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孙坚三国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孙坚三国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孙坚的祖父是谁?
历史上孙坚的祖父是孙登
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吴皇太子,吴大帝孙权长子,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异母兄。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立孙登为皇太子。孙登多次劝谏孙权,对时政多有匡弼。镇守武昌时,处理政务谨慎得体。嘉禾元年(232年)后还居建业。
赤乌四年(241年),孙登去世,年仅三十三岁,谥号宣太子。临终时上疏举荐贤才,希望孙权任用他们而使吴国昌盛。孙权看到奏章后悲伤不已,只要谈到孙登就流泪不止。
三国演义孙坚外貌性格?
史书说他“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意思是长得非常的壮实,很英俊性格豪爽。
孙坚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称帝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庙号始祖。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扩展资料:
孙坚身死:
公元192年(初平三年)四月,袁术派孙坚征讨荆州,攻打刘表。刘表派黄祖在樊城、邓县之间迎战。孙坚击败黄祖,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包围襄阳。
刘表闭门不战,派黄祖乘夜出城调集兵士。黄祖带兵归来,孙坚复与大战。黄祖败走,逃到岘山之中,孙坚追击。黄祖部将从竹林间发射暗箭,孙坚中箭身亡,将星就此陨落。
孙坚战死,由其侄孙贲统率孙坚留下的余部扶送灵柩,后依附袁术。
三国演义孙坚的人物性格
1、孙坚(155-191四月)即吴武烈帝,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
2、东汉末期地方军阀,著名将领。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是大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3、汉末群雄之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
4、他是少年英雄,智勇双全,作战悍猛,常置生死于度
《三国演义》中孙坚的长相,他是“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孙坚是宽脑门,大脸盘,身材壮实,一看就是相貌堂堂的英雄。难怪会有“江东猛虎”之称。
三国孙坚是长沙太守,长沙是荆州一个郡算刘表部下,为何刘表不讨伐董卓,还和孙坚火并?
孙坚与刘表之间并没有上下级从属关系,孙坚并不能算作刘表的部下。原因其实很简单,与长沙太守同时的荆州刺史是王睿,刘表是孙坚杀王睿后的荆州刺史继任者,刘表继任之后,孙坚已经不再担任长沙太守。
公元189年,孙坚在长沙起兵响应其他关东牧守之时,挡在孙坚北上路线上的荆州刺史王睿(治所江陵),因为自己与武陵太守曹寅不和而要求孙坚先杀曹寅再北上,不料曹寅反将一军,伪造王睿罪状的檄文,成功唆使孙坚北上杀了王睿。而后,孙坚便一举北上,先杀已经声明反董的南阳太守张咨,再到鲁阳,与袁术汇合,并经由袁术表奏,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正式脱离荆州编制,成为与荆州刺史平级的杂号将军。
同年稍后,董卓以汉朝名义命刘表继任荆州刺史,刘表这才单骑入荆州,并开始依靠蒯、蔡两家地方豪族整合荆州各地,并且刘表还把州治北迁到远离荆南的襄阳,一方面是忌惮叛乱与割据并存的荆南,一方面是为了防备近在肘腋的袁术、孙坚。
刘表之所以不讨伐董卓,便是因为刘表当时初入荆州,统治基础相当薄弱,必须先经过一番内部整合,才能很好地对外作战。何况,刘表本人的性情是偏向于“守土一方”的,相较于“争雄中原”,凭借“雅好经学、尊儒重教”来搞定一方安宁才是刘表更为擅长的事。
至于,刘表与孙坚之间的恩怨,其实主要是孙坚作为袁术打手,而代表袁术与刘表争夺荆北、豫西之地。此时的争夺,已然发生在反董联盟瓦解之后,全国都已陷入“不讨董贼,讨近邻”的群雄混战局面,刘表与袁术的争夺,仅仅是混战中的一例,犯不着再拿讨不讨董这一标准,拔高孙坚、贬低刘表。
何况,从官位上看,荆州刺史刘表防范豫州刺史孙坚来争夺荆州地盘,本来就是名正言顺的守土职责,明明是自卫,哪里算得上是火并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孙坚三国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孙坚三国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