:曹魏、蜀汉和东吴。这三个国家分别由曹操、刘备和孙权建立。
在《资治通鉴》中,三国时期的历史内容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曹魏:《资治通鉴》从第七十卷开始记载曹魏的历史,直至第八十卷结束。这一时期主要包括曹操、曹丕和曹叡三位皇帝的统治。
2. 蜀汉:《资治通鉴》从第八十一卷开始记载蜀汉的历史,直至第八十三卷结束。这一时期主要包括刘备、刘禅两位皇帝的统治。
3. 东吴:《资治通鉴》从第八十四卷开始记载东吴的历史,直至第八十五卷结束。这一时期主要包括孙权、孙亮、孙休和孙皓四位皇帝的统治。
总之,《资治通鉴》关于三国时期的划分和《三国志》保持一致,主要关注曹魏、蜀汉和东吴这三个国家在历史舞台上的表现。
划分都是:
三国始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结束于吴末帝天纪四年(280),跨度60年。
自古历史上对三国划分也有很多种,不过官方的划分以陈寿《三国志》及司马光《资治通鉴》为代表。
1、陈寿《三国志》划分:三国的历史起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结束于吴末帝天纪四年(280),跨度90年。
2、司马光《资治通鉴》:三国历史应起于曹丕代汉立魏,即黄初元年(220),止于晋武帝禅魏为晋,即泰始元年(265),跨度45年。 近代对这两种划分方法合而用之便成了上面的那种划分方法。 至于资治通鉴为什么把孙策到曹***算在三国这一部分? 是由于曹操是公认的三国时期最重要的历史人物。但这与《资治通鉴》的划分产生了矛盾。
三国史 西方文化史 是哪个专业的?
历史专业
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理论、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考古学通论、中外关系史、文化人类学、历史地理学、文献学、古代汉语、中外历史文化原典导读、中国断代史、专题史(经济史、社会史、政治制度史、思想文化史等)、历史学科教学研究等。
主干学科:中国史、世界史。
核心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外国历史要籍介绍及 选读、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等。
"三国史"和"西方文化史"都可以是历史学专业的研究方向,但具体归属于哪个专业要看学校的设置和专业设置。一般来说,这两个研究方向可能涉及历史学、文化学、人文学科等相关学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三国历史通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三国历史通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